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节奏很快,这是1篇值得你慢慢看的文章。引言: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

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31岁确诊乳腺癌,2009年12月26日入院,儿子14个月大,2011年4月19日凌晨逝世(33岁),儿子不到3岁。她在住院期间写了70多篇抗癌日记,死后整理成书《此生未完成》,这本书值得所有人住院前看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书实际上称不上书,就是1篇篇平实无奇的日记,但却看的我泪流满面,不得不说,最有力量的文字不是大气磅礴的诗句,也不是对仗工整的骈句,而是用血与泪写成的纪实

以下内容皆摘录自《此生未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明日复明日的追名逐利,不如快乐的过好今天

癌症是我人生的分水岭。别人看来我人生尽毁。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反而癌症这半年,除却病痛,自己居然如此容易快乐。我不是高僧,若不是这病患,自然放不下尘世。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

若天有定数,我过好我的每一天就是。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样辛勤地做蝂捊。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旁白:生活总推着我们向前,仿佛不快进就会死,实际上快进可能死的更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钱是永远挣不完的,彼此的陪伴才是真的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一日几十次呕吐,我几十次的痛到晕厥。别人化疗时那种肠胃脏器五脏六腑的难受我也有,只是,已经不值得一提。那个时候,我还是没有哭。因为我想,坚持下去,我就能活下去。

此后六次化疗结束后,我回家了儿子土豆19个月,他开心地围着我转来转去。奶奶说,土豆唱支歌给妈妈听把土豆趴在我膝盖上,张嘴居然奶声奶气唱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话音未落,我泪先流,也许就是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孩子,就变成了草。于丹说:一个人的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但心灵应该越来越柔软。无意之中,我做到了这点。这才发现,这两者是共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妈妈,总是把自己整条命给孩子都觉得不够

在小瑞入院之前,我一直是瑞金病员最受同情榜的榜首。一般来说得乳腺癌的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太太,退休或者将近退休,儿女长大成人,人生的最大遗憾是不能享受金色晚年。

而我,他妈的(允许我说句脏话)刚刚读出博士,事业刚起步,人生刚刚开始。这也就罢了,最郁闷的是儿子刚刚14个月,刚会叫妈妈,作为家中的独生女儿,刚刚开始能用工资给爸妈添件新毛衣……然后癌症,还是晚期骨转移……

虽然我倒从不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可怜的倒霉蛋,然而医生、护士包括护工,注目我和家人,窃窃私语一番后的目光都饱含深切同情。

小瑞的到来取代了我的最受同情倒霉蛋地位,虽然她的病情比我轻得多。她比我小两岁,女儿五个月,乳腺癌中晚期。她的经历,可能只有电视上才会出现。

小瑞和老公是大学同学,两人极爱孩子。结婚六年却一直未有一男半女。后来去做生育体检,才知道做工程师的老公有些问题,怀孕非常困难。

后来好事多磨(怎么多磨她妈妈没有讲),终于大功告成,此后小瑞每日像怀揣只熊猫一样如履薄冰,终于肚子里的“小熊猫”五个多月了,她却越来越觉得左边的乳房不太对劲

有怀孕经验的都知道,孕期有时候是觉得乳房不太对,但是小瑞的这个不对,也太不对了。于是一次孕期体检,小瑞无意向医生提了一句。没有想到,医生摸了小瑞因怀孕而胖得有点变形的乳房后脸色大变,急急忙忙开了一堆的单子让她去检查。

可怜的准妈妈小瑞非常惧怕检查对胎儿带来不良影响,趴在电脑上查了整整两天才挑其中的一两样检查项目。检查单一出,立马安排穿刺手术。小瑞的妈说,小瑞爱子心切生怕胎儿有影响,竟然穿刺的时候拒绝使用麻药

穿刺结果:恶性肿瘤,乳腺癌。医生非常严肃地找小瑞和家属谈话:必须马上引产,休养一个星期做切除手术,是否转移淋巴尚未可知,但手术后要立即化疗是肯定的。夫妻抱头痛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女人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或者素质修养往往在人生极致处体现。老公仍在不顾旁人大声啼哭,小瑞却异常冷静问医生:有没有可能等我生下孩子后再动手术化疗?

医生沉思了下说,太冒险了,你有性命危险,癌症不是开玩笑,早一天控制就多一份生机。小瑞又问:“我有没有这个可能等生完孩子再解决癌的事情?”医生说:“你要想好了,因为很有可能不等孩子出生,癌细胞扩散,到时候你有危险,孩子也是保不住的。”小瑞追问:“但是我有可能生下它,对吗?”

