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美国对中国的围堵和打压,在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之后,也没有任何改变。

此种情况传递出,华盛顿对中国极度警惕的心态,同样也昭示着,无论在言语上进行了何种承诺,甚至之前备受期待的拜登政府下台之后,能有所改善的中美关系,恐怕也是镜花水月。

不仅如此,自从中国逐渐突破了第一岛链后,美国还加紧了在周边国家的布局。在贸易领域的打压,更是无所不用其极,集结盟友对中国的高科技产业进行“封锁”等,限制中企进入美国市场,或者直接从制造机器等源头上进行限制。

其中备受关注的布局之一就是,“环中国”供应链。

原来刚在煤炭上栽了大跟头的蒙古国,再次选择向美国靠拢,与美韩两国共同组建了“环中国”供应链。至此,蒙古国也成为美国限制中国的重要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协议中,美国给予了蒙古国不少利好政策,而蒙古国则将向美国大量出口稀土资源。

更离谱的是,蒙古国还准备向中国租借天津港,借此发展与美贸易。

“环中国”供应链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说蒙古国栽了“大跟头”?与美合谋的蒙古国,还值得中国出借天津港吗?

起底“环中国”供应链

所谓的“环中国”供应链,实际上就是美国减少对中国矿产依赖的一个政策,其中涉及到的主要矿产资源就是稀土资源。

稀土资源有着“工业维他命”的美誉。

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金属冶炼往往会造成大量的消耗,导致资源浪费。

但是稀土资源的加入,就可以极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的配置,减少损耗,因此也就成了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

除此之外,稀土资源在武器等生产领域也有着“黄金”之称。

多种新型材料制成都需要有稀土资源的加入,应用在飞机、坦克等重型武器上,能极大提高其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我国已探明的的稀土资源储量在全世界位居第一,高达6588万吨。

相当丰富的储量不仅给本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力量,同时还给了我国出口的机会。

但是,商务部也曾就稀土资源进行了警示:“目前的稀土储量仅够使用20年。”

过去,中国几乎承担了全世界绝大多数稀土资源的出口,但随着美西方国家严格限制对华芯片的出口。

作为芯片生产重要材料之一的稀土,中方也立即行动,进行了限制。

今年年初,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限制稀土等资源的出口。这一反制措施就是对美国围堵行为强有力的回应。

中国作为稀土资源的出口大国,出现限制出口的风声,美国自然闻风而动,与韩国、蒙古国签订了三边协议,组成“环中国”供应链,其目的就是想从蒙古国进口稀土资源,以此将中国隔离在供应链之外。

这种操作对于美国来说,已经是属于轻车熟路,且在俄乌冲突中也反复上演。

俄罗斯与欧洲进行能源贸易的北溪管道被炸毁之后,有不少专家都猜测与美国脱不开关系。

其根本原因:美国是这场爆炸事故中,最大的受益方。

俄罗斯几乎失去了欧洲庞大的天然气市场,而断绝后路的欧洲只好向美国购买天然气,最终美国得以在去年冬天,以四倍价格狠赚一笔。

除了显而易见的经济利益外,北溪管道被炸还给美国带来了其他方面的好处。

原先欧洲和俄罗斯之间可以说是“藕断丝连”,但是北溪管道被炸之后,俄罗斯国内经济所依赖的能源出口受到一定打击,欧洲也不得不“壮士断腕”。

在“环中国”供应链中也是如此。在美国的煽动之下,中国的稀土出口可能会有一定回落。

但美国算有遗策,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有着根本不同。

为什么这样说呢?结合年初的政策来看,中方本来就准备收紧稀土出口的“口子”,毕竟现在冲击高端芯片的技术壁垒也相当重要,优先保障国内使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限制稀土出口是必须的一步。

另外,稀土出口并不是中国贸易的支柱性产业,美国选择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的举动,对中国的影响实在微乎其微。

退一万步说,作为重要资源的稀土,国际社会也不止美国、韩国两个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看来,“环中国”供应链的影响力比较有限。

但是除了美韩之外,这一供应链中还有一个重要角色——蒙古国。

加入其中的蒙古国又打着什么算盘?

蒙古国在煤炭上栽了一个大跟头

蒙古国被称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这一评价主要是立足于蒙古国的地理位置而给出的。

蒙古国被夹在中俄之间,不与其他国家接壤,并且也不靠海,而中俄的双边关系一直都相当稳固,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很低。

但是蒙古国却不满足现状。

今年4月底,美国副国务卿努兰就曾前往蒙古国进行访问,而蒙古国重要领导人也随后不久访问美国,加强美蒙之间的双边关系。

令人意味深长的是,蒙古国对于上合组织秘书张明的态度模糊不清,且在有关发言中强调:蒙古国将继续作为观察国的身份,参与上合组织失误。

也不足为奇,与美国靠拢,蒙古国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按理说,蒙古国夹在中俄之间理应做好自己的本分,借助地缘关系能够与中俄开展合作,而中俄两国都不是热衷在国际上行使霸权的国家,蒙古国所能得到的好处不可估量。

中俄之间的天然气管道也经过蒙古国,该工程的建设带动了蒙古国当地原材料等的出售,并且还为蒙古国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此外,中蒙之间的合作非常深入,贸易额也屡创新高。但是平稳的好日子,似乎也让蒙古国犯起了糊涂。

