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回复“成长”,免费加入军营高效成长群,持续获取【军营成长利好政策】,更快成长成人成事!

作者|爱尚君

来源|军营职心眼儿(ID:sszc800614)

转载请联系(微信ID:suiyuan800614)

阅读点关注,军营不迷路。

先讲一个特别扎心,个人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2010年9月份,当时的我还在团里任宣传股长,随着股里新老干事的调整变动,股里的人员一时间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正赶上一批新毕业的实习排长,已经陆续来到单位报到。便想借着在全团范围内开展主题教育配合活动之机,提前物色几个能借调到股里干工作的人员。

当时开展的配合活动,是主题为“火红青春为打赢”的年度主题教育演讲。通知要求所有新毕业的排长必须参加,营里再推荐一名任职不满三年的年轻排长参赛。

参赛中,来自某营的新排长小A,因语言表达流利,配合动作到位及姿态仪表大方而得到在场几位评委的一致好评,当然也进入了我的“视线”。

正因为如此,我便提前将排长小A锁定为股内代培对象,并将这一想法跟主任也做了沟通。

然而,当年年底小A带完新兵后,转过年,自己开始向小A所在营主官沟通,准备打代培报告时,却遭到了营里教导员的婉拒。

原因很直接:小A自身要求不严格,多次出现违纪行为,营里已将其列为重点人。

起初,我还不相信,来到营里,要跟教导员再做进一步沟通了解。没想到,交谈期间,接到了股里文体器材保管员打来的电话,称排长小A未按规定跑到团里的文体娱乐室打台球。

按此电话过后,跟教导员没谈上几句便离开了。而排长小A代培的事儿也就此搁浅了。本以为这件事儿就此过去了。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两年过后,当自己以教导员的身份来到了那个营。而那位已成老排长的小A当然也在营里。

此时的小A,已不仅仅是小毛病不断的“问题”干部了,而是染上恶习,身负大额外债的“危险”干部了。

背后的原因很多,有来自营连层面的管理疏忽,有来自小A本身与他人交往的不加选择。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小A对自身要求不严格,未能抵御来自外界的种种“诱惑”与“干扰”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鉴于排长小A的成长的惨痛经历,对于已经毕业分配,即将正式走向工作岗位以及在基层营连已经任职了一段时间的年轻军官们,想借此文章提个醒:来到部队有些东西,还是要尽量远离。

01

消极的言论

在部队有句话,“干部怕聚堆,战士怕溜边。”指的就是,在人员管理上,干部时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拉东扯西,总免不了会出现一些消极层面的言论,很容易影响到其他人,特别是对于那些新上任不久,活力满格的年轻军官。

2003年,自己刚毕业,分到一个连队时,就遇到一位准备考研,且已连续3年备考的老排长,刚见到我,便对我说:“部队,没啥干的,不如趁年轻,弄个高学历,好早点儿回地方。”

听完后,顿时感觉工作热情被打掉了不少。好在,时任的营连主官都是真正干工作的人,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没过多长时间,自己又满血复活了。

事后了解,那位老排长在连队因种种原因,着实有些干不下去了,只能选择走考研这条路。

许多年以后,那位老排长如愿考上了研究生,并转业回地方工作,但业绩始终平平,没啥起色。

什么叫善良?当别人饿的时候,你吃东西别吧嗒嘴就是一种善良。当你被消极情绪笼罩时,不要将此传递给他人,也是一种善良。

所以,与他人交谈,但凡“没啥意思”、“还干啥干”、“差不多就行了”等等这样带味的言论始终不离嘴的人,请及时远离。

说这样话的人,基本上都是在说他自己,跟你无关。但你若是听多了,就很容易想多了。

02

低质的交往

在许多年轻军官心目中,感觉初来乍到一家新单位,跟谁都能做到“自来熟”,跟谁都能“搭上话”,看作是个人情商高,人际好,能力强的表现,实则不尽然。

换句话说,与他人交往都具有两面性,不加甄别,处理不好,很容易伤到自己。

诸如,之前在营里的排长小A,能走到如此地步,与之前结交了一位同样具有不良嗜好的战友,有着很大的关系。

所以,在部队要想个人发展得好,拒绝低质交往不可少。具体来讲:

1.假话连篇,慎交。一开口满嘴跑火车,也不知道哪句是真的。与这样的人,基本上建立不起来信任。而且,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掉到对方设的坑里面,个人有时掉进去还不自知。

2.一点就着,少交。就是处事玻璃心,无论是领导批评,还是同事提醒,下属建议,作为当事方从来不虚心接受,反而认为对方这是跟他作对,遇谁怼谁,想喷就喷,你也不例外。

3.闲事不断,断交。个别同事,很喜欢找所谓的“存在感”。今天让你帮忙做点事儿,明天又指使你干点儿别的,不但个人觉得理所应当,而且见你稍有不满,便开始用道德绑架。那你图啥?

