每个人在一生中都遇到过许多不同的问题,比如上学时该选择文科、理科?高考后选择哪一所大学?毕业之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包括在日常生活琐碎中,都会有许多疑难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

然而,这些问题的选择正确与否,顶多牵扯我们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但是,在重大历史时期,受到国家领导的询问时,被提问者的答案,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与走向,甚至还能影响到国家今后的命运。

在我党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位领导同志,他被毛泽东主席称之为“老朋友”,后来官至副国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及这一切的起因,应当归属于此人工作能力出色、党政觉悟高。

若细细追究,毛主席曾经询问了他六个问题,后者的诚恳回答,也是其后来成为副国级领导人的重要诱因。

说得这么热闹,这位正确回答毛主席六个问题的人就是纪登奎同志

初见毛主席交出完美答卷的纪登奎

1923年3月,纪登奎生于山西省武乡。14岁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与许多热血青年一样,纪登奎投身革命大业,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纪登奎担任过晋东地区青年救国总会委员、鲁西区青年救国总会组织部部长、中共晋鲁豫区党委第一地委委员兼民运部部长,主要负责参与动员青年参加抗日武装和支援前线的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经过充分锻炼的纪登奎相继担任了中共豫西区委工作团书记、中共伏牛山剿匪指挥部工委副书记、中共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阶段的纪登奎主要任务是领导当地土地改革和剿匪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纪登奎先后担任中共河南许昌地委书记兼许昌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委员、候补书记兼秘书长。

从1968年起,40多岁的纪登奎已经开始担任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等省部级重要职务。

在中共九大全体会议上,毛主席罕见地向全体代表们宣布“纪登奎可是我的老朋友”。那时的纪登奎还有些“名不见经传”,居然能得到毛主席的点名表扬,从此后他在政坛上红了几十年。

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受到批评,于十一届五中全会辞去职务后,他才从政治舞台黯然退出。

关于纪登奎与毛主席的交往历程,一切都源于1951年春在专列上的“六问六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年,毛主席乘专列沿京广铁路南下,途经河南许昌,他老人家听取许昌地区军政负责人的工作汇报。

时任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的纪登奎也在其中,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到了纪登奎汇报时,他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许昌地区的历史文化、乡土风情、资源物产等情况;大力汇报了土改、抗美援朝、农业生产和党政宣传、红色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在纪登奎汇报过程中,毛主席几乎没有提出自己的意见,而是平静地听着纪登奎阐述。

等到纪登奎全部说完后,毛主席点燃了一支烟,深吸了一口,表情有些凝重地询问他:“你这个小同志挨过整吗?”

伟人突如其来的一问,令纪登奎有些错愕,他很快稳定住情绪,诚恳地向毛主席回答道:“我挨过两次整。”

毛主席有些高兴:“我挨过三次,比你多一次,多挨点整其实是有好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毛主席提出第二个问题:“你觉得人家整你是对了,还是弄错了?”

纪登奎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肯定是整错了,两次都错了!”

接着,纪登奎就叙述了自己在中共冀鲁豫地区两次挨整的经过。那两次挨整经历令纪登奎记忆犹新,其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被某些人上纲上线。

毛主席又耐心听完了纪登奎的叙述后,提出了第三个问题:“你整过别人吗?”

纪登奎没有隐瞒:“我整过,我整的人比我挨整要多的多。”

毛主席没有继续搭话,提出了第四个问题:“你觉得自己整错过别人没?”

纪登奎回答道:“肯定有错过。”

此时的毛主席表情有些严肃,发出第五个问题:“那你杀过人吗?”

彼时的纪登奎没觉得害怕,反倒像是放开手脚,状态特别好,他同样严肃地回答道:“当然杀过,剿匪、反恶霸、镇压反革命,杀了不少邪恶分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点了点头,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杀过这么多人,其中有没有杀错的?”

纪登奎解释道:“也有杀错的,不过那是在情况紧急时发生的,没有来得及做调查,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好。”

这六个问题问完了之后,毛主席没有继续说话,他老人家很快离开了河南许昌,到了湖北武汉。

来到武汉后,毛主席找到时任中南局主要负责人王任重,派他立即调查总结许昌地区宣传工作的经验。

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纪登奎当时主要负责许昌地区的宣传工作,毛主席让王任重调查该地区的宣传工作经验,显然就是在调查纪登奎过往经历。

1951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了《学习许昌地区经验,做好党的宣传工作》社论,这是中央首次肯定纪登奎在地方的工作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后,纪登奎应邀参加全国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毛主席称赞道:我党的宣传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会议结束后不久,不满30岁的纪登奎被任命为中共许昌地委书记。

毛主席的“六问”奥秘

回过头再来说说,毛主席为何要在专列上颇费口舌的,向首次见面的纪登奎提出这六个问题?

看上去纪登奎的回答虽然诚恳,其实并无任何特别之处。那他为何在不满30岁时,就已经得到毛主席的信任与器重?

背后的原因不复杂。毛主席看似六个漫无实质性目的的提问,其实从经历、水平、胆识、人品等诸多方面对纪登奎进行了深层次的考察或者说是“面试”。

毛主席前三个问题是询问纪登奎有没有“挨过整”或者“整过人”。从纪登奎的回答看,他没有否认自己以往工作时的马虎大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三个问题中,毛主席一针见血询问纪登奎有没有杀过人?有没有杀错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出于对未知恐惧的规避,抑或者是为了头上的乌纱帽,此时的纪登奎说谎似乎情有可原。

但是,纪登奎诚恳地向伟大领袖毛主席坦承了自己那段不光彩的经历,那时的纪登奎并不清楚,今后将会得到毛主席的重用。

事实证明,毛主席就是喜欢这样“实事求是,敢做敢当”的年轻干部。

当然,专列上的“六问六答”,只是让毛主席记住了纪登奎这个人。光有机遇显然不够,纪登奎后来在群众运动、政治活动中的实际表现,令毛主席倍感欣慰。

老人家都是这样,乐于看到自己相中的人才有突出的表现,毛主席同样不例外。加上纪登奎确有真才实干,这才让他被提拔到中央担任重要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没有特别丰富的经验,位高权重的纪登奎在特殊时期犯下了错误、说过错话,也可以说是必然的。

可是,纪登奎很多时候冒着风险,愿意为老干部说几句公道话,甚至向毛主席坦诚提过自己的建议与看法。

1980年,受到批评、做了检讨,辞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纪登奎退居二线。

八年之后,他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65岁。

老人常说“盖棺定论”,纪登奎的政治经历与人生履历折射出了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二十多年间中国政治局势的风云变幻。

其大起大落的经历成永久追忆,以个人之力撬动历史进程的时代,同样早已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