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王宝强导演的最新力作《八角笼中》正式在国内上映。这是一部从6月中旬于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之后就不断口碑发酵的国产电影。
有人将其称作“上影节最具卖相的片子”,也有人说这是王宝强的集大成之作,甚至称这是他继《树先生》之后演技最棒的演出。
还有人说这是一部后劲十足的影片,扎根真实案例,故事和情感无比复杂。
在这般口碑的推动下,该作在点映的几天时间中就已经累计超4亿票房,饶有着能够追赶《消失的她》的势头了。
这部《八角笼中》我在上周点映的时候就已经去看了,虽然对比起王宝强在6年前的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有着巨大进步,后者目前在豆瓣的评分是3.7,而王宝强也凭借该片获得了第9届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导演的臭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年的金扫帚颁奖典礼上王宝强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上台领奖的一线演员,而在当时他还发表了一番深情的自省。
“为什么说今年我必须亲自来接受大家的批评?我觉得是我爱电影,我尊重电影,我尊重观众,尊重在座的前辈们...这次是我欠观众一次的,我相信自己未来的努力,不断学习,一定会成为大家心目中比较合格的一个导演...”
如今《八角笼中》在豆瓣已有超6万人次打出了7.6的不俗成绩,再加上不断发酵的口碑以及票房势头,该新作也被视为王宝强洗刷屈辱的证明。
对我来说,我十分同意“洗刷屈辱”这个说法,毕竟《大闹天竺》的口碑是真的烂得不能再烂了。但如果你要因此说《八角笼中》已经具备佳作实力了,那我可就不怎么同意了。
因为在我看来,这就只是一部极为“生硬”的商业电影。
《八角笼中》究竟讲了什么?
首先必须承认《八角笼中》的故事是非常具备意义性和治愈力的,讲述原本为偏远山区的沙场老板的向腾辉为了帮助山区小孩走出大山,找到新的人生出路而砸锅卖铁开办格斗俱乐部,并让孩子成为格斗冠军的故事。
当然,这段通向格斗冠军的经历是一点都不平坦的。在最开始的时候也只是向腾辉的一位卖食品的老板提议的,他想着借向腾辉拥有过的中学格斗冠军的头衔来蹭一把奥运会热度。但殊不知在给出首期投资款且向腾辉已经找来一群野孩子后,那位老板却因被举报假冒伪劣食品而进局子了。
在随后时间中向腾辉不是没有遣散过孩子,但兜兜转转他们还是回到沙场。面对这一“烂摊子”,向腾辉也决定好人做到底,从带领孩子们去“假打”商演,到被拆台后连沙场也卖掉,毅然决然带着这群山区孩子走进省城组建正式的格斗俱乐部。
经过多年发展,向腾辉的格斗俱乐部也成为村里的一个传奇,无数山村父母将孩子的未来希望寄托于他。
然而就在这时,网络流传开了“向腾辉坑骗山区小孩练格斗牟利”的谣言,在一夜之间铺天盖地的谩骂都涌向了向腾辉。不仅是媒体和网友的谴责,包括村民们也纷纷将孩子从俱乐部带离,他们认定向腾辉就是唯利是图的坏商人。
同时因为该谣言马虎和苏木也遭遇到职业危机,他们的后续比赛通通被停掉了。
面对此困局向腾辉解散了俱乐部并强行将一众孩子的格斗契约转移到另一家俱乐部,他此举的目的在于让马虎和苏木能继续比赛,但此“强迫”也让马虎怀恨在心并不欢而别了。
只是事情的发展也并未如向腾辉所愿,在一年后他在老家再度碰见马虎,只是此时的马虎已经不是拳手,而是拦车抢劫的罪犯。同时苏木也因为拒绝新俱乐部教练强行灌药的要求被毒打至瘸腿了。
在看到这一切后向腾辉立马冲向俱乐部讨要说法以及帮孩子们拿回转会的契约,结果却遭到拳馆的围殴。
接着无计可施且万般愧疚的向腾辉突然答应电视台关于当年利用孩子的采访,而在采访节目上他承认了所有的肮脏事,同时让人意外的是,被逮捕的马虎居然也通过录像指责了向腾辉所有的罪名。
这究竟怎么回事?
