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孕育的城市豪情,
走街串巷捕捉的人间烟火。
匆忙奔走于大千世界的我们,
是否会为一座城而停留?
“以城相见”,让我们来一一探索。
“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枕水江南”。
在长三角“心脏”的位置,
有一座坐落于山河湖海之间的江南城市,
她即是无锡。
她南濒太湖,
北倚长江,
古运河穿城而过,
温软的水浸润了无锡古典的江南韵味。
她包孕吴越,
三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了无锡的厚度,
一脉吴韵风华绵延至今。
她又承载着鱼米之乡的富饶繁荣,
曾经的“四码头”,
现在的乡镇企业“苏南模式”发祥地,
工商业的兴起开拓了无锡长盛不衰的繁华。
这就是无锡,
像是江南繁华的一个缩影,
在这里,江南的一切也因此而生动。
无锡,在水一方
无锡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
依傍着塑造了水乡江南的太湖水,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城内城外湖泊河流星罗棋布,城市水域面积占比达31.4%,划一条小船,在船橹“咿咿呀呀”的低吟中,几乎可以到达无锡城乡的各个角落。
丰盈的水系涵养了山温水软、草木含春的水乡无锡。无锡有3个国家湿地公园,6个省级湿地公园,30个湿地保护小区,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1%。所有水韵灵动和四季斑斓,汇成诗词歌赋里的不老江南。
在环绕太湖的一片区域内,无锡的位置最为得天独厚,太湖风景名胜纷繁,也是无锡的更为知名。位于太湖北部一处半岛上的无锡鼋头渚,是纵览太湖山水的最佳处,也是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每年春季,鼋头渚几万株樱花竞相开放,粉雪缤纷,在古典江南建筑的掩映下,如诗如画。郭沫若曾留下一句“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鼋头渚之美,可见一斑。
太湖的另一边,有一葫芦状的内湖,名为蠡湖。蠡湖之滨的蠡园,景致极富江南风韵,亭台楼阁、轩榭廊坊,楼台倒映入池塘,犹如一幅山水画卷。夏日里荷花盛放,碧水清波红菡萏,美不胜收,蠡园的传统赏荷活动更是风靡长三角。
水滋养了无锡的过去和现在,催生了一个白墙黛瓦、温婉柔和的如画水乡。
古运河上古老的清名桥,从岁月深处走来,仿佛讲述着江南水乡的旧日故事。坐上当地老船,穿行于狭窄悠长的运河水弄堂,一幅静谧闲适的江南水乡图景便展现在眼前。河道两旁,居民临街傍水而居,家家都是“前街后河、前店后坊”的格局,“开门是街,推窗见河,抬脚上桥”,颇具“老街、古桥、运河人家”的江南水乡古韵。
在今天看来,拥江枕河抱湖的无锡已经和水深深地交织在一起,给予了无锡个性和活力,使无锡作为江南水乡在城市不断更新进程中,展现独特的记忆符号。
无锡,水以载文
“无边风月橹声中”,不绝的流水馈赠了无锡丰厚的水乡风物,也哺育了无锡传承千载的文脉。
都道苏州历史悠久,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其实,3000多年前,“泰伯奔吴”开掘了江南地区第一条人工运河泰伯渎(现称伯渎河),无锡成为太湖流域最早接受中原文化的区域,吴文化从这里肇始。
自此,文艺兴盛、人才辈出的江南文脉,在无锡这座崇文尚礼的江南之城灿烂。
范蠡、春申君,是无锡春秋时期的代表人物。
立“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为毕生志向的徐霞客,22岁离开家乡江阴,踏遍山川、穷究地理,终成《徐霞客游记》。
东晋“六朝四大家”的顾恺之,元代“元四家”的倪瓒,近现代大画家徐悲鸿、吴冠中均出自无锡,以雅逸笔墨闻名画坛。
无锡人华彦钧(阿炳)凭一曲《二泉映月》名传天下。
还有国学大师钱穆,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一部《围城》永载文坛的钱钟书……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循着东林书院的文脉线索,感受江南人文精神生生不息的传承。而顾宪成所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在心”的名联被广为传颂,激励着古今多少文人士子。难怪现代著名作家胡山源说,“江阴好,人物冠古今。佛子神仙随代有,畸人侠客不须寻,行事足讴吟。”
才子名士汇集的江南富庶地,世家大族往往修建园林以寄托审美意趣。
无锡有多处古典园林,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寄畅园就在无锡惠山。历史上六下江南的康熙、乾隆两位清朝皇帝,就多次流连于寄畅园,乾隆皇帝更是为它留下了“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的名句。
寄畅园所代表的古典园林之外,现代园林则更有无锡园林特色。无锡是近代民族工业最兴盛的城市之一,一批在工商经营中崭露头角的锡商开始营造园林,留下了众多如今依然重要的园林景致,诸如山青水碧的蠡园,庭秀园深的梅园等。在人们诗意的栖居中,蕴藏着无锡的文化和岁月痕迹。
无锡,因水繁荣
长江、运河开放畅达,这样江河湖融合的水系,养育了无锡独特的“水文化”,也成就了无锡的千年繁华。
元代开始,无锡成为江南地区的漕运中心,在漕运时代占尽发展先机,一直延续到清末,著名的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和钱码头便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
因水而起的“码头”催生了民族工商业的兴起,开启了无锡百年工商繁华。1895年,无锡第一家民族资本工厂业勤纱厂诞生,以此为开端,大批无锡民族工商人士在运河两岸独资或合资建成了很多产业,以荣、唐、杨、薛四大家族企业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工商企业成为无锡重要的经济支柱。
无锡环城古运河沿线机声隆隆、千帆云集、商贸繁荣。至20世纪30年代,无锡工业总产值高居全国第三,成功跻身中国“六大工商业城市”之一。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0世纪80年代,“苏南模式”提出,无锡再迎增长。江苏首个“亿元乡”“亿元村”相继在无锡诞生,江阴的华西村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村”。
红豆集团、海澜集团、江苏阳光集团等从乡土中成长起来的无锡本土企业,如今更是走上国际舞台,成为中国民营经济中的“参天大树”。
今天,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无锡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智能化在此得到大力推进,计算机、电子机械等新兴制造业培育为主导产业,更衍生出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产业。
2022年,无锡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别达10662家、5547家、88家。
见证中国万米深潜纪录的“奋斗者”号诞生于此,中国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在此繁忙运行。
尽管无锡不大,约占全国万分之五的土地以及千分之四的人口,却展现出不俗的经济实力。2017年无锡GDP成功突破万亿元关口,2023年无锡人均GDP达19.84万元。
“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无锡人,造就了物阜民丰的无锡,而惬意的“锡式”生活,更让无锡人的幸福感满满。生活在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现代化宜居之城,进可于繁华喧闹之处,看高楼林立,人流如织;退可在群山倚翠中,观小桥流水,四季更迭。
这种城市气质藏在无锡人的饮食里,他们把稳稳的甜蜜,化进了每一个朝夕。那以咸甜著称的锡帮菜味道,恰如无锡的美,是江南的细腻婉约,是铭记于心的甘甜。
人民日报文 创出 品
撰文 | 邱瑟
海报设计 | 赵蕾
图片 | 无锡文旅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