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经历了去年底今年初的“破净潮”阴霾后,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净值逐渐修复,规模稳步回升。然而行至年中,破净的烦恼又再度侵袭理财市场。

数据显示,剔除近6月无净值的产品,截至2023年7月4日,全市场共有893款理财产品单位净值小于1。其中,有10款理财产品单位净值不及0.8。广发证券固收团队数据显示,6月末银行理财存量规模较5月末大幅下降7400亿元。

6月下旬以来,理财产品收益波动有所加剧,部分产品连续数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净值回撤,理财资金又现集中赎回,这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担忧:“破净潮”是不是又来了?银行理财如何摆脱破净的烦恼?

1

不会引发大范围“破净潮”

具体来看,目前“破净”的近千只理财产品发行机构涵盖工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建信理财、浦银理财、信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破净”产品主要类别包括固定收益类、混合类两种,以中高风险居多。

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显示,在“破净”产品的类型方面,2022年11月,单位净值“破净”的产品中,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的数量分别为6005款、1001款、64款、18款;累计净值“破净”的产品中,四类产品数量分别为4155款、980款、55款、18款。今年6月,单位净值“破净”产品中,四类产品的数量分别为926款、617款、63款、54款;累计净值“破净”的产品中,四类产品的数量分别为647款、599款、58款、54款。

对比今年6月和去年11月的“破净”产品类型可见,今年6月,固定收益类产品“破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数量和在“破净”产品中的占比明显降低;混合类产品的“破净”数量有所下降,但“破净”产品占比上升。

由此可见,6月部分理财产品出现“破净”的情况,背后原因与去年11月不尽相同。去年11月是由于债券市场的调整导致了“纯固收”产品受影响,出现了大面积破净,今年以来这一情况已经得到改善。当下部分产品破净的原因,更多是股市震荡叠加6月下旬以来债券价格有所下跌,导致以股票、债券为底层资产的混合类理财产品净值波动。

股市方面,今年4月中旬以来,股票市场再次出行整体下跌,沪深300指数4月中旬以来下跌了7%,回到了去年12月的低点。因此,配置了股票的中高风险混合类理财产品受到拖累,出现了净值下降甚至“破净”的情况。债市方面,6月中旬,人民银行宣布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10个基点,常备借贷便利(SLF)和中期借贷便利(MLF)跟随下调。政策利率超预期降低以及市场对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预期升温,导致债券市场利率有所上升,债券价格下降,从而影响着理财产品收益表现。

对于这一轮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业内普遍认为是暂时的,不会引发大范围的“破净潮”。从“破净”产品数量来看,6月“破净”产品数量与5月基本持平,并未有明显提升。而对于6月理财规模的变化,尽管6月末银行理财存量规模较5月末大幅下降7400亿元,不过历年6月份理财规模都会有所下行,相对而言,今年下行幅度较此前两年同期反而有所收窄。因此,市场和投资者无需过度担忧银行理财规模缩水对债市和理财产品净值带来负面影响。

2

费率“促销战”留住投资者

经历了去年两轮“破净潮”冲击后,理财公司纷纷采取应对之策。

一方面是更加注重净值稳定,各大理财公司纷纷推出摊余成本法和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就是希望解决净值大幅波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加强投研能力,打造全品类产品线。有理财公司表示,将通过持续增加短期限产品供应、发力固收类产品,以低波动核心产品线做大、做实理财规模“压舱石”。同时通过把握市场机会,推出高收益债、权益FOF、量化类等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挖掘高收益投资机会,充分满足中高风险客户的配置需求。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理财市场上引起广泛关注的另一个现象是,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打响限时费率“促销战”,部分理财产品甚至打出“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宣传语。显然,理财公司除了思考如何重新构建资产组合,也开始采用“降费让利”方式以吸引投资者、稳住规模。

据统计,6月以来,已有建信理财、中银理财、招银理财、农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发布费率调整公告,宣布下调部分产品销售费率、管理费率等。从优惠幅度来看,不少产品的费率折扣达到了五折乃至更低,亦有产品的费率阶段性降至零。

例如,建信理财在公告中表示,对旗下27款产品的销售费率进行限期下调,最大降幅从0.4%/年调整为0.15%/年;此外,还将对四款产品的管理费率进行限期下调,均由0.2%/年调整为0.15%/年。

农银理财自6月11日起也开始对旗下三款产品采取优惠费率。其中,有两款固收类产品投资管理费率均由0.20%/年下调至0.05%/年,下调幅度达75%。另一只混合类理财产品的投资管理费率也由0.20%/年降至0.10%/年,下降幅度达50%。

华夏理财有两款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固定管理费在已有优惠基础上进一步从0.15%/年降至0.05%/年。中银理财一款固收增强产品的销售服务费率由年化0.30%下调至年化0.15%;中银理财“尊享天天”产品的固定管理费由年化0.15%阶段性下调至0.00%。

此番降费后,理财产品管理费已处于低点。理财公司希望通过降费来应对投资者较为低迷的市场情绪,达到降低投资成本、优化投资体验、增加理财产品吸引力的目的。但需要明确的是,单纯降费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优势,继续加大投研能力的建设、以专业的投资能力和丰厚的投资收益提高产品吸引力,才是理财公司的安身立命之本。

4月以来,理财产品净值逐步修复,加之新一轮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使得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凸显,存款开始向理财领域“搬家”的现象显现,居民风险偏好开始逐步修复。有不少市场分析预计,2023年下半年银行理财市场或将迎来近一步修复,整体规模有望恢复至30万亿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