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钱三强找到王承书,希望她参与分离铀同位素的秘密任务。任务的一切从零开始,钱三强原本以为她会拒绝。然而,他听到了王承书毫不犹豫地三个字:“我愿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一道残酷的抉择摆在了张文裕面前。年轻的物理学家获得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却为了爱情而犹豫不决。张文裕回忆起与志同道合的王承书的点点滴滴。

张文裕出身农家,家庭贫困,但他通过奋斗赢得了求学的机会。

与之不同的是,王承书来自书香门第,享受着优渥的教育。

然而,两人的共同信仰让他们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燕京大学张文裕担任助教,而王承书是他的学生。

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交集,也在心灵上相互吸引。

随着合作研究的深入,爱情在两颗年轻心中萌发。

然而,剑桥大学的邀请信给他们的爱情带来了考验。

思虑再三,张文裕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他直接向王承书求婚了。

但婚期却定在了无法确定的几年后。从小就果敢理智的王承书只回答了三个字:我愿意,表达了她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两开始了一段以分离为主题、以奉献为灵魂的长跑。

张文裕赴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而王承书则留在国内。

战乱时期,他们辗转于不同城市,忍受着长时间的分离。

五年后,他们在昆明重逢并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两位优秀的学者并肩生活了不到四年,王承书获得了前往密歇根大学深造的机会。张文裕毫不犹豫地支持了她。他们明白物理人才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

在海外求学期间,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王承书成为物理学领域的翘楚,张文裕也有了突出的科研成果。

然而,回国的道路并不顺利。七年的等待和努力,他们分成多个包裹将重要资料邮寄回国。最终,他们在1956年成功回到祖国。

王承书接受了国家神秘的任务,加入了中国原Z弹研发工程。

开始研究热核聚变技术。对她来说这意味着从44岁重新开始。短短的两年时间,她就自学成为了顶尖的热核专家。

接着49岁时,钱三强再次找到了她,希望她参与分离铀同位素的秘密任务。这意味着她不仅要再次从零开始,还要消失自己的名字和所有的成就,截至日期不明。

钱老原本以为王承书会拒绝,然而,他听到了王承书毫不犹豫地三个字:“我愿意。”

在接下来的17年里,王承书和她的家人分隔两地,她是厂里唯一的女性。作为研究核弹的科学家,她日以继夜地进行计算、推导,抽屉里塞满了各种纸张和笔记,头发从黑到白,如同一片飘雪。

领导们来视察时问她是否能完成任务,她信心满满地回答:“在我的字典里,除了对孩子的承诺不能兑现,对国家的承诺一定兑现。”

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Z弹,钱老再次找到了她。他问道:“在这里工作有什么困难吗?生活有什么困难吗?有什么话让我转告给张文裕吗?”

王承书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如果让我继续留在这里,我愿意。”

在张文裕和王承书的晚年时光,都在为国家做巨大的贡献。

1992年11月物理学家张文裕逝世,1994的6月王承书离开了人世,他们的一生都在默默奉献,夫妻过着朴素的生活。

王承书在生命垂危之际留下了遗嘱,将自己的全部积蓄和遗体捐献出。

张文裕和王承书的爱情和奉献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下,他们依然以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为国家和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他们的名字却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知。这才是我们真正追逐的明星人物!

感谢您的阅读欣赏,欢迎关注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