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初,组织将攻取老秃山的艰巨任务,交给志愿军423团前往执行。老秃山原本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做上浦防东山,是战场上的关键点,扼守着通往汉城的运输通道。自我军与美国、英国、法国等组成的联合国军开战以来,连绵不休的战火逐渐摧毁了山上的杂草树木,只留下一片被炮火轰炸后烧焦的土地,因此得名“老秃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美军

敌军在老秃山安排有多个连队,甚至还有众多火炮、坦克,以及飞机等强劲火力的支持。借助在老秃山上设下的防御体系,敌军构建了极为密集的火力点。在收到任务后,志愿军423团的战士们,就一个个争抢着在红旗上签名起誓,誓死要在老秃山上插下代表我军胜利的旗帜。

不久后,我军全体战士先后进入防御工事,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过,天空也褪去明亮的色彩,漆黑的夜幕降临。晚上八点,随着一声令下,上百枚炮弹如同突如其来的急雨,迅速而猛烈的洒向敌军驻守的阵地。

当时的战斗画面

在将近四分钟紧密火力的攻打后,我军战士冲出防御工事,盯着敌军射出的密集弹雨,奋不顾身的朝着敌军阵地发起进攻。为了阻止我军战士继续前行,敌军利用猛烈的炮火,将我军负责开辟通路的11班战士们拦截在最后一道铁丝网前。

眼看大部队越来越近,11班副班长为了争取这所剩无几的时间,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身躯紧贴在那道铁丝网上,其余四位战士为了我军最终的胜利,也全部趴在了铁丝网上,压垮了这个最后的障碍。5名战士,用自己的身体,为后面的战友搭设了一座“人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士们排除障碍

待我军部队顺利通行后,除张福祥外的4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战斗白热化后,我军战士英勇冲锋,同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枪里的子弹打光了,就举起枪杆当木棍,挥起拳头当硬石。

连长李志棠在战斗过程中身受重伤,但他仍旧秉承绝不向敌军低头的信念,以顽强的意志力不断指挥战士们作战,直至牺牲在战场上。

战斗画面

在冲往敌军阵地的途中,我军战士高家善发现了一名倒在地上的战士,这名战士双腿都受到重创,但他仍然死死的抓着那面战士签名的红旗。

高家善毫不犹豫的接过红旗,呐喊着冲向前去。敌军在照明弹的亮光之下,不断射出密集的火力,企图将我军战士前进的脚步封锁在原地。但高家善在趁着敌军射击时的空隙,不顾一切的飞身向前,将高举着的旗帜稳稳当当的插在那硝烟四起的老秃山上。

中国志愿军

任凭敌军如何射击,那面插在主峰上的红旗,就像继承了战士们钢铁般坚硬的意志,始终不倒。此次战斗,我军战士大获全胜,荣获“老秃山英雄连”一称,为抗美援朝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将我国战士顽强不屈的精神坚实的立在了那座“英雄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