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外国人,20岁出头来到了中国,本想在这里呆一年就回家,没想到永远的留在了中国,还成了第1个加入中国国籍的老外。

除了长相以外,他俨然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他说中国话,穿中国衣,娶的媳妇也是中国人,为中国奉献了一生。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无疑是整个亚洲最绚烂多彩的城市,东西方文明交汇于此,热烈而又灿烂,无数向往中国的外国人都梦想着能够来上海一睹中国风采。 故事的主人公马海德就是在这一时期来到中国的。

马海德并非是他的本名,他原名叫作乔治·海德姆,出生在美国纽约的一个普通移民家庭,祖籍在黎巴嫩。父母早年间偷渡到美国,父亲做着最辛苦的炼钢工作,母亲在餐馆里打工,父母两人经过数十年的打拼,才在美国安了家。

父母对子女的期望非常高,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努力跨越阶级,但少年时期的马海德不以为然,他觉得长大之后像父亲一样做一个炼钢工人没什么不好的。

突如其来的传染病席卷了他们生活的小镇,打破了马海德一家安宁的生活。很快他的身边到处充满了死亡的气息,家人也一个接一个的感染了,就在全家人束手无策时,一名老医生来到了他的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这场疫情父母都已经很久没有外出工作了,家中也没什么吃的,他和兄弟姐妹们已经饿了很久,这名医生不仅帮家人治了病,还给他们带去了不少吃的。对于年少的马海德来说,这件事的影响非常深远,从那时起他就立志想要成为一名医生。

1933年11月,马海德成功拿下医学博士学位,在读博士期间,他主要研究的是亚洲热带病,当时他听说中国上海正在流行传染病,这和他研究的课题恰好相符,于是他决定要去上海。要知道当时的他对中国根本没什么了解,也不会说中文,只是在报纸上听说过中国上海是“世界乐园”。

来到这里后,他发现这里的人们正在经历自己年幼时所经历的那场浩劫,到处都是死亡的气息。他本想着经过一年的研究之后就赶紧回家和家人们团聚,但是在看到这些病人之后,他决定要留在这里。慢慢的他学会了说中国话,慢慢的上海的百姓们也知道有这样一个洋医生,医术精湛还常常免费给穷人们治病。

当时很多上海的进步人士注意到了他,几番接触之后他们成为了朋友,马海德也常常帮助这些人进行工作。各种机缘巧合之下,他认识了宋庆龄,宋庆龄对他很是欣赏,1936年在她的推荐下,他来到了陕北,接触到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骨干。

陕北的一切都让马海德十分好奇,他拉着我党骨干谈话到很晚,共产主义思想像一道闪电一样,劈开了他曾经的思想和灵魂。几个月后他决定留在这里。

在红军卫生部工作期间,他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一步步建设的历程,见证了党的革命先辈所做的各种努力,他被这一切深深的感动了,他曾找到周总理说自己想要加入中国国籍,周总理非常感动,但还是摇摇头告诉他“如今哪里还有国”。

1937年马海德跟随周总理来到宁夏工作,在这里他认识了很多热情的回族居民,他们的热情感染了他,他说自己没有中国名字,既然你们都姓马,那我也姓马好了,就这样有了马海德这个名字。

1939年,马海德的诊所里来了一个新鲜面孔,这是一个身穿长褂布裙的姑娘,朴素的衣着没有影响姑娘清丽的面容,在看到她的第一眼马海德就深深的爱上了她,经过一番打听,他才知道这个姑娘叫作周苏菲。是当时的“延安第一美女”。

周苏菲出生于1920年,15岁那年为了逃避包办婚姻,逃到了上海,加入了上海话剧社,在友人的介绍下介绍下加入了共产党,两年后来到延安学习。这次来看病是因为感冒了很多天都不见好,她也听说过马海德这个名字,对他非常欣赏。

外国人在表达感情方面总是那么的直接热烈,不过周苏菲的骨子里饱含着中国女性的含蓄。但在接触当中,她也爱上了这个热心肠的外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晚上有事她去找马海德,当时他正在给人接生,周苏菲赶忙上前帮忙。两个人就这么一来二去,擦出了爱情的火花。1940年3月3日,两个人正式在延安举行婚礼,收到了当地百姓们的祝福。

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马海德就加入了中国国籍。50年代国家给外国专家发放补贴时,他说什么也不肯要,他表示自己是中国人又不是外国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把一生都献给了医学事业,他这一生救治的病人数量超过50万,荣获国际医学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