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一件惬意的事,所见所闻常常能让我们跳出井沿,为我们打开一个崭新的视界。就像这次在长沙,发现一个传承千年的寺院,居然是一个长期征战杀戮的马上将军初建,它就是位于长沙城北的开福寺,这个将军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占据一方的马殷,出身河南的一个木匠,因骁勇善战,927年被唐明宗封为楚国王,建立了十国之一的南楚,同年修建了开福寺,951年,南楚灭亡,但开福寺一直保留至今,甚至主城开福区就是以其为名,成为长沙旅游标志性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十年前,开福寺将男僧全部迁往麓山,成为尼僧的修学道场。到开福寺的交通非常方便,附近就是开福寺站,市内地铁一号线和众多公交都可直达。寺院标识非常明显,门口开福寺路向西200米就是湘江,对面有开福寺文化广场,广场绿树成荫,幽静宜人,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福寺坐北朝南,山门是一栋三间四柱花岗石牌坊式建筑,坊顶三层短檐,盖黄色琉璃瓦,以整鱼作鸱吻。门坊石栏上有花草树木及人物的浮雕彩绘,色泽斑斓, 辉煌华丽,中间“古开福寺”横额为清朝江南福山总兵陈海鹏所题,下方对联“紫微栖凤,碧浪潜龙”是清朝湖南布政史、名书法家韩葑所书,为厚重的山门建筑增加了雅韵之气,美中不足就是售票窗口确实太小了一点,不过,在讲究四大皆空的清静之地里,收费这种俗事低调一点也是应该的。

院内主要殿宇基本都是明清式建筑,布局与大部分汉传寺庙相同,爱旅游的人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开福寺也是一样,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四进式院落,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前殿(弥勒殿)、中殿(大雄宝殿)、后殿(毗卢殿)、后院(藏经阁),一进院内左右置钟鼓楼,二进院内左右分别是禅堂和客堂,三进院内左右有斋堂和念佛堂,方丈寺一般在四进院内,这里比较清静,游客一般不会过来。寺院内古树林立,高大茂盛,环境清幽,不时传来悠扬梵音,令人心情愉悦,安静恬然,这也是很多人喜欢游汉传佛寺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开福寺作为长沙最大最古老的寺院,自然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到底是哪些呢?

一进院内塑有高大的九龙观音像和钟鼓楼,周围池水环绕,绿树如萌,如海上蓬莱屹立尘外,清泰桥连接着山门和前殿,院内古树苍翠,幽静清凉,西侧有素食堂,可为游客提供免费的斋饭,体验佛家素斋美食。

寺内居然有一个一百多年传承的诗社,还有定期刊物发行,是不是耳目一新?它就是二进院客堂内的碧湖诗社,是开福寺最重要的文化展示窗口,成立于1886年,是全国唯一的“儒释合一”诗社。 据说中国近代史中很多湖南文化名人都参与过碧湖诗社的诗文活动,近年来,诗社以传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陶冶僧俗情操为目的,举办过很多全国性诗词文化大赛,成为开福寺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

很多人不知道开福寺也有镇寺之宝,它就在三进院大雄宝殿内,这里供奉的5米高汉白玉释迦牟尼像和4米高阿难迦叶像,是1997年专门从缅甸请回的,如今是开福寺的镇寺之宝。

开福寺最久远的古迹,就是位于中轴线东侧的碧浪湖,是开福寺悠久历史最直接的见证。据史料记载,当初马殷就是以碧浪湖为中心兴建了著名的会春园,后在碧浪湖侧修建开福寺,又陆续完成了开福十六景的建设,只可惜,当初的十六景随着开福寺在历史上的多次兴废中一起消失。从2011年开始,长沙市开福区又重新恢复重建了开福十六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查看新建的开福十六景的位置,可惜我时间紧张,没有细数。

开福寺还有其他寺院绝无仅有的文化突破,就是尼僧焰口。焰口是佛家一项集念唱和乐器敲打的佛事活动,一般在重大节日或事件时会开展,但自古以来是不允许比丘尼染指的,但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以及开福寺众尼僧以实力争取到了这一男女平等的权利,而且她们在念唱敲打上的水平一点不逊色男僧,成了开福寺最大的文化特色。可惜我来开福寺几次都无缘得见,没有耳目之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