医生被迫无语,最后说:“其实很多女人一辈子不生孩子,自己的命重要啊。”小瑞含着泪笑了:“我是觉得,有孩子,我做女人才完整。否则活着和死了也没有太大区别。”

如果是患病之前,我会被小瑞的母爱折服得五体投地,我会被她的决定感动得语不成句,然而,现在的我是一个在死亡中挣扎了整整一年的癌症母亲。

我只能说,她的决定与举措是至纯至爱,是无私忘我,是人世间最美的爱的体现。但对于生命,对于生命的价值,她有些欠考虑。如果,爱仅仅是一命换一命,那就太简单太容易了。一旦孩子降世,你就是把自己整条命给他都觉得不够,你心甘情愿为他死,但是你死不瞑目:我死了,奶奶给他喝水会不会太冷?

当然,此前我不认识小瑞,即便认识,我也不会劝她遵循医嘱,因为小瑞告诉我,这是她唯一的机会做母亲,哪怕她听了医生的话早做手术早化疗,因为她的癌细胞和雌激素和孕激素强相关,以后她也无法怀孕生子。

人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非常幸运的,而能真正在所不惜即便拼命也要尽其所能达到目标,我觉得是幸福的。

小瑞的母爱打动了上天,她赌赢了,她顺利分娩,产下一个健康的女儿。可怜的小姑娘吃了十天的母乳。小瑞"哈哈哈"开玩笑说,现在两个纯天然人肉奶瓶就剩下一个了。

每个人出生,都有一个只有妈妈才知道的出生故事。抽一点上网时间,回家问问妈妈,她未必有小瑞这样的明确取舍,但却也是拼着自己的性命,有着一命换一命的勇气生下你的。

世上人人不一样,但是女人生孩子,是同样的苦痛。(化名小瑞的刘恒女士,已去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为母则刚,我不会自杀

看电视,中国达人秀里有个一往情深的孔雀哥,那么,这个七十五岁高龄的老头就应该是孔雀爷爷了。也许一切情都是不长久的,但是,有这样一个15年(不离不弃的伺候),老太已然是幸福女人了

我师傅说,其实家属远远比病人更痛苦,因为病人的苦是肉苦,家属的苦却是心苦。病人生病了可以床上一躺眼睛一闭,而家属却要去扛山过海绞尽脑汁想办法跑路子,自己满肚子苦水还要强颜欢笑,自己已经郁闷地要撞墙还要去面对心情更加阴霾的病人,去做病人的心理辅导师。

病人家属才是真的苦,才是真的伟大。作为病人的我们活着,是因为他们的所在。病痛让我们失去一切帮助他们的能力,我们突然从并肩作战的伉俪变成了他的负担,我们身有愧疚,这种愧疚太过正常,但是不要让这种愧疚成为病人与家属的隔膜和更深重的负担,对家属仁慈、对他们温柔、对他们悲悯,不要去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这是我们仅能做的。虽然生病让生命变得很痛苦,但是有更多真情让我们不能放弃,虽然生病让生命变得很惨淡,但是有更多美好让我们不忍放手,所以,让我们选择一起坚持,一起战斗。

同一病房的其他人都自杀过,也给我讲过她们自杀的故事。那天晚上,指标阿姨和我卧谈,问起我有没有想过死,我在黑暗里笑而不答。

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

但是死,却是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承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虽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与挣扎过。

自戕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我是个母亲,虽然,我这个母亲做得很无力,我现在唯一能给孩子,只有微笑,能为孩子做到的,也只有坚强

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育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你的人生里,遇到珍贵的人与关键的事,都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是不能放弃。我想做个让儿子骄傲的妈妈,至此一点,无论任何地步,我都不会选择自己走,哪怕,万劫不复的痛。

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的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和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去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神医没空治,庸医治死人

那阵儿我正忙得四蹄撒欢儿,写书稿、写文章、申请课题,每天都在办公室泡到晚上十点以后,突然一下子腰痛痛得不能起床,着实非常耽误事。

于是丝毫不敢倦怠,接二连三跑医院,但却接二连三被误诊,接二连三被医生判成腰肌劳损,吊针盐水、推拿、针灸、膏药贴轮番上阵。谁也不曾想我这种十四年病历卡写不了两行字的风华正茂人得的是癌症骨转移。

