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粤港两地医疗人才交流,香港医管局早前推出大湾区专科护理知识交流计划,目标2年内分3次安排300名广东省护士来港,其中首批70人已于今年4月抵港,分别在各联网的内科及老人科病房参与基础护理。

这些内地护士在香港工作还习惯吗?她们与香港的病人及同事又相处得怎么样呢?

赞香港医患关系和谐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护士刘佳丽,来港前已有7年老年肿瘤病人护理服务工作经验,她现正在沙田医院交流。

她表示,在港交流期间印象最深的是综合模式下的护士诊所,通过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对长者进行综合评估,协助他们更快康复,在回到社区生活时也有相应的支援。

同时,刘佳丽所分享的内地“9073养老模式”也让香港同行颇有兴趣,该模式指的是90%长者居家养老、7%长者在社区支持下养老、3%长者去院舍或其他养老机构。刘佳丽认为,通过类似的交流,两地医护能够加深对双方养老模式和医疗制度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地护士刘佳丽(右)在沙田医院交流工作。

在伊利沙伯医院交流的广东省中医院护士杨敏菲指,来自广东省中医院,拥有4年肿瘤科工作经验,她指会主动告知病人自己来自广东省,“病人不会抗拒由我做护理,更有婆婆开心与我分享自己年轻时在内地买楼的经历。”

杨敏菲跟香港同行分享了内地医疗系统应用智慧科技的案例,如在病人出院后,医护会通过互联网平台与之联络跟进康复情况,有需要时,还可网上预约护士上门服务、线上问诊、药物咨询等。

让杨敏菲触动最深的是香港医护对病人的耐心和爱心,她记得前段时间一位80多岁的婆婆因肺炎入院,需使用呼吸机,婆婆因感到难受心情烦躁,病房护士听闻婆婆喜欢花,就画了一幅花贴在她床头,令婆婆情绪稍为纾缓,愿意配合治疗。

杨敏菲相信,在双方医护交流、学习各自宝贵经验的过程中,可以一起进步。她还表示与香港本地护士相处融洽,曾有本地护士做向导,带她坐渡轮,还经常获同事推介,尝试咖喱牛腩、越南米线等美食。

内地护士杨敏菲(左)在伊利沙伯医院交流工作。

在仁济医院交流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护士尚昀晛表示,在港未遇到医患问题,十分适应工作,赞扬香港医患关系和谐。

他曾见有一名突发性脑中风的婆婆,因吞咽问题及自理困难要每日做物理治疗,他与其他护士每日耐心协助及鼓励婆婆做训练,3周后婆婆肌力恢复正常,而婆婆表示很感谢他的照顾,令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地护士尚昀晛(右)在仁济医院交流工作。

内地护士在港工作得心应手,香港的医护对他们的评价也极高——

学历高、经验足、无隔阂

新界东医院联网老人科顾问护师史绮雯表示,内地护士来港两个月已经融入工作,发现他们十分主动学习及提问,亦有确立工作目标并为之努力。

她赞扬内地护士学历高、经验足,“有他们加入等于多了一对好专业的手帮忙负担工作,令我们的照顾工作更顺畅。”

昨日(6月26日)医管局安排几名首批抵港的广东省护士及本地护士与传媒见面。

伊利沙伯医院病房经理(内科)黄美玲指出,参与计划的内地护士都说得一口流利广东话,与病人及同事沟通没有隔阂,而且两地医疗程序有很多共同点,例如会使用同一款高氧治疗仪器,因此两地护士很快就合作无间。

以伊利沙伯医院为例,她坦言该院的工作非常繁忙,内地护士的加入是本地护士及病人的福音,形成三赢局面。

黄美玲说:“我们很多护理程序不能一个人单独进行。收症方面由新症入院,要做评估、生命测量,全部并非一个人,真的充裕多了人手。”

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曾有一名病人想上厕所,当时内地护士见状就主动上前协助,带病人去厕所,路上亦传递一些防跌知识,“该病人之后反映感到好开心,在感到无助时有人伸出援手,感受到内地护士的爱心及关怀之情。”

黄美玲笑言:“其他病房都好羡慕有内地交流护士的病房。”

而第二批100名广东省护士预计在今年底至明年初来港,希望内地护士的到来,能缓解香港医护人手严重短缺、公营医疗系统长期超负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