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重庆一名8个月大女婴坠楼身亡。经调查,警方认定这是一起谋杀案。

“这栋楼有十米高吗?”

“嘴唇黑紫,口吐白沫!好惨……”目击者说道。

没有人会想到,这一切描述和描述都是针对一个八个月大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也没有想到,在一个八个月大女婴的死亡背后,人们看到了比毒药更恶毒的东西。

父权制有多可怕?这是一个可怕的故事,也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故事!8个月大女婴被爷爷扔死……

“薇薇”之死

薇薇,全名肖薇,是一个八个月大的女孩。

然而,她的一生只有八个月,她的人生永远定格在2012年2月17日的早晨。

今天早上,天气还早,太阳高高的。这正是重庆东华社区老人早起散步的好时光。

“轰隆隆!”

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摔倒在街上,吓坏了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

见证人

都是已经成为祖父母的老人。当看到包裹时,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裹着襁褓的婴儿。

抬头一看,楼高十米,襁褓中的衣服已经掉落在地。里面有小孩吗?

还没等老人上前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又有一个老人从楼上跳了下来!

瞬间,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急救医院最先接到电话,随后赶来调查的警察。

几个警察来了。毕竟涉事的是一名婴儿和一名老人,而且根据医院的消息,婴儿已经被宣布死亡。

这也意味着,这是一起死亡事件,而且是一个婴儿的死亡。

无论是意外还是人为,总之这种事情一定是恶性社会事件,绝对会引起轩然大波。

这件事必须尽快揭晓。

于是,民警来到了女婴和老人相继坠落的小楼,也就是肖某的房间。

萧家,有一个少妇正在大声哭泣。她越哭越伤心,快要哭晕过去了。

在周围群众的抱怨声中,人们逐渐了解了这个家庭的情况。

哭泣的悲伤少妇名叫柳岩,是女婴的母亲,死去的女婴名叫肖薇,是她去年生下的女儿。

柳岩

从楼上跳下来的老人叫肖有福。他是薇薇的祖父、柳岩的岳父。薇薇还有一位祖母。

薇薇的父亲是肖军。

既然说到薇薇的其他亲人,爷爷肖友福还在医院里生死存亡,妈妈在这里哭死了,那薇薇的爸爸和奶奶呢?

突然,一群眼尖的人指着楼上的窗户,“那不是孩子的爸爸和奶奶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人们回望过去时,窗台上只有一闪即逝的影子。

面对警方的询问,刚刚失去女儿的柳岩坚称:“这是谋杀!”

看到柳岩兴奋而严厉的眼神,无论警方如何强调证据至上,也不得不暂时压制住这个念头。

但围观的人可不这么看,因为柳岩接下来说的话让人起疑,怎么看都像是谋杀。

案情曲折,真相无法公布

原来,柳岩虽然伤心得差点激动得晕过去,但她的头脑却非常清醒、平静。那种充满痛苦的悲伤,迫使她的大脑机械般地安静下来。

柳岩

她带着警察来到女儿和公公摔倒的地方,并指着办案人员。

办案民警一眼就明白,肖家居住的东华小区属于城乡结合部,周围都是富裕的高层小楼,肖家也不例外。萧家的小楼分为三层。而且最上层是封闭式结构,除了防盗窗和推拉玻璃窗外,没有任何可以容纳婴儿的地方。

且窗户距离地面至少一米。

也就是说,一个婴儿还不足以自己爬出窗外,更何况薇薇才八个月大,根本不具备自主行动的能力。

也就是说,如果薇薇从三楼掉下来,一定是有人把她捡起来的,要么是无意的,要么是故意的!

对于事故,警察看着薇薇落在肖家小楼墙上的地方,果断判断:“是摔下来的,这是谋杀!”

其实警察根本不需要告诉你。明眼人都能看出,薇薇的落地点距离肖家小楼的墙底有十米远。十米的距离,绝对是有人用力投掷的结果!

有人将八个月大婴儿从十米高楼扔下摔死?这个猜测瞬间引爆了所有人。

太疯狂了!真是太没人性了!

人们纷纷宣泄内心的愤怒和悲伤。

哪个家庭没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半女儿?谁没有看着小娃娃从襁褓中成长为健健康康的少年少女,看着自己的子孙成家呢?

但薇薇才八个月大,她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定格在这里。一个美丽的生命在得到祝福之前就惨死了。这怎能不让人心酸呢?

一时间,大家都心疼对方,纷纷斥责凶手,仿佛痛苦的感觉就会得到缓解。

作为失去薇薇的母亲,柳岩的心情更加悲伤。她的小女儿从十米高处被抛下十米,摔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地的时候,她一定很痛吧!

严惩凶手!这是周围所有人的一致呼声。

但是凶手是谁呢?

有人说凶手可能是薇薇的爷爷肖友福。他之所以从楼上跳下去,肯定是因为害怕犯罪而自杀。

也有人说凶手可能是薇薇的奶奶,因为萧家的奶奶为儿媳妇柳岩生不出儿子而苦恼,整天在村里说闲话。

肖薇的祖母

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矛头指向薇薇的父亲肖军,原因有一个可怕的——父权制。

至于原因,“刚才母子俩在楼上偷看,家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孩子都死了,父母在上面偷看,这不是心虚什么的吗?”

确实,作为孩子的父亲和奶奶,孩子出事后,本该负责家庭的两个人并没有露面。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难道母子俩真的因为柳岩生不出儿子,又因为薇薇是女孩而不满,趁机把薇薇扔死了?