医生们不去治还好,腰肌劳损对症下的药,活血通筋,道道都是催命符,两个星期治下来,癌细胞全身骨转移,CT里,乌骨鸡啥样,我啥样,我成了乌骨人。没人知道乌骨人是什么滋味,稍微动一动感觉就像锈锥钝刀在磨筋锉骨头一样的往死里痛,也没有人知道两个星期突然从活蹦乱跳抱着孩子跳皮筋突然成了不能起床、不能翻身、不能吃饭、不能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的待死之人是什么滋味,那感觉可能是叫做绝望。

去做理疗,谁想到医生一时技痒,非说我脊椎有节骨头脱臼给我痛压了一下,我一时间觉得脊椎断了一样的痛,冒雨赶到六院,结果被两个科室的医生踢皮球,坐在轮椅上被走路蹒跚踉跄的老爸来来回回折腾了整整一个下午,都说回家贴点万通筋骨贴就好了。

我给医生拍了桌子逼他给我开核磁共振检查单。检查单开出来,竟然要排队排到三个星期以后。倘若我真的排队等到三个星期,那么现在我的新坟已生绿草了。

我有个留学时结下的死党乔乔在挪威使馆上班,听完我的满腔愤怒后乔乔不动声色挂了电话,五分钟后回电告诉我,后天去做检查,到了找肖医生!

我的核磁共振花了前一位病人三倍的时间。光头被叫到医生操作室,可能因为朋友关照,那位医生非常负责地帮我们留下,特意请相关值班医生下来看图像,一阵窃窃私语后,两位医生非常严肃地告诉光头,我的整个脊椎骨呈现弥漫性信号,考虑血液病,或者实体瘤转移,请进一步随访查实。

我这里像本山大叔的小品一样要动不动就在关键处略去几百个字,因为被抬出复旦大学国泰路宿舍后的三天是我不能回忆、不敢回忆的惨痛地狱体验,用生不如死绝不过分。

J主任医术高明为人和善,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著名。著名的医生有不计其数的病人,不计其数的病人会让医生分外繁忙,分外繁忙会让医生忘了你是谁。在头两个月的治疗里,我一直被J主任叫做孙娟、李娟、王娟、刘娟、林娟,叫我于娟的概率比百家姓任意组合的概率高不到哪里去。

在我抽血后的数个小时候,J 主任踩着风火轮行走如风地来了,“王娟啊,你的情况不是很好,我们决定给你用药了,先把高钙血症对付过去,我们怀疑你至少得了溶骨症。”丢了这句话,J主任就不见了,我知道他要抢时间去拯救其他病人

刘姐比我悲催,我打赫塞汀联合化疗,她打阿瓦斯汀联合化疗,两家比着烧钱,不过她比我不幸,停了化疗只打阿瓦斯汀都不行,肺转移病灶仍然不停长大。5次化疗后,指标不再下降,6次化疗后指标开始上升、情况不妙,8次化疗后问题加重,经历紧急抢救。

化疗若是能解决问题,癌症也就不是绝症了,于是走投无路的人四处寻活路。之后病友介绍了黄山的杨神医,我们3个癌症病人开始采用杨神医的饥饿疗法……2人被饿死,我经历抢救,第3次被抢救回来。然而,身体已彻底报废,第9次化疗无效,气喘严重、吸氧、躺不下、没有胃口、反胃呕吐、肝痛、胸腔积液、穿刺放水……死亡。

此处略去1万字,剧情惨不忍睹,详见《此生未完成》第2章最后1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幸福不在云端,而在脚下

癌症以前靠养生,癌症以后中医西医都只是苦折腾。

我和好友梅之前身体都很好,结果我突然得了乳腺癌,而他突然得了胸腺癌。在同样的时间段用了极端的治疗方式,不同在于我们走的是两个极端,他是世界先进科技,我是中国传统中医,相同在于由于盲信我们遭了不同的黑手弄得奄奄一息都进了鬼门关。

他的治疗后遗症是重症肌无力,无力到不是说不能扛大米爬云梯,而是无力到不能走路说话,不能喘气要把喉咙打个洞用呼吸机呼吸。

我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似乎很多人不会料想到我和梅两个人见面的反应:我们哈哈大笑,同时翘大拇哥给对方:“没事的,咱挺得住!”