在最后的最后一切真相大白,原来那场采访是向腾辉和马虎联合出演的一场戏,他们的目的在于让向腾辉承受所有的罪责并吸引舆论的关注,从而引导舆论去谴责那个黑心格斗馆,让后者赔偿苏木的医药费以及还他们职业自由。
再经过一年的治疗,重回格斗舞台的苏木终于成功拿下了冠军。
如上便是《八角笼中》的故事概述,标题中的“笼”除了指代格斗场外,还寓意着困缚孩子们的“大山”,而很显然王宝强饰演的向腾辉便是这群孩子的“破笼人”。
这是一个励志且治愈的故事题材,但是并不怎么罕见。在观影过程中我就想起了三部相似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摔跤吧!爸爸》《棒!少年》。
从题材类型来说,《八角笼中》是真像极了后两部,如《摔跤》就描述了印度父亲为了让两位女儿获得人生自由,能在长大后摆脱“嫁娶的封建陋习”,故在小时候开始就强迫她们训练摔跤,并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后成为摔跤冠军的励志故事。
《棒!少年》的相似性就更不用说了,同样聚焦在贫穷的山区小孩,也同样是通过锻炼他们掌握某项运动项目(棒球)而走向自强,走出大山。
值得一提的是《棒!少年》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同时制作人也没有注入过多的艺术化改编,故片中呈现的一切都是真实可信的,只有我们“敢不敢相信”而已。
不仅如此,更更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位曾在《棒!少年》中最具戏份的山区小孩“马虎”,如今也正是在《八角笼中》出演少年马虎的那位演员---在3年前他演的是自己,3年后他成为了一名少年格斗演员。这个事例也告诉我们,马虎是真走出大山了。
如上两部作品的题材和《八角笼中》都是极为相似的,都讲述了某人为了让孩子能够走出某种困境,故传授他们一种运动技能,并在最后获得自强的故事。
至于《药神》和它的相似性则在于故事设定。
《八角笼中》的向腾辉和《药神》的程勇都是商人身份开场的。同时在早期给向腾辉安排的一场场“酒吧格斗赚钱戏”,让他抽大烟并躺着赚钱以及会为了更丰厚利益而拒绝老友酒吧的帮忙请求,等等形象似乎都是为了复刻程勇在《药神》前期时的唯利是图的商人形象。
不仅如此,向腾辉在最后于直播间演的那出“摆烂戏”(用自己承担一切罪责的代价来换取马虎和苏木的自由),无疑也是像极了《药神》最后程勇为帮助患者而被逮捕入狱的那场戏。
当然,与其它影视佳作“相似”并不一定就是槽点,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角度来评判的话,这甚至可以算是一种“担当”,说明制作人有下过调研和借鉴的狠功夫。
毕竟要将其它电影的精粹无缝融合到新片且以一个全新的故事叙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如口碑王炸如今已位列豆瓣TOP250的《我不是药神》,便有着对另一部影史神作《辛德勒的名单》的深度借鉴嘛。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八角笼中》不是一部好电影,而它的不好就体现在一个事情---生硬的转折。
比如那场直接决定向腾辉从商演走向组建格斗俱乐部的“酒吧打砸戏”,彼时向腾辉正带着孩子在省城的大酒吧表演拳击并获得全场宾客的欢呼,然而突然间一群小混混走上舞台并当面怒斥孩子们在“假打”,以及强迫他们当众承认。
见状,向腾辉立即跑上擂台并抄起一切能拿到的工具将小混混一个接一个击倒在地,但奈何人多势众,最后只能在好友帮助下拉上一众孩子逃离了,再接着向腾辉的商演之路就被彻底封死并走向卖沙场组建格斗俱乐部的方向了。
但仔细想想这场戏又会发现不少奇葩点。如自始至终都没人承认过是假打啊,相反向腾辉不是展示过不俗的格斗能力吗?
以及邀请向腾辉的那家酒吧不是有不俗的财力吗?怎么会放任那群小混混在自家地盘惹事呢?请问你们的安保去哪里了?
还有哪怕不能在大城市大酒吧混了,那直接回到小县城的酒吧也能活得滋润啊...
如此种种疑问通通没有得到排除就那么一根筋似的堵上商演出路了,那这场“酒吧打砸戏”还能逃脱强行转折的嫌疑吗?
类似的生硬转折还包括后来的“舆论压迫”,这场戏直接将向腾辉从格斗俱乐部高峰拽入到万丈深渊,并紧密关联着苏木和马虎两人的格斗命运。
但这场戏还是安排得生硬至极。我能接受网络舆论的谴责,毕竟“网暴不讲理”早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也已经成为了影视作品不证自明的套路工具了。
但我真接受不了那些明明已经将孩子送来大几年,已经明确知道在向腾辉的教育下孩子是能得到体能和学识上增长的山区父母们,为啥还会一根筋听信网络舆论呢?
