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抵达北京,开始为期四天的访华行程。外界对这次访问有很高的预期,很多人希望中美关系能获得实质性改善。于是对耶伦抵达时发生的一些小事,都会有人做很夸张的解读。

比如说今天北京刚好下雨,耶伦抵达时北京上空有彩虹。有人解读为雨过天晴,未来可期。再比如耶伦与我方接待官员握手时间较长,也有人解读为双方都在表达善意。

那么耶伦之旅能让中美关系获得实质性改善吗?

我觉得,这本来是件理所应当的事,但想实现却并不容易。

中美在经济上存在较高互补性,中国需要美国高科技产品,需要美国资源和农产品。美国也需要中国的工业制成品。而且目前美国面临严重通胀压力,美元汇率与实际购买力倒挂越来越严重。只有中国制造大量流向美国,才能帮助美国缓解这个问题。

所以中美在经济上加深合作,说是天作之合有点夸张,但至少也是顺理成章。

问题在于美国一直抱着冷战思维,把中国当做欧陆争霸中那些有我无敌,两个只能活一个,霸权绝不分享的国家。为此非要遏制中国不可。

其实如果美国人对中国古代和为贵的思想了解多一点,就会明白,中国的崛起并不是为了霸权。

可惜,美国已经没有能够做出这种解读的人才。这么多年来美国从中国挖走的“精英”,在仇视中国人比美国还狠,更起不到这个作用。

布林肯那一趟已经是白来了,耶伦也注定是白跑一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