也许更多人会对我们接下来的对话喷饭,万水千山只等闲,但是如此对癌症死神只等闲的两个极品,居然在监护器呼吸机林立的房间里讲笑话。

更多人不会明白,我们两个的谈笑深处埋藏着多少不能言表的无声叹息。上一次见面,我和梅两个是多么风华正茂、振翅云霄的鹰隼,挥着翅膀相约下次的冲天。这次的相逢,是灰头土脸被命运按在尘土里依然微笑的土鸡之间的问候

然而,谁又在乎做鹰隼还是土鸡?我和梅曾经都以为幸福一定要飞到云端才能得到,一剑在手快意恩仇,殊不知泥土里才是真正踏实、坦然、温暖的幸福。我们一个躺在病床里,一个坐在轮椅上,却笑得比以往更加幸福和舒展。最真实的活着,拥有最真实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体味着最真实最质朴的来自内心的温软。

浮云里,看到的只有浮云。而浮云仅仅是浮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7我为何得癌症?7.1吃了太多山珍海味(野生动物)

这些东西味道差还有各种潜在病毒。我们要相信我们聪明的祖先几千年的智慧沉淀,家常菜就是最健康、最美味的,如果孔雀比鸡好吃,那么现在鸡就是孔雀,孔雀就是鸡。

7.2暴饮暴食

我吃东西讲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每次聚餐吃的都比全桌的男生多。我最喜欢玩的手机游戏是贪吃蛇,虽然功夫很差。反思想想,无论你再灵巧机敏,贪吃的后果总是自食其果。玩来玩去,我竟然是那条吃到自己的贪食蛇。

7.3嗜荤如命

我吃的都是荤菜,且特别喜欢吃海鲜,住院后我查了各种资料,发现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冠心病、肿瘤、骨质疏松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

7.4熬夜晚睡

回想十年来,自从没有了本科宿舍的熄灯管束(其实那个时候我也经常晚睡),我基本上没有在1点前睡过,厉害的时候通宵熬夜。住院后看了《黄帝内经》,才发现人体各个器官晚上要在睡眠中按时辰排毒,这些时辰不睡就错过了,长此以往就是癌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5经常加班突击

每当我埋头苦学的时候,我会下死本地折腾自己,从来不去考虑身体、健康之类的词,我只是把自己当牲口一样,快马加鞭、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苦不堪言。最高纪录一天看21个小时的书,看了两天半去考试。

一辆平时就跌跌撞撞一直不保修的破车,一踩油门就彻天彻夜地疯跑疯开半个月。一年搞个四五次,就是钢筋铁打的汽车,被这么折腾得开,开个二十几年也报废了。

7.6环境污染

回国半年,我和芳芳阿蒙等无一例外地病倒,不是感冒就是发烧就是有个啥啥啥小手术,光头嘲笑我们,是挪威那个地儿太干净了,像无菌实验室,一帮中国小耗子关到里面几年再放回原有环境,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和抗体都不能抵御实验室以外的病菌侵入。是,我不多的回国朋友里面,除了我,梅森得了胸腺癌,甘霖得了血方面的病。

清查罪魁祸首的时候,东西一样样清除,一样样扔进研发实验室检测,最后,把家具扔出院子测,结果是,那些家具的甲醛检测指数犹如晴天霹雳。一般高于0.08已然对身体有危险,而屏幕上的指数是0.87,中国的漂亮家具要了我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7争强好胜、事事操心

观察发现,身边的病友,性格都是喜欢争强好胜,喜欢凡事做到最好,喜欢统领大局,喜欢操心,不甘心碌碌无为

我曾经试图像圆圆3年搞定2个学位一样,3年半同时搞定一个挪威硕士、一个复旦博士学位。然而博士始终并不是硕士,我拼命日夜兼程,最终没有完成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自己恼怒得要死。现在想想就是拼命拼得累死,到头来赶来赶去也只是早一年毕业。可是,地球上哪个人会在乎我早一年还是晚一年博士毕业呢?

我曾经试图做个优秀的女学者。虽然我极不擅长科研,但是既然走了科研的路子就要有个样子。我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我天生没有料理家务的本事,然而我却喜欢操心张罗。尤其养了土豆当了妈之后心思一下子缜密起了,无意中成了家里的CPU,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应该什么做什么事情,应该找什么人去安排什么事情统统都是我处理决断。

后来我病倒了才发现,离开我地球照转,老公和土豆都活得好好的,最操心的我,才是最让家人操心的。如果可以重生,我绝不争强好胜、事事操心。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风淡云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8

