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春霞

日前,国家医疗保障局(以下简称“医保局”)公布了《2023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这是医保局成立以来,连续六年开展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

此次药品目录调整范围为,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且针对此次变更获得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药品;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的药品;纳入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或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且于2023年6月30日前,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药品;2023年6月30日前,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罕见病治疗药品。

让医保资金使用更有效率

此次药品目录调整有哪些新特点?为何儿童药品、罕见病用药申请不受获批时间限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药品目录调整继续秉承以往的做法,以改善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和更好地为居民提供用药保障为导向,同时以推动相关领域急缺药品的研发和发展为方向来作调整。

就具体调整方向,冯文猛进一步分析,一是为了让医保资金使用更加有效率,让一些疗效和经济效果更好更优的药品纳入医保,同时将原来一些不太合适的药品调出去,根据情况变化,不断优化药品的应用。二是确保目前整个医疗卫生领域治疗疾病中的急需用药,能够尽快纳入到医保中。三是鼓励儿童病用药、罕见病用药等亟待发展的药品进行新的研发和创新,与需求相比,这两类药品发展不足,特别需要尽快推动相关药物研发并能逐步纳入到医疗保障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社会保障与医疗健康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佳慧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认为,此次药品目录调整对儿童用药和罕见病用药不规定申报期限,体现了国家对两类药品的支持。因为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种类比较少,市场规模也较小,而且儿童用药临床试验成本特别高,又涉及到一些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因而药企在研发儿童用药方面积极性不太高。各国在研发生产儿童用药方面都有鼓励和支持政策。医保对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等放宽申报条件是系列支持政策之一,是为了支持企业积极研发生产这些药品,扩大供给。

切实降低百姓看病负担

据了解,为切实减轻百姓看病就医负担,自医保局成立以来,加快医保谈判节奏,推动一大批独家品种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以适宜价格纳入医保,加上医保报销,已累计为患者减负超5000亿元。

对此,冯文猛分析认为,近些年通过集采谈判,以量换价的方式让药品价格降下来,通过纳入医保用药,切实减轻了百姓的治疗负担,同时让药品使用范围进一步迅速扩大,在确保医保资金可持续性的同时惠及了更多用药人群。

“有些药品特别是在肿瘤方面的药品的价格还是比较高,但肿瘤也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冯文猛说,若不纳入医保,个人负担很重,仅靠居民个人和家庭往往在治疗肿瘤上力不从心。这也是这些年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通过将肿瘤、罕见病用药等纳入医保,让居民看病有更为充分的资金保障,同时也能够覆盖更多人群,让大家能够用得上、用得起药。有了用药保障,才能有更好的救治,才能更有效地为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保驾护航,这是总方向。

“这次调整目录的目的就是让用药更有针对性,同时也减轻老百姓的看病负担。”冯文猛表示,百姓看病负担包括诊疗服务、药品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去异地就医,除了药品和诊疗服务费用外,还涉及一些相关的交通、住宿、生活成本等。减轻百姓看病负担,在降低药价的同时,医疗服务和相关就医成本如何降下来,也是需要考虑的方向。

在药品、医疗服务以及相关费用降下来的过程中,这些年也在做一些改革,包括推行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数字医疗、远程治疗等方式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改革方向是让更多人能够就近就医,以减少居民的就医成本。但冯文猛也指出,要让更多人到基层就医的一个前提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足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基层仍是未来医疗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

张佳慧认为,首先,除了药品降价之外,还需要解决部分药品进得了医保,但进不了医院的问题,这个“最后一公里”问题也很关键。此外,对于创新药也不能一味强调低价,价格过低可能会影响医药企业对创新药研发的积极性,需要在控制价格和鼓励创新之间取得平衡。另外,可以考虑一些新的支付方式或支付渠道来支持企业创新,如考虑通过商业健康险支持创新药的使用。

其次,更为关键的还是要同步推进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一方面要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治疗服务;另一方面是继续推动建立合理的诊疗秩序,更多利用基层医疗机构,引导百姓就近就医,以减轻看病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