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率领商贸代表团,以及新西兰旅游部长赫内尔等多位新西兰官员出访中国,受到中方热情接待,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并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涉及范围包括农业、教育、科技等。然而,访华结束后,希普金斯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

据观察者网报道,在新西兰国内进行首次对外政策演讲时,希普金斯坦承与中国保持沟通的重要性,并强调与中国“艰难对话”总比没有对话好,新西兰将继续与中国保持接触。随后,他话锋一转,主动提及我外长秦刚与新西兰外长马胡塔的“激烈”对话,并称中新两国在一些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新西兰方面致力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立场没有改变,也将与中国保持“公开诚实”的交流,奉行独立务实的对外政策。但独立并不代表中立,新西兰认为,在维护国际规则体系方面,美国发挥了关键作用。新西兰政府将做出符合国家利益的决定,不会加入美英澳联盟,但会继续与美国保持密切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以来,相比于其他西方国家,新西兰历届政府在处理对华议题时总体保持理性,鲜少采取极端的“反华”政策。希普金斯的对华态度也较为温和,上任前,他曾明确表态,会继续将发展对华关系作为外交优先方向之一。从这一层面看,希普金斯访华结束后,放话要与美国站在一起,更多是因为“西方价值观”影响而采取的惯用说法,并不意味着新西兰政府的对华政策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以外,来自新西兰国内“对华强硬”派的压力,则是希普金斯发表这番论述的另一层重要原因。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披露,尽管希普金斯访华期间收获颇丰,但他还是因为未提及中国“人权”问题,而在国内广受批评。为了平息国内的不满,希普金斯只能在阐述对华政策时,表现得更为强硬。

不过,在中美逐渐恶化,拜登政府加快布局“印太战略”的大背景下,希普金斯的表态,仍然值得中方警惕。对于美国来说,南太平洋是推进印太战略的重要支点,为维持对华竞争的优势,新西兰是美方重点争取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现实情况而言,希普金斯清楚地明白,贸易是新西兰立足国际社会的基础。数据显示,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自2008年签署自贸协定以来,中新两国贸易额逐年攀升,2021年已经是起初的5倍有余。至少目前对于新西兰来说,美国开出的价码,不足以吸引新西兰彻底倒向美国。但眼下希普金斯的对华态度,连新西兰国内媒体都认为,比前总理阿德恩更为鹰派。希普金斯态度出现摇摆,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只要美方开出了合适的价码,无论是主动,还是迫于国内压力,新西兰政府有可能彻底倒向美国,转而对中国发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访华期间,希普金斯曾当着中方的面,表示希望推动新中关系达到新的水平,并承诺会与中方相互尊重,坦诚交流。此前,马胡塔也曾明确表示,会谨慎处理对华问题,避免被迫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对于希普金斯这番言论,中方不会吹毛求疵,进行猛烈批评,也不会强迫新西兰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但希普金斯要明白,中新两国关系不是博取政治利益的资本,中方愿意与新西兰深化贸易合作,但也不会坐视新西兰方面随意践踏中国的好意,中新双边贸易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