于娟的遗愿:建能源林

当年于娟去挪威学习环境经济,中间死说活说要让妈妈也来欧洲看看,不惜每天凌晨四点在及膝的大雪中送报纸攒钱。在女儿居住的奥斯陆湖边,她们看到郁郁葱葱的挪威的森林。女儿说:“好不?”妈妈说:“真好。”“我们把挪威森林搬回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娟生前曾在挪威奥斯陆留学,专业从事生物质能源政策研究,并对挪威的森林情有独钟。回国后,她曾反复思考发展能源林对于绿化、碳汇、可再生能源、山区脱贫的重要意义。在于娟的规划中,希望能结合她在学校的项目研究,在家乡山东济宁建立一个能源林研究基地,深入研究以黄连木(楷木)为代表的能源林推广栽种的投入、产出,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化评估,了解并解决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政策问题,以推动能源林在山东和全国范围的发展。

她生前和复旦、挪威的导师均讨论过这个想法并得到支持,还多次与母亲提起如何将其付诸于实践。

于娟提到的能源林树种黄连木,又名楷(音“皆”)木,传说是孔子弟子子贡奔丧时,带到曲阜去的;他守墓多年,种植了楷木,并用楷木雕刻了孔子形象。

黄连木(楷木)是能源树木中的一种,喜光,幼时稍耐荫;喜温暖,畏严寒;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的沙质、粘质土均能适应,而以在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灰岩山地生长最好,深根性,主根发达,抗风力强;萌芽力强。黄连木生长较慢,寿命可长达300年以上,是城市及风景区的优良绿化树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树冠浑圆,枝叶繁茂而秀丽,早春嫩叶红色,入秋叶又变成深红或橙黄色,红色的雌花序也极美观,宜作庭荫树、行道树及山林风景树,也常作“四旁”绿化及低山区造林树种。黄连木材质优良耐腐性强,是名贵的雕刻、装饰及家具用材。

最关键的是,黄连木作为油料能源林,可以利用林木及其果实所含油脂等,将其转化为生物柴油或其它化工替代产品。黄连木的果实含油率在35%左右,种子含油率在25%左右,2.5吨黄连木种子可以生产1吨生物柴油。

因此,黄连木全株利用潜力大,用途广泛,具有很高的产业发展价值。无论从社会还是从经济的调度来说,发展能源林都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能源林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源安全。

“如果我去了,在上海火化,然后把我的骨灰带回山东,在那片我曾经试图搞能源林的曲阜山坡地里随便找个地方埋了,至少那里有虫鸣鸟叫清溪绿树,不要让我留着上海这种水泥森林里做孤魂野鬼。”这是2009年末于娟第一次生死寄于一线时告诉妈妈的话。

2011年4月19日凌晨告别这个世界之前,她重申最后的愿望:希望葬到山东的能源林,希望看到后来人把能源林项目做成、做好、做大。

为了实现她的遗愿,于娟家人和朋友积极同山东省、济宁市有关政府部门、当地农村合作社、复旦大学相关项目课题组、挪威奥斯陆大学相关项目课题组、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环保与能源材料研究室、中国旅挪专家学者联合会等机构进行沟通,对项目运作模式、团队组建、参与方式、运作步骤等进行详细规划。

作为一个论证摸索过程中的项目,我们希望广大关心于娟、关心环保与能源事业的朋友们能够给予持续的关注和支持,尤其能从各个方面给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我们的邮箱是godoveyujuan@163.com。

“活着就是王道”的新浪和网易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juanfudan,http://yujuanfudan.blog.163.com/)以及“复旦教师抗癌微博”(http://t.sina.com.cn/1758970411/profile)都将继续下去,作为支持这个公益项目的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9能源林的建设历史与现状

2011年4月19日于娟死后,母亲苏平形如躯壳,“天塌地崩”、“白昼无光”都不足以形容那痛彻心扉的丧女之痛,苏平仿佛遁入了谁也拉不出的无尽黑暗。

她把自己的名字“苏平”改成了“舒平”,叫“苏平”的妈妈陪着女儿走了。

眼瞅着舒平一天天消沉,家人、朋友用尽了办法也无济于事,于娟在复旦任教时的院长彭希哲主动找上门,满怀憧憬地说了句,“要不,你去种树吧,这也算是女儿的遗愿。”这句只是为了让舒平有点事做,以转移其注意力的话语,万念俱灰的舒平竟然听进了心里。

舒平在全国遍寻黄连树的踪迹,最终在陕西找到了树源,她说,“拉着3万多棵幼苗从宝鸡回曲阜时,感觉自己第一次开心地深喘了一口气。”

