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将「小蜜蜂云工作」设为星标,

海量远程岗位任你挑选

不知道什么时候,35岁成为了一个频繁出现在互联网热搜上的年纪。“35岁定律”“35岁就业门槛”……与35岁相关的话题似乎自带流量,每每出现必会引发成为互联网上的爆款话题。

尽管从人的生理角度而言,35岁有生理指标上的下降,但是35岁受就应该成为很多人生大事的“分水岭”:职场内有35岁“荣枯线”,婚恋观中有35岁“警戒线”,甚至女性生育也有35岁“高龄线”......35岁,仿佛成为了一道无形的坎。

可倘若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在职场领域,35岁正是一个专业人士刚刚发展成熟的年龄,怎么就和“危机”这个词绑定在了一起?“35岁危机”究竟该如何破局?

早在大家热议之前,一些互联网大厂就将35岁作为“优化”员工的年龄红线,这进一步引发了大家对“35岁危机”的讨论。《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5岁以下从业人员占比达到了64.6%,其中细分行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更是高达70.4%,明显高于35岁以下就业人口32.9%的比例。

而现在,某些互联网大厂更是悄无声息把35岁提前到32岁,社招的年龄变成32以上就不再考虑了。难道现在的工作都是“青春饭”吗?

日前,浙江宣传发布了一篇名为《35岁不该被定义》的文章,文中提出:

想要破除年龄歧视,真正为35岁“解套松绑”,还需举全社会之力。多管齐下,方能标本兼治。首先,政府引导是“指挥棒”。其次,任人唯贤是“硬标尺”。最后,自我提升是“硬通货”。总有人正年轻,但没有人永远年轻。“前浪”所面临的职业未来,同样会影响“后浪”的就业选择。年龄应该是一枚“勋章”,而不是一道“硬伤”,35岁的人生不该被定义。

其实,对于很多行业来说,35+在经验上是有优势的,雇佣中年人成本上升并不是因为技术,而是他们从事管理岗位而增加了人工成本。

大多数35+并不会成为管理者,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做技术开发或者运营工作,

当前要改变的是工作模式由雇佣制改为合作制,将管理模式改为扁平化的各自负责制度 管理从时间监督转向任务评估。

小蜜蜂云工作平台上有太多远程开发的工作者了,他们已经从事远程开发很长时间了,也已经适应这种新的工作模式了。

人生不能没有工作,但人生也不全是工作,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工作之外对自己的提升都是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