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今天发表了一篇题为《警惕恶意抹黑清华大学的舆论倾向》的评论文章。指出近期“清华遭抹黑”是某些无良自媒体账号利用民族情绪炮制争议话题。新京报称:“利用民族情绪煽动对立,早已成为了一众无良自媒体账号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清华大学最近流年不利成为了这些自媒体的攻击目标。

笔者认为,新京报该篇评论的立意虽然没有问题,但观察还是有些浮在表面,忽略了隐身于谣言之后的问题关键——微博平台。

在这一事件中,微博是传播谣言和恶意攻击最大的渠道之一。如新京报评论中提到的那条关于清华大学的谣言视频,在新京报评论发出后,笔者仍然可以在微博平台看到这则声称清华“80%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出国”的视频,点赞量还不低。视频里攻击清华大学是“留美预备学校”、“带头讨好西方”的内容,也安然无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诚然,微博确实有不少自媒体在利用煽动性的话题来吸引用户关注和制造争议,通过引发人们之间的仇恨和对立,进而获取更多的流量和曝光度,从中获利。但关于这则谣言视频,清华大学官方已经辟过一次谣了。那它为何仍在微博大范围传播?按新京报评论中所说,把板子打在“自媒体”上,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因为稍加思考就能发现,在整个事件的链条里,微博站方的治理机制,好像消失了:微博是否尽到了对用户发布的内容进行审核的职责?是否采取了足够的措施来打击谣言和恶意攻击?很明显,微博没能有效应对。那微博平台,是真睡着了,还是装睡?答案,可能只有著名的“夹总”才知道了。

常常有人指出,微博平台会为了商业利益,而将社会利益放在一边。争议话题和谣言,网络仇恨和攻击,引起对立的热搜,天然就能帮微博平台本身带来惊人的流量。客观推测,微博本身不需要做什么,只要在平台治理时睁只眼闭只眼,调整一下热搜的顺序,就能在一场场“互撕”中赚得盆满钵满。

微博作为中文互联网绝对的舆情中心,具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影响力。其本就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微博平台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方面的重要性,商业利益和流量导向不应该成为其行为的唯一准则。作为一个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应该更加注重内容的安全和质量。为用户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空间。

只有这样,微博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跳得再欢,迟早也是要被拉清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