借助中俄发展的东风,不断强大的蒙古国提出了一个“第三邻国”政策。

该政策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中俄之外,寻找一个新的“朋友”,而这个朋友的主要作用显而易见——用以制衡中俄。

蒙古国有着自己的打算,但是破坏双边关系中的互利互惠基础,是要栽跟头的。今年3月,原本与中企签订煤炭购销协议的蒙古国,突然撕毁协议,将原定出售给中国的煤炭,变以拍卖的形式进行出售。

蒙古国的这一举动多少有点“打秋风”的意思,中国方面自然不能接受。

很快,中方就找到了替代进口国。原先中国进口蒙古国的煤炭,一部分是因为与澳大利亚关系紧张。

蒙古国食言而肥后,中澳之间的煤炭贸易自然就水涨船高。

而缺少了中国这个大客户后,蒙古国又前往加拿大参加矿产大会,希望能通过外交层面的努力,打入西方国家市场,为蒙古国煤炭盘活存量。

但是,已经拥有固定货源的西方国家,对蒙古国的煤炭热情并不高。除此之外,从蒙古国进口煤炭,还必须经过中俄两国才能实现,与中俄关系波动的西方国家慎之又慎。

蒙古国方面下的这一步棋,确实是自讨苦吃。

所谓,祸兮福之所倚。在蒙古国看来,夹在中俄之间似乎限制了蒙古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发挥,但只要转变思路,在中俄之间也意味拥有着广大的贸易市场、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强大的伙伴支持。

这些好处对于许多国家而言,都是求之不得的。

只要蒙古国安分发展本国经济,不生出许多“花花肠子”,何尝不能让国家兴盛起来。

如今蒙古国再次向美国靠拢,加入所谓的“环中国”供应链,这一企图最终能否实现?租借天津港的事情还有的谈吗?

美韩蒙算盘终将落空

为了向美国出口稀土,蒙古国计划租赁天津港。

该决定听起来颇为荒诞,毕竟蒙古国与美韩合谋的协议,其目的就是为了将中国从供应链中剔除。

但蒙古国出口稀土最终还要从中国通过,中国仍旧是该供应链中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蒙古国没有口岸,其要出口美国必须通过海运。即使退一万步说,蒙古国打算空运,也会经过中国空域。

或许有人说,蒙古国也可以通过俄罗斯对外出口,但鉴于美俄目前紧张的关系,俄罗斯会不会答应是显而易见的,那么租赁天津港就成为蒙古国的唯一选择。

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古国对于租赁天津港一事,并不是近些年才提出的。早在16年前,蒙古国就已经与中国商讨过租赁天津港的事宜,但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今年2月,乌兰巴托市市长又前往天津,重拾16年前的谈判,颇有些不得已而为之的意思。

中国会不会把天津港租赁给蒙古国呢?其实不管租赁与否,虽然对蒙古国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对中国来说却无足轻重。

虽然中蒙之间闹过不愉快,但从总体上来看还是睦邻友好的,双方之间的合作要远远大于冲突。

在中国的视线里,蒙古国几乎翻不出什么浪花,毕竟现实条件摆在那里,再大张旗鼓地奉行第三邻国政策,也不过是小国生存的制衡之术。

再加上周边还有俄罗斯坐镇,美蒙的合作不管对于美国,还是对于蒙古国来说,都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选择。

另外,抛开政治角度不谈,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后,相关市场必然会出现替代的出口国,这是必然的,更是无法避免的。

替代的出口国是不是蒙古国,中方恐怕不太关心,毕竟蒙古国无论是储量,还是开采技术等都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

GDP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县市的蒙古国,能够取代的市场份额也比较有限。

所以,从以上角度来看,蒙古国开口租赁天津港,不论中方出于政策考量予以拒绝,还是出于利益考虑答应,都是极有可能的。

即使把天津港租赁给蒙古国,促成了韩美蒙之间的贸易,所谓的“环中国”供应链恐怕也是空中楼阁。

美国妄图把中国踢出全球供应链的设想,已经炒作了许久,近期又旧事重提,签署了《排除中国新供给链协定》,其中在矿产上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是一个重要方面。

而韩美蒙之间的协定,只是美国整个战略布局中的一环,但该决定却遭到美国国内的强烈反对。

美国三十多个商业联合会写了一封联名信,控诉美国政府的这一协定,罔顾企业利益,损害了贸易公平等等。

该协定在美国如此,在国际上的推行也不顺利。

在美国的推波助澜之下,德国在去年就曾喊出“摆脱中国依赖”的口号,但一段时间后,不论是对华态度激进的贝尔伯克,还是其他政府官员,都纷纷转变了态度,声称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但是要保证贸易的安全性。

究其根本,商品的生产是很容易替代的,但巨大的市场却找不到替代品。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拥有旺盛的消费力,这对于各国来说都是无法割舍的,自然也不能轻易喊出对华脱钩的口号,毕竟撤出市场很容易,撤出之后想再回来就难于登天了。

参考资料:
《殷勇会见乌兰巴托市市长》 ——北京日报
《中国—蒙古国经贸合作论坛在京成功举办》——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