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珠江两岸繁华地,三地交汇处风华。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大湾区建设以惊人的速度向纵深推进,2022年GDP超13万亿元、集聚独角兽企业超60家、国际科创中心的创新能力在全球排名前十……一个个数字成果,凸显大湾区强大的发展力与竞争力。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医药行业的重要发展区域,也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市场之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推进,粤港澳三地的经济、产业与人文的互联互通日渐紧密,湾区金融与医药卫生合作不断深化,药械互通持续扩容升围,粤港澳大湾区正成为跨境医疗与保险创新的新高地。

政策支持跨境医疗与保险创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快速发展、国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保健需求持续升级,对创新型跨境保险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作为科技金融、生物医药及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创新高地,粤港澳大湾区在政策层面为跨境医疗与保险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比如,2020年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对符合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和现行外汇管理政策的保险业务,进一步便利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为已购买港澳地区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理赔、续保、退保等跨境资金汇兑服务。

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2021年8月,《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开始实施,对粤港澳大湾区内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流通和发展作出了详细规划。

今年3月,广东卫健委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的通知》,“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数量再增14家。

“港澳药械通”政策的不断提速实施,让大湾区以及其他地区的更多居民有机会获益于国际创新药品及优质医疗服务。自“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一年多来,在政府及各界的积极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累计批准19家指定医疗机构、急需进口药品23个、医疗器械13个,共惠及2237人次,有力促进粤港澳三地医疗服务水平同质化和一体化提升。

图源:图虫创意

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再提速

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健康资源加速融合发展,保险市场互联互通不断提速,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建设迈入新阶段。今年4月,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第一批)公布,其中20个案例中有3个案例与保险有关。

根据广东银保监局发布数据,截至2022年末,辖内在售跨境医疗险产品共8款,累计承保1.02万人次,提供风险保障1039.74亿元;在售大湾区重疾险产品共23款,累计承保11.57万人次,提供风险保障393.94亿元。可以看出,市面上在售跨境医疗保险产品的种类相对有限,而居民对跨境医疗保险的需求较高。

当下,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建立一个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新一轮医疗保险的创新风暴正加速酝酿生成。不少保险公司相继推出多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保险产品,例如跨境医疗保险产品、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产品以及城市定制型惠民保险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些产品让广大居民在购买医疗保险产品时拥有更多选择,帮助人们更好地享受医疗服务,同时促进粤港澳三地医疗健康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近日,首款大湾区跨境创新药械险——“安心港湾”粤港澳药械险上线,整合大湾区优质医药械资源,提供15种港澳特定药品、11种内地特定药品、3种特定器械、2种保障金高达150万元的CAR-T疗法药品以及2种基因检测的医疗费用保障,同时提供大湾区指定医院首次门诊就医协助服务、港澳指定医院首次就医前线上问诊服务、内地恶性肿瘤特定药物基因检测安排服务、指定直付医疗机构药械直付服务以及指定直付基因检测机构基因检测直付服务等五大增值服务。该款产品不仅提升了大湾区乃至全国居民对跨境创新药械的可及性,还将在医疗健康保障领域助力大湾区一体药械互通与普惠保障共建共享,促进粤港澳三地医疗服务水平高质量发展。

业内认为,跨境药械险是企业探索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的创新锚点,未来保险公司、医疗器械企业与创新型医疗服务平台将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服务融合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保险创新与跨境医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国际先进的医疗资源与国内健康需求加速链接,未来将有更多新特药械走进大湾区乃至全国范围,更多居民用得上、用得起国际前沿的创新药械。这也是各大保险公司、创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及保障平台的使命与责任,以自身资源禀赋,联动更多企业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格局,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医疗保障及健康服务,持续推进大湾区乃至全国医疗健康资源互联互通与普惠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