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军统高官,在军统的地位仅次于戴笠和毛人凤。

他除了会武功,而且忠诚可靠,深得蒋介石的信任,所以多次暗杀行动都是他为组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沈醉

时间来到1993年3月,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到政协组44组报到,这个组里,有冯玉祥的长子,还有杨虎城的孩子等,让周海婴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见到了已经被特赦许久的沈醉先生。

沈醉当年的名字也算是如雷贯耳,和沈醉寒暄一阵后,沈醉居然开口说道:“提到你父亲先生,我差一点就做了对不起你,对不起全国人民的事情。”

沈醉这才说了,原来在几十年前,沈醉曾奉命暗杀鲁迅先生。

沈醉说:“在你爸爸去世前,我曾奉命暗杀你爸爸,刚开始在上海虹口你们的屋子对面,布置了一个行动小组,日夜监视你们家所有情况。”

这让周海婴十分吃惊,他问:“最后你们为什么撤走了。”

沈醉叹了一口气,回忆起自己年轻时所犯下的诸多过错,悔恨不已,好在现在已经重新做人,浴火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醉的特务生活

沈醉在国民党军统期间,先后担任特别行动组组长,稽查处处长等职务,28岁就当总务处少将处长,和徐远举,周养浩三人,被称为是军统“三剑客”。

尤其是他的顶头上司戴笠死后,沈醉更是成为军统的顶梁柱,但是被继任戴笠的毛人凤“甩”到了云南,成为了云南保密局的站长,最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抓获。

沈醉1914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算起来和毛主席还是老乡。1932年,沈醉18岁,受到大革命运动的影响,他曾投靠姐夫余乐醒。

余乐醒和周恩来李富春等人,曾一起去法国留学,沈醉深受姐夫的思想影响,但余乐醒回国后一直在黄埔军校工作,后来还参加了戴笠的复兴社特殊社。

沈醉靠着姐夫的关系,希望可以介绍给戴笠认识。用沈醉的话说,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他没有想到,和戴笠一见面后,就获得了戴笠的器重。

沈醉多年后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我和戴笠刚认识时,戴笠就拿出100元,让我多去杭州玩玩。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明白,戴笠为什么一直对我这么好。”

直到后来,沈醉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戴笠的为人,这也是戴笠笼络人心的手段。

所以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沈醉在戴笠的栽培下,靠着自己出色的表现,慢慢成为了戴笠的心腹,其“特务”能力更是一路亨通。

据沈醉回忆,有一次戴笠的孩子问沈醉借了300元公款,到了发工资的时候,他孩子还没还,沈醉也没钱给手下人发工资了,就去找戴笠。

没想到,戴笠当着沈醉的面,把自己的孩子痛打一顿,不仅向沈醉道歉,还让孩子多向沈醉学习。

戴笠的做法让沈醉慢慢觉得,戴笠作为军统的老大,给手下树立了一个更好的榜样,所以在戴笠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沈醉开始做一些机密的工作。

一方面是帮助戴笠梳理国民党内的叛徒和奸细,另外是开始逮捕共产党员,所以戴笠和沈醉的手上,沾满了很多共产党人的鲜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靠着杀人不眨眼和狠毒,表面上一股子书生气的沈醉,在军统树立了权威,他很快就升为情报组组长,还训练了一大批漂亮的女特务,办起事来雷厉风行,深受戴笠的器重。

大概就是这期间,戴笠派人暗杀了上海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杨杏佛。事发后,宋庆龄先生大为震怒,蒋介石对宋庆龄不满,居然暗杀了她的好友杨杏佛,这无疑于挑衅。

和杨杏佛一样,鲁迅先生同样作为上海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为好友的不幸遭遇深感悲痛,他不顾安危,写了很多抨击国民党这种滥杀无辜的作为,还写了一首诗怀念好友,那就是著名的《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或许是出于对鲁迅的不满,有一天沈醉接到任务是去暗杀鲁迅,所以他组织了行动组在鲁迅家对面设置了观察哨。

沈醉本人也多次去视察,他日后对鲁迅的孩子周海婴说:“我时常看见你的父亲在深夜奋笔疾书,写字的时候腰板很直,休息时,也常常喜欢躺在床上抽烟。”

说起这些,周海婴又想起来了父亲的样子,悲痛不已。

沈醉回忆,每当鲁迅出门,他便安排人跟着,鲁迅总是戴着一顶深色的帽子,把帽檐压得很低,然后去书店看书,一看就看好久。

“那还是你估计才6岁,一直在家里蹦蹦跳跳的玩耍。”