又或者,包括爷爷肖友福在内,这个家庭的三口人都被“父权”毒害太深,才害死了薇薇?

肖友福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据说虎毒不吃小孩。不管你多么“重男轻女”,都不应该残忍对待一个八个月大的女婴,不是吗?

不是家里养不起,也不是不能再养一个。

无论你猜测多少,都没有用。事情的真相将由检察官和法律来揭晓。

在检察官和法律介入调查的同时,薇薇的葬礼也在筹备中。

但直到薇薇的葬礼被送往殡仪馆火化时,人们并没有见到肖家母子,这让人们心中“罪有应得”的猜测更加扎实。

难怪后面薇薇的奶奶骂道:“他铁石心肠,良心破碎!”

但事发后警方公布的结果却让所有群众大吃一惊。

通过查询肖母子不在场的证据,结合微量科学和微量检测方法,警方认为肖母子没有作案嫌疑,排除了嫌疑。

最大嫌疑点指向仍在医院且已脱离生命危险的薇薇爷爷肖友福!

而且,警方公布肖有福的作案动机也让人们的猜测落空,无法释怀,因为经过医学检查,肖有福实际上患有严重的间歇性精神分裂症。他被薇薇的哭声打扰了,用砖头“教育”无果后,他把薇薇从阳台上扔了下去!

柳岩得知这个结果,哭得更伤心了。如果她知道公公有这种隐疾,她绝对不会把女儿交给公公照顾。

“重男轻女”,什么时候才能放弃?

事件已结束,警方已审结此案。作为局外人,我们无从得知这背后是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原因。不过,这起事件所反映出来的其他问题,依然值得大家深思,尤其是在得知女儿薇薇的死讯后,薇薇的父亲和祖母的态度却是那么的冷漠,仿佛与他们无关。

他们不但没有去哀悼,而且还神色平静,近乎冷漠。也许他们心里想,薇薇不是儿子,死了就死了。儿子,这有多好?

虽然这种恶毒的假设只是猜测,但对母子俩的冷漠态度确实让人难以释怀。

从根本上来说,这都是“重男轻女”惹的祸。千百年来,“重男轻女”就像是国人的魔咒,伤害着不同年龄段的女性。

新中国成立之前,几千年来中国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

从汉代到南北朝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当他们年老时,他们与丈夫和孩子结婚了。他们一辈子都要看人的脸色,在夫家的地位就会一落千丈,跌落到尘埃里,如果夫家休妻纳妾,他就会胸有成竹,女人很难再保住正妻的地位了。。

即使生了儿子,母亲比儿子贵,也只能维持几年。当她年老体弱时,她仍然会被抛弃。有多少女性因年老而去世?

更多的是生不出儿子,整天生气受辱,然后把气撒到女儿身上,让女儿不辜负她的气,生完孩子后不受这个气给一个儿子,以为她会过上好日子,殊不知封建时代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即使摆脱了“没有儿子”的牢笼,你仍然会被社会吞噬。

这就是文豪鲁迅笔下的“食人社会”。

自古就形成了食人社会。千百年来,这种传统观念就像魔咒一样投射在社会上,影响着很多人。

要分析这个观念为何经久不衰、顽固不化,你必须逆向思考,为什么儿子如此重要?

因为古代封建王朝是一族传给另一族的。为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稳定,当权的“一族一姓”非常重视子孙,因为只有子孙的诞生,他们的统治才能得以实现。“一族一姓”的历史由来已久,而如果没有子嗣,无法“继承父位”,这个家族、一个姓氏甚至会出现统治危机,导致兄弟反目、反目成仇的血腥历史事件。

俗话说,上层效仿,上层统治者世家看着自私的子孙,下层的王公大臣、士大夫、农商商人自然也会效仿。套装。

每个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让祖先继承自己的外国名字。

说白了,我只是不想让我的姓氏死掉。

这些都是历史上的慢性疾病。

但是这个痼疾不应该属于中国,或者说不应该属于这个时代。

从上个世纪开始,我国就一直强调“儿女都是一样的”,强调儿女都是子孙,应该平等对待。

“重男轻女”其实还可以衍生出很多其他的观念,比如养儿防老。

“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也是带有很深偏见的糟粕。这种观念认为,女儿就像倒了水。一旦结婚,她就会脱离娘家,成为别人的家人,或者说“外人”不足以信任或依靠。只有儿子才能信任他、依靠他一辈子,才能在他老了的时候赡养老人。

但这个观念在过去、现在甚至未来都是有偏差的,因为女儿也是从身体上掉下来的肉,也是母亲怀孕十个月辛苦生下的孩子。这层离不开的亲情是注定的,即使女儿嫁人了,如果娘家需要女儿,女儿也绝对不会犹豫。

不然,结婚后经常赡养娘家,被婆婆批评,怎么会出现那些婆媳矛盾呢?

还有由此衍生出的那些“扶弟”。难道不是因为帮了娘家弟弟,让公婆非常不满,而逐渐成为贬义词的社会事件吗?

其实,很多出嫁的女儿都不是“泼水”的。女儿婚后与娘家是否亲近,除了亲情的纽带外,还与婚前家里父母的关系密切有关,如果父母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对女儿多一些关心、多一些付出,那么如果女儿孝顺,就必须时刻回报和照顾。

健康的家庭关系只有彼此之间有交流才能称为健康的关系,如果仍然以偏见和旧观念作为行为准则,那么薇薇的悲剧将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或两个家庭。

因此,为了防止悲剧重演,必须消除根深蒂固的“思想枷锁”。要做到这一点,每一个已经为人父母或即将为人父母的人,都必须做好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