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就两国经贸、金融等问题进行沟通协商。这是继6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北京,以及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之后,又一位美国高层访华。
6月30日,美国总统拜登接受中国新任驻美大使谢锋递交国书,并就中美关系进行了交谈。谢锋表示,希望美方认真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去年底在印尼巴厘岛达成的共识。另据报道,布林肯也已经邀请中国外交部长秦刚赴美访问。
有媒体评论认为,中美关系似乎有了松动迹象。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来看待中美关系的变与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来华访问前,7月4日中国官方宣布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媒体评论认为,中国选择在这个时候宣布这两项半导体材料管制措施,是对美国半导体政策的对应行动,暗示在美方半导体技术管制问题解决之前,中方也会采取相关限制措施,对美国具有警示性的象征性意义。就像不久前新加坡香格里拉峰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要求会见中国国防部长被拒一样,中方坚持原则,在美方解除对中国国防部长制裁措施前,就是不与美国国防部长会见。
既然美国的对华全面遏制战略没有任何松动,美国“以台制华”的战略没有任何收敛,拜登总统还时而发表攻击中国领导人言论,美国政府为何还要一再派高官来华访问呢?
我估计主要原因有三:
(1)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它在西方世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中美两国关系紧张引发全球对中美冲突风险日益增长的担忧,美国企图通过增加中美高层接触,制造中美两国关系正在出现改善的假象。
(2)美国担心在全面遏制中国过程中出现擦枪走火,引发中美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因此想竭力保持中美之间尤其是高层的沟通渠道。
在香格里拉国防论坛上,美国国防部长要求会见李尚福部长时,也一再表示中美保持接触沟通,是为了能让双方更加清楚对方的意图,避免发生误判。例如在中国周边海空域,特别是台湾海峡和南海海域,不久前就曾经发生过美国驱逐舰在台湾海峡遭中国海军舰艇近距离拦截的事情,看来美国还是有点害怕。
6月19日布林肯在与王毅会谈时声称,美国将负责任地管理中美竞争,使之不会陷入冲突。布林肯再次要求中国开放两国军方沟通渠道,遭到中方拒绝。
(3)接触加遏制的两手策略,是美国多年来对付中国的一贯手法,美国在实质问题上不会有任何退让。
拜登上台后美对华政策非常清晰,就是合作、竞争和对抗交替使用,“胡萝卜加大棒”。一方面对中国打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对中国进行各种制裁;同时打“台湾牌”(最近美国高官包括国会军事委员会主席,依然不断去台湾访问)。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又与中国不断进行高层接触,故作姿态,企图把恶化两国关系的责任推给中方。
另外据报道,今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届时中美两国领导人可能在旧金山见面。美国担心会像新加坡香格里拉峰会上,美国国防部长要求与中国国防部长会见一样,被中方拒绝。所以认为对“习拜会”这样的大事,必须事先进行充分协调沟通。这可能也是美国近期频繁派高官来华访问的原因之一。
我在以前视频中多次说过,对美国问题,总的来说两句话:一是不抱幻想,二是不必忧虑。
中美之间将来斗斗谈谈,可能是一种常态。中美关系我总结有“四个不可能“:
一方面要看到,中美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美国对华全面遏制战略不可能有实质性调整;
美国在经贸、科技、金融乃至军事领域对华采取的制裁措施也不可能轻易取消;
美国“以台制华”、干涉我国内政的做法也不可能改变;
中美关系整体上也不可能有实质性改善。
因为在美国看来,现在世界上其他国家都还不具备挑战美国的实力,只要把中国遏制住了,美国就可以永远保持世界霸权。而只要美国拥有世界霸权,美国经济出点问题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怕接触谈判。见面总比不见好,原则问题要坚持,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如气候环境方面),该合作的还是要合作。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我们就有可能相对保持战略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