舒平执意卖掉房子住进山里,过上了终日与树为伴、与山为邻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开始种树时,舒平形单影只地上山、下山,机械重复地植树、护树……初到九仙山的那几年,舒平像是一台没有感情的种树机器,浓浓的阴郁气息从她体内弥散出来,挂在脸上,让人不敢靠近。

第一批树运到九仙山后,舒平无疑是兴奋的。她马不停蹄地叫上雇来的村民,扛起树苗就往坑坑洼洼的山上跑,刨坑、覆土、浇水,按照早已在心里演习了无数遍的植树流程,种下了一棵棵树苗。

然而一年后,舒平细心呵护的树苗只存活下不到3成。在一次巡山中,看着干枯的树枝,舒平突然跪倒在土地上号啕大哭,“妈不光没照顾好你!妈连你的树都照顾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舒平不是个会轻易服输的人,她开始大量翻书自学、寻访专家,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并投入新的实验。很快,树苗运输过程中的根系保水、种植过程中的覆土方式等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又是一年光阴匆匆流过,树苗成活率上来了,九仙山的“绿”开始从山脚向山上蔓延。

树栽活了,到山里巡山,对栽种的树苗进行管护,是舒平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天天一亮,她就上山了,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天。饿的时候吃块干粮,渴了就喝点凉水。无论酷暑严冬,舒平10年如一日,平均每天步行近10公里,用心呵护着大山里面的每一棵树苗。

10年来,舒平把自己和老伴的退休金,加上哥哥姐姐等亲戚的资助,以及女婿筹集来的善款,累计数百万元,全部投入公益植树上,而自己却一直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她多年不买新衣服,最常吃的是面条就着水煮菜,连油都不舍得用,每月的生活费不超过300元。

舒平种树的用心和坚持,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亲友和附近的村民。渐渐地,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开始跟随舒平一起种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辈子就为这些树活着了,如果哪一天我真干不动了,就把这片林子捐给国家,它是属于大家和社会的。”在舒平看来,绿化荒山、推广生态能源、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带领山村居民致富,早已不只是女儿的梦想了,也是她倾尽余生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如今的舒平,渐渐活成了云淡风轻又目标明确的“通透人”,她说:“现在,我终于可以对着面前的山林充满自信地说,‘妮妮,再做母女时,妈妈一定称职了!’”

于娟走了,但她的灵魂依然寄托在故乡的能源林上。或者,她已经化作一颗破土而出的楷木,在向你我迎风微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于娟的亲人现状

儿子土豆(赵家禾)长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公光头(赵斌元)至今未再娶

他在2021年4月19日写了1篇《十年》纪念于娟,以下为原文——

昨晚我们围了一圈,追忆这十年。

十年了,大家居然都还记得。甚至,还有新加入的年轻人。

妈妈真的是辛苦了,气色大不如前几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十年意味着几个起伏,也就意味着几次颠覆。

彭老师没有什么变化,依然稳定、深厚、坚持。那个可爱的女孩,依然是他难以释怀的记忆。他依然怜爱地看着土豆,怀着复杂的心情,尽力地给予着爱。

小苏明显成长了。朴素的坚持,终究战胜了很多其他的东西。他轻易地就看到了学术的本质,从此打开了一位学者的心窗。而这扇窗,本来也属于你。

培源几乎没有任何变化,除了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但时光属于他。年复一年的自省和爱,会让他照耀许多人的未来。

还有雪松,这位特殊的兄弟,走在创业的路上,唱着歌,喝着酒,咀嚼着人文的内核,一直与我们紧紧相拥。

昨日的阳光很灿烂,今日也是。

十年来,4月19日的这一天,还是第一次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我想起读博士的时候,做系统论的论文。那时就说:“人总是从生到死,人类也是从生到死,追求未来的意义在哪里,所以快乐美好的过程才是全部。只是这个过程,不仅属于自己,也应该属于他人。

亲爱的,你走的时候,留下了家里的一株小禾苗,一本你自己记录的书,一位悲伤的母亲,一位痛苦的父亲,一个失落的光头,一群遗憾无奈的亲人、师长、朋友。

十年后,他们变成了一个皮实的少年,一本影响了千万人的书,一片植入人们心中的复生能源林,一种坚持到底的精神,一种无法割舍的陪伴与教导,一个服务于科技创新生态的绿丞,一个纯粹的珍视生命和友情的圈子。

十年,不长,也不短。

你让这十年开了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