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有多长?
它约等于1825天、43800个小时、157680000秒……
在这样一段时间里,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山东,5年前,你可能不曾想过——
在寿光设施农业大棚里,大数据平台和“AI智脑”让作业更精准;
烟台南隍城岛深海智能化养殖网箱里,水下生物识别系统和智能监测设备分析水质、鱼群的习性和生长状态,为鱼的健康和投饵提供依据;
济宁大束片区大洪沟村盘活村内70套闲置宅院和周边460余亩低效闲置土地,建设高端民宿、乡风礼堂、大师创作工坊;
在革命老区沂蒙山腹地,一场富有张力的对话,展现了5年时间里,一个农业大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决心与担当。
01
7月1日晚,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播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特别节目,山东五级书记共话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共同揭秘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背后故事。
5500万次观看、中央媒体等400多篇报道、5个微博全国热搜……这些非完全统计的数据,不约而同地展示出当晚节目的影响力。
影响力从何而来?
从这期《对话》的标题中,可以略窥一二。
其一,“乡村振兴”。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其二,“齐鲁样板”。生活中有很多被形容成范本、榜样的事物以“样板”一词来标榜,如样板间、样板戏、样板工程等。被打造成样板的事物,一般具备成为样板的潜力。齐鲁大地,积淀了丰富的农耕经验和文化习俗,同时,勤劳勇敢的山东人心怀热忱,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无数奇迹。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具备打造“样板”的基础和条件。
两大关键词,为节目的影响力打下了基础。
同时,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重大使命。
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五个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五年多过去,山东的“样板间”打造得怎么样?全国各地的“客人”都在等着看。
这期《对话》,是一次很好的呈现。
02
这场对话,是一次盛情邀请。邀请全国人民“做客山东”看齐鲁样板。
从选址、布置,再到人员等各个方面,为招待好“客人”,这场对话既注重创新创造,又注重细节落实。“好客山东”就是这么厚道。
先说录制场地。位于沂蒙山腹地的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村,过去是抗战时期的红色堡垒村,具有沂蒙精神的深厚滋养。近几年,村子发生了巨大变化,风景优美、村容整洁,现在是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成是一位90后退伍女兵。录制场地选择西墙峪村,实现了典型引领、红色文化、组织振兴、场景环境等多重优势的融合展现。
再看参加人员。本场对话实现了《对话》栏目史上多个“之最”。比如参加人员涉及面最广:5名市委书记、16名县委书记、27名乡镇党委书记、22名村党组织书记以及14名企业家、21名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5名农业专家,还有农技人员、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等。再比如现场发言人数最多:现场参与发言互动的人员多达27人,这在《对话》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还有现场布置。在设计搭建舞台时,把山东最具特色的烟台苹果、寿光蔬菜、潍坊萝卜、蒙阴蜜桃等农产品摆在了主背景前面,中间围着“煎饼花”,最终播出时,画面有了更多的层次,也呈现出更多的山东元素。同时,围绕种子安全、粮食安全,把代表山东最高科技水平的“济麦44”“齐黄34”等都搬到了节目现场,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03
这场对话,是一场经验交流。从这场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
答卷。五年多的时间,山东能够自信地亮出乡村振兴成绩单:农业总产值稳居全国第一、2020年率先过万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稳居全国第一,农产品出口稳居全国第一,粮菜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形成了一批千亿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涌现出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经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到底啥样?”“适合俺们这儿用不?”……节目播出后,“山东省委书记揭秘乡村振兴经验”的微博话题冲上热搜,总阅读量超1.1亿次。全国各地的“乡亲们”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的答案,在这场对话中有了着落: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向农村倾斜、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一条条创新实践,一个个典型案例,既反映了山东人民的奋斗成果,也成为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担当。“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个农业大省,我们要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走在前、做示范,展现山东的新作为新担当。”节目一开始,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就开宗明义指出山东在全国乡村振兴中独有的使命担当。网友说:林武书记是懂农村农民的,点赞。
山东粮食产量1100亿斤,“济麦44”“齐黄34”等一大批“种子芯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种子安全;拥有全国最长最完整小麦全产业链,一粒小麦能生产出600种产品;寿光每年有8000多名农民技术员在全国各地帮助发展蔬菜大棚……
节目中出现的一串串数字,不仅仅是成绩,更是分量十足的担当。
04
这场对话,是一次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有力体现。
精心设计、统筹力量资源、引流……如何让诸如“乡村振兴”这般的重大主题宣传获得更多关注,让正能量形成大流量,这场对话也作出了有益尝试。
创新是生命。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要在守正、贵在创新。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主题进行节目策划,就是一次创新。抓住5年关键节点,介绍山东典型经验,是全国上下关切所在,把准了时机,顺应了形势。对山东来说,这场对话则是全面展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果的有利契机,央媒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加上各社交平台的广泛参与,最大程度提高了传播效果,真正奏响了乡村振兴强音。
共情赢认同。宏大的叙事、空洞的说教往往效果不佳,普通人身上的故事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带领乡亲们改变山村面貌的西墙峪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成、说“种粮食也能挣钱”的高密市西刘家庄村家庭农场主刘莉等,扎根农村的“新农人”的故事引起广泛关注,微博话题“女兵退伍当村支书集体收入3年翻3倍”阅读量超5600万,“女子种地5600亩国企老公辞职支持”阅读量达到1245万……数据代表着流量,千万的数量级,证明了话题引人注目。
团结是力量。理念上,让宣传成为全社会的事、每个人的事,而不仅仅是媒体的事、宣传部门的事。本期节目播出后,不仅涌现出多个传播量大、专业性强的时评文章、短视频,还有广大网友的点赞、转发、评论。各方力量共同唱好乡村振兴“大合唱”,真正让正能量深入人心,澎湃起全社会振兴乡村的大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