沈醉监视了鲁迅很久,但是迟迟没有动手,因为军统考虑到鲁迅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再加上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便取消了计划,最后便从鲁迅对面撤走。

沈醉坦诚地说:“当年监视的人还有丁玲等人,但幸亏没有动手,不然就酿成大错,成为千古罪人。”

沈醉对周海婴说:“这个秘密,我多年来一直没有对外透漏,这是我第一次告诉你。”

周海婴想了想说:“当年你们的暗杀小组,安排在了第九号南面,大概就是42号楼三楼楼梯间,那里有个小窗,或许可以看到我家。”

回忆起来当年的事情,已经暮年的沈醉也百感交集,他痛恨自己当初犯的错,幸亏得到了新中国的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狱改造

1946年,戴笠的飞机在途中突然失事,戴笠当场身亡,毛人凤继戴笠,当上军统局长。

和毛人凤平起平坐的沈醉,被毛人凤视为心头大患。沈醉为了保命,主动要求去云南,担任云南军统站站长。

在云南,他奉命去调解保密局徐远举和周养浩之间的矛盾,还目睹了徐远举审问“江姐”的过程,据说徐远举杀人不眨眼。后来有人创作了小说《红岩》,里面的徐鹏飞原型就是徐远举。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结束,国民党已经兵败如山倒,云南的卢汉知道国民党大势已去,开始和共产党联系,决定起义。

沈醉也接到毛人凤的命令,让他火速处理卢汉身边的人,沈醉虽然为蒋介石效命,但考虑到自己的将来,沈醉没有对卢汉等人下手,而是拖延时间。

不料,最后卢汉把沈醉软禁,最后交给了解放军,让沈醉成为了俘虏。

这里要注意的是,卢汉起义后,为了报答张群对自己的恩情,居然私自放走了张群逃走。

图|张群(左)、蒋介石(中)与卢汉(右)

张群是国民党元老人物,和蒋介石关系匪浅。本来,周恩来是打算用张群换回张学良的,这样一来,卢汉就没法交代,所以便把沈醉交给了解放军,让沈醉成为了俘虏。

就这样,沈醉成为了被捕的战犯之一,从此开始了十年战犯生涯。

刚到监狱,沈醉其实十分惶恐,甚至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

这是因为,在诸多国民党战犯中,沈醉算是特殊的一位。像宋希濂,杜聿明等人,都是战将,但沈醉是特务,所以在监狱他被人歧视,在共产党人眼中,他又是作恶多端。

所以在这样的思想中,沈醉对共产党有极大的抵触情绪,动不动就来一句“要杀要剐随便。”

一直到他被押到重庆后,陈赓等人带了一些高级干部到监狱看望黄埔老同学,这让沈醉看到了希望,他没有想到陈赓会有如此善意。

他也慢慢感受到了,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不同之处,甚至说,沈醉在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应有的善良和真诚,甚至一种前所未有的对战犯的关怀。

沈醉在监狱期间,尤其是在重庆的战犯管理所,沈醉的思想开始了真正的转变,后来到北京功德林,他对共产党的认知已经上升到了新的层次。

沈醉年纪小,身体也还算硬朗,但杜聿明和宋希濂郑庭笈等人,就有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病症。

比如杜聿明,因为多年征战,不仅有肾结核,还有胃溃疡,肺病等,他多次和沈醉说,真想自杀一走了之。但监狱的管理人员发现后,每天都带杜聿明去治疗,而且还请了最好的专家。

长期的治疗,让杜聿明基本康复,所以杜聿明带着健康的身体回到监狱后对沈醉说:“治疗期间,从来不带手铐,共产党人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这句话对沈醉的影响是很大的,其实不光是杜聿明,其他战俘都面对有同样的问题。

但是在共产党这里,他们感受到了新中国的春风,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大。

特赦后的晚年

沈醉日后曾写了《沈醉回忆录》,他说在军统时,他最害怕见三个人。

一个是军统秘书长郑介民的老婆,这个人是有名的财迷,沈醉作为总务处长,自然会被她要东西,但这个人要了财物,不是自己用,而是去当铺换钱,这真是填不满的坑。

第二个是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钱大钧,钱大钧是黄埔军校以前的教官,所以日后多次对陈诚等人指手画脚,而且对特务尤其瞧不起,所以沈醉向来不愿意见到他。

