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马克龙的日子可以说是十分不好过。六月底的枪击事件,由一开始的游行示威,一夜转变为群体性“打砸抢”,彻底升级为“暴乱”。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彭博社统计的数字,上周从欧洲流出的资金高达46亿美元,而且大多数流向美国。很显然,无论此事最后结果如何,美国都已成为最大赢家。

在整个暴乱事件中,有这么几个细节值得我们大家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就是这群暴乱分子的年纪都特别小,30%以上是未成年人,这个比例太高了,高的有点不同寻常了。这个年纪不大不小,正好是最容易被煽动,也是情绪最容易激动的时候。为了平息本次暴乱,法国出动了45000名警察和大量的装甲车、直升机,足以见得有多严重。而且正是因为未成年,所以法国警方也没办法施加过重的刑罚,最多是抓起来关几天,交一些罚金就放出来了,完全成了这次暴乱最好的“子弹”。

其次就是美国媒体的态度异常。因为这回被法国警方射杀的是一名非裔,这刚好与给了这些媒体大作文章的机会,小到种族问题,大到法国国内的人权问题和经济问题,美国媒体把马克龙政府贬低的一文不值。按照常理来说,马克龙就算做的再怎么不好,也还是拜登的“自己人”,如此批评确实有点过火了。而且,西方一众社交平台都发布了大量的 具有煽动性的言论,不断地挑拨法国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关系,属于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个异常点就是本次暴乱发生的时机。往前看,马克龙刚刚表示自己要带领欧洲走向“战略自主”,这种说法虽然在欧洲获得了一些市场,但是让美国十分的不满;往后看,七月中旬就要召开北约峰会,而目前北约各国都不太愿意援助乌克兰了,如果在这个时候搞乱法国,不仅是给马克龙一个下马威,也是给其他国家一个警示:必须要跟随美国的战略走,否则就是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