其实答案也是很显然的,那就是追求叙事上的省事,连带将既得利益的山区孩子的父母也一同写傻了。
除此之外还有“苏木的断腿”和最后那场“采访戏”。对前者来说,其生硬点就在于想它断的时候就断,好用作对向腾辉良心的重击。
实话实说向腾辉前去探望苏木时的氛围是真被烘托得特惨,是真有点《药神》里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在剧末死亡时的那个意思,而我们都知道吕受益的死正是让程勇完成最终觉醒的那根稻草嘛。
来到《八角笼中》,最终推动向腾辉走向直播采访的也正是苏木的断腿,那你们说当时的情形能不惨?能不被观众认定他就是终生残疾吗?
然而好家伙,在最后的最后苏木居然康复了,而安排他康复的原因就在于“凑一个大团圆结局”。
至于“采访戏”的生硬主要体现在莫名其妙。在采访戏之前王宝强是特地安排了一场有点意识流意味的“川剧变脸戏”的,而这场戏的目的就在于让向腾辉觉醒“腹黑”,让他顿悟“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道理。
即舆论爱网暴,那向腾辉就顺势满足舆论,承认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坏的,用以调动舆论对自己的恨意,以及最大限度调动他们对马虎等山区孩子的怜悯,并借该怜悯来“曝光”黑心拳馆。
在王宝强的设想中向腾辉的结局(即代价承受),是一定要无限接近于《药神》程勇的。
但问题来了,本身向腾辉与山区小孩的事情就不缺关注度啊,在过去一年里已经有无数媒体联系向腾辉采访了啊。那在关注度足够的基础上,直接袒露马虎和苏木被黑心拳馆害惨的事实难道还不足够唤起舆论的帮助吗?
注意了,我这里说的不是给向腾辉正名,而是顺着舆论善心的方向(即帮助山区孩子脱困的方向)的引导,那直接说事实,说全部有关马虎和苏木的悲惨事实,怎么就换不来对黑心拳馆的打击呢?
那在此基础上,向腾辉还有必要“摆烂”,有必要承认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坏事吗?有必要不让山区孩子将真情实感公之于众吗?
而在这一连串“有必要”之下,向腾辉的那般英雄式的承受是否就有点“多余”了呢?
事实上我是能够理解这种“多余”出现原因的,因为到结尾之前整部戏的“人物弧光”都是有所欠缺的。
如在最开始的时候制作人虽然给向腾辉安排了“格斗心病”(即中学时期的违禁药事件),但在随后的历程中向腾辉对格斗事业的建立以及对山区孩子的帮助,其心理状态最多也就去到“犹豫”,而不是拒绝。
因为发不起沙场工资所以犹豫要不要接受赞助;因为商演被堵住所以犹豫要不要卖沙场建立自己的格斗俱乐部...
可以看到,向腾辉的情感转变是不够反差和强烈的,他完全没有《药神》程勇从最开始时的自利(开什么玩笑,在最开始的时候你可能让程勇收留病人吗?),走向剧末大义的力量感。
除此之外,类似的“弧光缺失”也同样体现在马虎等山区孩子身上,除了最开始时有过一两句质疑,几乎整部剧都在理所当然的接受向腾辉的格斗锻炼,是几乎没有什么情感挣扎余地的。
对比起《棒!少年》和《摔跤吧!爸爸》,这两部佳作都完整刻画了孩子们如何从早期的痛苦逃离,到后期的为荣誉自傲的过程。在对比之下,《八角笼中》对人物弧光的刻画就是相当欠缺了。
或许是出于这份欠缺,故在剧末就安排了那么一出“向腾辉承受戏”,想着给这位大男主加点精神上的挣扎吧?
只是可惜的是,这场戏是有点生硬和多余就是了。
最后
所以总的来说《八角笼中》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但它最起码也是一部及格的电影,尤其对于6年前的《大闹天竺》来说更是有了质的飞跃。
注意了,这个“飞跃”是最关键的。它不仅说明了王宝强兑现了在六年前许下的承诺“努力成为一名及格的影视工作者”,更是让我们对他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同时在我看来,王宝强的这份努力和改变,是绝对足够让那一年与他一同获得第9届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导演”和“最令人失望影片”大奖,却压根没有胆量去现场领奖的另一位影视工作者无地自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