第三个则是蒋介石,沈醉说,每次去和蒋介石汇报工作,感觉很不好,而且蒋介石说一口浓重的宁波话,听也听不懂,弄得他十分紧张。

此外,蒋介石每天都唱歌,直唱三首歌,军歌党歌和国歌,沈醉甚至觉得他都有点不正常。

被俘后,从入狱改造到第二批特赦,沈醉所感受到的一种良好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

1959年国庆节前夕,北京功德林监狱传来一个好消息,消息说,毛主席打算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特赦一批确实改恶从善的战犯。

这个消息让所有的战犯都震惊不已,他们本以为在监狱要度过余生了,没想到,这张特赦令让他们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

特赦令上还说,以后所有的战犯将会分批特赦,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被特赦的机会,条件就是看各位的表现。

果然,这年秋,监狱迎来了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其中包括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郑庭笈,陈长捷等人。

当时,有人痛哭流涕,有人悔恨不已,沈醉虽然榜上无名,但他心中燃起了希望。

第二年,也就是1960年11月28日,沈醉作为第二批战犯被特赦。

出狱后,受到周总理的关怀,先是在外地参观学习,比如去井冈山,延安革命圣地等,后来被安排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文史专员。

沈醉在国民党特务组织任职多年,让他去补充一些文史资料,再好不过了。

周总理曾问过他,还有什么愿望,他的愿望就是希望可以联系一下家人。

最后,在周总理的帮助下,沈醉联系到了自己的妻子粟燕萍和5个孩子的消息,但遗憾的是,他的妻子以为他已经去世,所以早已改嫁他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沈醉已经没有什么眷恋了,他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寄养在外公家的小女儿沈美娟身上。

据说沈醉在文史馆发了工资400元后,马上就把女儿接到了北京,当沈美娟开口叫他“爸爸”的时候,沈醉痛哭不已,他无法想象,他还有这么一天,还可以见到自己的女儿。

周总理十分关心被特赦的战犯们的生活,尤其是得知沈醉的妻子已经改嫁后,他希望可以再给沈醉介绍一个对象。

1965年,沈醉和一医院的护士杜雪洁相识,虽然杜雪洁比沈醉小10岁,但两个人相识后,相敬如宾,美满幸福。

那段时间,沈醉常常和杜雪洁到公园散步,因为杜雪洁对沈醉的身体十分清楚,所以杜雪洁送给了沈醉一个牌子,沈醉以为这是什么礼物。

结果上面写的是:冠心病患者,应该多休息少说话,每次见客人不能超过15分钟。

这种字里行间的关心让沈醉十分感动,他把这块牌子挂在门口提醒自己,也逐渐爱上了这个女子。

不久,在政府的关心下,沈醉和杜雪洁结婚,两人恩爱十足,幸福美满。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逝世,这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

一个月后,四人帮被粉碎。

后来,沈醉的档案被清理出来,当年沈醉在卢汉的起义书上是签了字的,所以沈醉应该是起义将领。

中央有关部门审定后,把沈醉的战犯身份改成了起义将领,并让沈醉享受副部级待遇,沈醉再一次老泪纵横,他等这一天,足足等了近30年。

晚年的沈醉,除了写写回忆录,就是谨记周总理的教诲,一直在为两岸关系努力着。

有人对他说:“你过去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尤其是写的回忆录里,很多东西揭示国民党内部的勾心斗角,这就是你最大的贡献。”

沈醉说:“我做过的好事谈不上,只能说是尽了一点责任,我已经老了,在我有生之年,一定把我所知道的关于军统的内幕都写出来献给党和人民。”

1980年,沈醉带着女儿和前妻见了面,前妻告诉他,他的孩子们都在美国读书,现在很好,沈醉感到十分欣慰。

一年后,香港一份报纸刊登了沈醉的近期情况,《人民日报》还发表了一份对沈醉的专访。

沈醉在美国还有香港的很多学生得知后,都邀请沈醉去美国定居,或者到香港找一处房子,享福余生。

但沈醉全部拒绝了,此时的沈醉虽然已经步入晚年,但他的爱国热情不减,他说:“国家的分裂,是从我们这一代身上造成的,我应该为国家统一努力,这样我才能对得起后代,也对得起祖宗。”

沈醉没有选择去享福,而且在各处奔波,他曾镇定对朋友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时刻为国家统一努力,如果对国家利益都不管,我活着再好,有何意义?”

他深沉地说:“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让我从一个反人民的特务扮成了热爱人民的爱国人士,这是我从未想到的。”

1984年,已经70高龄的沈醉回到故乡湖南湘潭,家乡人在接待他时,他惭愧地朗诵起了自己作的一首诗,一边吟诵一边落泪:

半生作恶为封侯,今日归来愧更羞。

堪慰家乡诸父老,当年逆子已回头。

1996年3月18日,沈醉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