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夏日渐长,不知不觉,已是小暑节气。小暑又名季夏,代表着夏天已比较炎热。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zh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没有空调的古代,古人们该如何避暑?

也许,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天地间有了四季,人们便在思考解暑的方法。

古人讲究“心静自然凉”,这句话的原版是“心静即身凉”,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为消暑所作的诗句。

修心养静皆身凉

《苦热题恒寂师禅室》

唐 白居易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人们到处避暑,寻找清凉之地,倒不妨如禅师入定一般,修心养静“心静即身凉”。

《消暑》

唐 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怎样能消除暑天酷热?不如端然坐在院中。眼前什么都没有,窗下自然有清风徐来。去热要靠心静,如同房间空旷,自然凉意生。此时的我,是如此怡然自得,又怎么与那些苦热的人一样呢?心境决定了心情,甚至影响了人生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山绿水堪避暑

《何处堪避暑》

唐 白居易

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

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

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

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

避暑最好是到树木多兼有水的地方,住在林间的背日楼上,到水池上去划舟,水面上凉风习习,自然很凉爽。饿了就享用消夏的美食,吃饱了就接着泛舟。游累了睡上一觉,醒来饮一杯茶。

在这里睁开眼睛就可饱览青山绿树,耳听溪水碧流。然后就可以坐下来,脱袜濯足,解巾搔头,岂不快哉美哉!

《香山避暑二绝》

唐 白居易

六月滩声如猛雨,香山楼北畅师房。

夜深起凭栏杆立,满耳潺湲满面凉。

六月滩声作急响,就像猛烈的雨声一样。而诗人住在香山楼北的畅师房,惬意地消夏。夜深之时,起来凭着栏杆伫立,哗哗的水声不绝于耳,而扑面而来的清凉,更是让人精神大振!有山有水的地方,怎会有暑热之扰呢?

《香山避暑二绝》其一

唐 白居易

纱巾草履行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
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

戴着纱巾,穿着草鞋,身上是一袭单衣,在傍晚时分,沿着山路下来,坐在轿子中,一面观赏着路旁山上茂密的草木,一面享受着清凉的山风,哪里还有一点暑热的影子,不知不觉中,竟然沉沉睡去,一觉醒来时,才发现已经到了家门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粗衣麻布好乘凉

《夏日作》

唐 白居易

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

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

葛麻缝制的衣服布纹稀疏而且单薄,细纱编织的帽子既轻巧而又合适。这样的衣服和帽子,已经足可以伴他度过炎热的夏天了。白居易认为,只要适合自己,不必讲究用精美的服装;只要适合自己口味,也不必大鱼大肉。吃些清淡的竹笋时蔬,饭毕闲庭漫步,在窗下安然入睡,不烦不躁,人安心安神安,自可度酷暑,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