4.恶习满身,绝交。遇到那种“近墨者,一定让你黑”的人,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这样的人,单从外表上看,就比较猥琐。

而且,上班不准时,训练不到场,点名不在位,教育不参加,应酬不缺席,如此等等,这样的人员,还是远而避之。

记得一位资深商业人士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最大的努力,就是不断地升级自己的圈子。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与虎狼同行,必是猛兽。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其实都在折射你的人际段位,不可不察也

03

碎片的知识

这里想重点说一下,学习时间的利用与知识的选取问题。不少新毕业学员,毕业分配过后,实现了从学员到排长身份的转变。

带来的突出变化就是,少了日常的公差勤务,没了每天的站岗执勤,甚至缺了每天队长与教导员耳提面命式的管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自己可支配的时间,照比之前肯定会多了不少。有着学习愿望的年轻军官,则想利用这一段相对自由的时间,来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这本是好事一桩。

但,有的年轻军官则将学习时间与精力投向了对一些碎片知识的了解掌握上,采取的方式则是每天刷某音,看某手,浏览某书等等。

似乎感觉这样做,用不了多少天,就会成为某领域的行家里手,而且还增加了跟其他同事之间的谈资。

实则,依托这种能够给予短期视觉快感、知识爽感的软件,尽管可以带来一定的知识增量,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便是上瘾指数的成倍增加,还有健康情况的冲击。

如此以借掌握知识为名,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训练场边刷,食堂刷,宿舍刷,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

有的甚至到了一天不刷就感觉少了点什么,一到闲下来第一反应就是拿出手机,随机翻看一会儿。

长此以往,不仅会给战士以错误的引导,还可能会弱化自己信息筛选和处理的能力,进而很难再集中精力处理其它高难度的问题。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面写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取代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接触大量的碎片化信息,不但会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力,更会摧毁你向上的勇气。

所以,刚毕业的年轻军官要记住:毕业不是努力的终点,而是奋斗的起点。莫因长期沉迷知识错觉,最终白了少年头

04

逃避的习惯

在部队组织会议时,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刚来到会场的与会人员,有的会主动坐前排,而有的则选择坐在后面,看似谦虚的举动,实则就是一种逃避的心理在作怪。

若再说具体点儿,那就是个人担心被领导提问,想借机玩会手机,看些其他书籍,甚至还想眯一会儿。

讲真,倘若你是一位在部队干了N年以上,从内到外,都算得上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老人”了,这样做倒也正常。而且,倘若过分地积极,反而会让人感觉有些尴尬。

然而,刚毕业不久,乃至对个人成长还有想法与要求的年轻军官,则不主张这样做。

可以说,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逃避举动,但带来的却可能引来一系列消极反应:

包括,对自身而言,逃没了士气,逃没了斗志。在领导那里,则是逃没了形象,逃没了信任,乃至逃没了进步。而这样的逃避举动,具体表现在:

一是借故拖延。以时间换空间。比如,明明知道这份材料,领导明天要看,但却一拖再拖,实质上是担心自己无法写好,用拖延作为借口,来回避自己可能能力不足的事实。

二是违心否认。明明想要却说自己不想要,明明在乎却假装毫不在乎。比如,涉及到个人成长进步,看到别人提职,自己却违心地说,无所谓,什么时候提都行。

实则,满心希望自己能进一步。而这就是以“否认”来逃避自己无法获得的事实。

三是转移话题。很多时候,涉及到工作落实,日常学习,有的人常常会以“我太忙了”为借口来安慰自己。

由此,不禁想到一位老领导说过的话,“你太忙了,没时间忙额外的工作,我暂且相信。可一到同事间吃饭喝酒,你什么时候都能出来,这又是什么原因?”

有句话,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正值年轻军官的你,必须鼓足勇气,只有直面被你逃避的困难、挫折与障碍,才是你真正变好的开始。

05

“强扭”的恋情

在当连主官期间,遇到一位刚毕业不久的新排长小B,来连队不久,就整天愁眉不展。

经深入了解才得知,小B在军校期间,通过写文章发表稿件,认识了一位远在南京的笔友。虽未曾谋面,但感情升温却很快,已经发展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

而我则直接打消了小B继续跟那位女笔友交往下去的念头,理由很简单:不现实。

且不说,双方之前连一面都没见过,或许只是一场爱情错觉。更为重要的是,彼此双方的情况,很难具备在一起的物质基础。

虽然,老话讲,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但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扭的瓜不甜,原因不仅仅是三观不合带来的无感,更有现实基础不具备所形成的无助

很多事情,尤其是感情,还是要多从现实与理性的角度出发,去处理这样的事情。这样不但稳妥,而且从长远看,对彼此也都是一种爱护。

经历了那次感情挫折的小B,几番努力摆脱了来自远方情感的纠缠后,工作进入状态很快,并经他人介绍最终跟驻地一位体制内的女职员结婚成家,现在已是地方正科级小领导。

不是每次驻足回眸,换来的都是长厢厮守。不现实就是不现实,尤其是在部队,现实与不现实的因素会因工作性质的原因,被再次放大,让你一目了然,利弊立现。

无论是尚未触碰感情的你,还是已经坠入情网的你,一定要将现实因素考虑进去,“两地分居”不一定非要成为你日后组建家庭的标配。

结 语

有这样一个科学实验证明,多巴胺和内啡肽都可作用于人体,都可以使人感到快乐的激素。

但多巴胺给人的快乐转瞬即逝,诸如刷视频、打游戏、吃夜宵...等等。

而内啡肽却是一种更高级的快乐,它分泌的前提是需要我们克服本能、不断向上,是一种更为持久、踏实的愉悦感。

可见,多巴胺易得,内啡肽难求。正处成长黄金期的年轻军官,还是要多做一些可以产生内啡肽的事情,少接触容易释放多巴胺的东西。

尽管,由此带来的快乐可谓“殊途同归”,但人与人之间差距,也往往就此拉开。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PS:【军营职心眼儿】问题咨询群,已经开通。欢迎对军旅成长有困惑的战友扫码加入,畅享一年有关新闻写作、机关工作、人员管理、职业规划等无限咨询。

作者:爱尚君,80后,我会将个人所形成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方法诉诸笔端,与关注我的人,我关注的人共同分享。酒肉已备好,没事儿请常来坐坐,听听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