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实话丹青——鲁风中国近现代名家大红袍画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 风

鲁 风 本名杨守森。1939年出生于山东省鄄城县。1946年随军转徙于河北、山西、河南,1950年到贵州。1964年从贵州大学美术系毕业。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6年。1980年调入贵州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2003年退休。

曾任贵州国画院美术委员会主任、贵州美协副主席、贵州省第八届政协委员、贵州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作品被众多美术机构、博物馆及中南海紫光阁等单位收藏。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出版个人画集多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风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韵 1996年 纸本水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光无限 2006年 纸本设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蒙朝晖 2010年 纸本设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花秋实话丹青

文/鲁风

正当全国人民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经过四年努力,我的美术馆终于落成开幕。这不仅是完成了我个人的一个心愿,也是对祖国和人民的一个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枝欲动春风寒 2002年 纸本设色

鲁风美术馆坐落在贵阳市青岩古镇的“南山园”。

青岩古镇离市中心三十余公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出青岩南门约里许,有座小山,坐南朝北,居高临下,青岩古镇一览无余。故且把此地命名为“南山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高 1996年 纸本设色

南山园占地约十亩,美术馆内设主展厅、接待室、画室、停车库及客房,门面房数十间。

主展厅分两层,展出绘画作品一百二十余件。

展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我的老师及其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盘蛟蜃路藤萝 2005年 纸本设色

我的中国画启蒙老师是贵阳一中美术教师张云麓先生。他当时已年过七旬,是贵州一位老国画家。

我虽从小喜欢涂画,但在遇到张先生前对中国画一无所知。1956年,我上初三,那时贵阳一中每周六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有很多课外活动小组,科技的、体育的、唱歌跳舞的,不分年级自由组织。那年张先生组织了一个“国画小组”,从初一到高三的学生都可报名,由张先生认可就可成为学员。我报了名,半年后,张先生竟任命我为组长。不料这一无足轻重的任命却成就了我一生的事业,60年后还建起了这个美术馆。假如当初没有张云麓先生指引,我的人生将是另一个样子。我将张先生1973年留给我的他的两幅参加省美展的代表作放在展览之首,那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贵春晓 2005年 纸本设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葩 2005年 纸本水墨

1960年,我高中毕业考取了贵州大学美术系。当时贵州最具盛名的美术泰斗——贵州人习惯联称“宋王孟方”四大家,即宋吟可、王渔父、孟光涛、方小石四位先生都任教于贵州大学美术系,我有幸成了他们的学生。三年级分科,我成为王渔父先生花鸟工作室的学生,专攻中国花鸟画至今。他们的作品虽都是习作,但艺术成就可见一斑,于是也属于第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黔山深处 2005年 纸本设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映日荷花别样红 2006年 纸本设色

第二部分是我学画期间临摹、写生的习作及创作练习。其中还有我1957年创作的第一幅花鸟画。张先生鼓励我参加美展,幸亏没有被选上而能保留至今。那是我学中国画仅半年时间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蕉荫下 1989年 纸本水墨

第三部分是我的花鸟画作品。从咫尺小品到丈二巨制,绝大部分是在我2003年退休后创作的。

第四部分是全国各地美术界前辈及朋友历年赠送与我的作品。因场地有限,只展出了一小部分,这是我的遗憾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唯大乃容 1998年 纸本设色

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中国花鸟画也许是最独特的画种。一个以花鸟为专题的画科,一画即连续一千余年,实在令人不可思议。总有人会问相对简单的花花草草,有几个高手画过之后还用得着这么反复折腾吗?事实上,中国花鸟画不但没有衰败之象,还拥有了世界各种画种中最为庞大的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幽兰 1993年 纸本水墨

中国花鸟画与中国古典诗词可谓人类文化中的两朵奇葩。它们异曲同工,代表着中华文化的高峰。它们有一共同点:入门易,成就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团锦簇晴方好 1998年 纸本设色

入门易,容易上手。正因为容易入门,从几岁孩童到耄耋老人,只要愿意,稍加练习,很快就可以画出一幅有模有样的作品来。人数多了,就必然会有比较,标准也就越来越高、越严。技术层面容易,思想层面就难。故画界有一说法,画家一生画来画去,最后都是在画“修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原情思 1998年 纸本设色

除了画家与生俱来的天资,更重要的是勤奋。天分即悟性,更多成分是善于总结经验,善于思考。只知“画”,不懂“思”,最终只是“画匠”。思得正确与否,取决于对万事万物的认知与是否敬畏人类知识。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有认真的态度。在创作中并非一味“认真”就好,还有一个“度”的把握,逸笔草草有时更具艺术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光明媚无限好 2005年 纸本设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开野径清 2001年 纸本设色

中国画定位于“意象”绘画艺术,与写实绘画相比较,它是一种提升。写实主义绘画以科学为基础,一切都表现得明白。形、光、色、透视,甚至生理、心理,都说得清、道得明。“意象”则模糊得多,说白了,它是人们对“意”的表述。这个“意”,海阔天空,有大有小,是以画家个人修养为基础的。在技术层面上以“写”——书法艺术标准为标准,笔墨质量形成它的艺术高低、雅俗、优劣标准,这是大家普遍认可的。经长期经验积累,画家明白在发挥“意”时,以“适中”为好,“过”总是被诟病的。画家在尽量展现自己思想——“意”的同时,会将笔下形象典型化,所用手段是“变形”,而变形必须有“度”。要把握“度”,各行各业在中国哲学框架下都是如此。这是一个人行为成熟的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繁花似锦 2010年 纸本设色

任何艺术行为都有优劣、高低之分,中国绘画艺术历来用“品”确定之。古人以“神、逸、妙、能”为大框架,细分为三十二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不大提及画之品位,现在以“力作”“精品”确之,显然说不明白了。将“精品”等同于“制作”更是一个误区。倡导“写意精神”自然是不错的,但很多人把重点放在“写”上而不是“意”上,错误地认为“大写”比“小写”高级。其实大写、小写,甚至工笔,其创作思路都是“意象”的。“意象”者,立“意”为“象”。“意”的雅俗、大小、高低、文野都来源于画家个人文化修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谷清香 2005年 纸本设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花烂漫图 2005年 纸本设色

看似最简单不过的花花草草,在中国一画就是一两千年,至今国人还乐此不疲,什么原因呢?稍微懂点中国文化就会明白,正是中华文化创造了这一艺术奇葩。同是画梅、兰、竹、菊,其意千差万别,甚至相反,这也是中国花鸟画长盛不衰之根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原春晓 2005年 纸本设色

画界多年来有句振聋发聩的话叫“笔墨当随时代”。其实是“思想当随时代”。思想认识不变笔墨很难变。任何艺术形式都是在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比较中发展的。创办美术馆也许是一个办法。我今年八十岁,早已失去争强好胜的兴趣,退休后潜心于创作,倒也自得其乐。建立一个美术馆费用巨大,我是敢想不敢做的。我的夫人郭翠屏女士能吃苦、善经营,二十年间白手起家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手里有了一些积蓄。创办这个美术馆完全是她的主意,儿子女儿也热心,一家同心我何乐不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