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地时间6月22日,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先驱、诺贝尔奖得主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去世,享年95岁。

马科维茨的学术贡献有多大呢?我们常说的“不要把一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基于他的理论提出来的。

在马科维茨之前,投资界认为最好的股票市场策略是,选择具有最佳前景的公司的股票。

而马科维茨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推翻了这一看法,而他的论文《投资组合选择》也被誉为“华尔街的第一次革命”。

他的研究核心就是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基本关系,他提出,投资组合的风险很少依赖于成分股票和其他资产的风险,反而更多地依赖于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投资组合多元化是有好处的。

由于马科维茨的研究颠覆了传统的选股思维,在金融经济学方面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他于1990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虽然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已经渗透到资金管理的各个方面,金融专业人士无人不晓,但在当时,马科维茨却差点因为这篇论文毕不了业。

1954年,马科维茨在他的博士论文答辩中强调数学在股票市场分析中的应用,由于这个想法太过空前,以至于米尔顿·弗里德曼评论说,他的论文甚至不是经济学的范畴。

然而事实是,60年代以后,他的大部分理论成为了投资组合管理的标准做法。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甚至说,“华尔街站在哈里·马科维茨的肩膀上”。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两篇关于投资组合理论的旧文,一起怀缅这位“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之父”。

01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有理论依据吗?

投资组合——风险分散的魔法

投资组合就是你按照一定的比例把资金投资在不同的证券上。和投资单个证券相比,投资组合最大的优势就是“分散风险”,通过基金投资的基本原理,就是投资组合。

那你要怎么理解投资组合能分散风险呢?在经典的金融学教材里有这样一个例子,现在假定你有一笔钱做投资,目前你面临着两只股票,收益率都是8%。方差(金融学里面衡量风险的指标)都是25%,这两个股票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3,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股票上涨或者下跌1元钱,另外一只会跟着上涨或者下跌0.3元。

现在我问你,你是将所有的钱全部放在一只股票上,还是做一个投资组合,在两只股票上各放50%的资金呢?很多人凭着直觉就会得出答案。既然收益率和风险都一模一样,那全部放在一只股票或者各放50%,不应该是一样的吗?但是这个答案只对了一半,把资金全部放在一只股票,和每只股票上放50%的资金,你的投资收益率确确实实仍然是8%。但是把资金在两只股票上各放50%的这个投资组合,它的方差下降到了16.25%,换句话说,用投资组合的风险,比单投一个股票的风险下降了35%左右。

好了,现在我们继续把这个投资组合里面的股票数目增加下去,放4只、5只、6只股票,你会发现一个特别奇特的现象,随着股票数目的增加,你的这个投资组合的风险呈现出单调下降的一个趋势。当股票数目增加到100的时候,风险已经下降到了7.68%。

你可能会有个疑问,是不是股票的数目越多,风险就会无休止地下降下去,直到为零呢?不是这样子的。当组合中包含的股票达到一定数目后,风险就下降到了一定的水平,然后我们再增加股票数目,就没有效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可以从这张图中看出风险下降的趋势,至于如何分辨可以被分散的风险和不可以被分散的风险,我们在投资决策这个模块中还会继续详细地讲解。

今天我们先继续理解,为什么拥有更多股票的投资组合会比单个股票的投资风险更低呢?其实这不是魔术,而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原理,多个变量组合的方差等于这些变量的方差乘以各自权重的平方,然后再加上这些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同向或者反向变化的程度。这在数学语言里面叫做协方差。

在我们的例子中,经过简单的计算,你就可以得出刚才的结果。包含着两个股票组合的方差,比单个股票的方差下降了35%左右。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看下面我列出的公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不懂数学,也不影响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我举个例子,你就会明白这个数学公式的背后原理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物理世界里面的分子,它们的运动方向和力度都是不一致的,有的往这里走,有的往那里走。假设只有两个分子,它们以0.3的相关系数在运动,那么其中有一部分的力量就会被抵消掉。当很多很多的分子加入这个运动的时候,中间更多的力量就会被抵消掉,然后逐渐呈现出一个稳态的形式,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随着投资组合中股票数目的增多,风险会逐渐降低。因为不同的股票,它们的波动是不一致的,它们中间的不一致就将部分的波动给抵消掉了,这就是分散化的底层逻辑(diversification reduces risk),这也就是为什么针对我们个人来说,更加广泛投资的基金能够更有效地分散风险。

投资组合理论——华尔街第一次革命

刚才你已经知道了,分散化是怎么降低风险的,其实在市场上有很多人早就在无意识地运用这种逻辑,但是一直到1952年,这个逻辑才被芝加哥大学一个叫马科维茨的博士生挖掘出来,然后形成了一套系统的金融框架。

在了解到投资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之后,马科维茨考虑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在我们组建投资组合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哪个证券上配置多少资金,才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承担更小的风险呢?用金融术语来说,就是我们要怎么才能够找到那个最优的投资组合,使得我们在同样的收益底下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呢?

马科维茨通过长期的思索以后,得出了一个简单,但是非常天才的解答,他把组合中所有证券的投资比例视为变量,然后就把证券资金配置的问题转化成了设计一个数学规划,对每一个固定的收益率来求最小方差,或者对每一个固定的方差求解最大的收益率,解析一组多元方程,就可以找到使这个投资组合收益最大,或者风险最小的投资决策。

在数学上,这个模型是如此地简单,以至于马科维茨在芝加哥大学的博士答辩中受到了歧视。但是华尔街可不管这一套,投资者们迅速地意识到,这个模型提供了一套科学的、量化的框架,你只要有足够的历史数据,就可以准确地找到最优的投资组合,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投资就从一门经验和艺术逐渐向科学和技能转变。而你知道,技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系统化学习获得的。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线性规划中,如果设计的证券数目越多,这个线性规划的运算就越复杂,那我们普通人其实就没有办法可以做了。随着这个理论的流行和使用,各个学校商学院的金融系的教学就开始转向数量化和体系化。基金业的从业人员也开始朝着越来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所以,当我们说到基金有“分散化”和“专业化”这两个特征的时候,这并不是两个干瘪的名词,它的背后是有一个很强大的理论逻辑在支持的。更重要的是,现代金融学的几乎所有分析,都没有脱离马科维茨的“风险—收益”这个框架。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里要讲的很多内容,都和这个分析框架是密切相关的,也正因为此,这个曾经被视为“太过简单”的理论,因为其突出的贡献,在1990年的时候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02

投资组合理论:

金融学的大爆炸理论

所谓投资组合,就是投资在很多而不是单个的证券上。因为很多证券可以进行风险分散,所以如果一个组合够大,就可以把单个证券的个体性风险全部分散掉,这样就避免了“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危险。

这种风险分散的概念,我想在很多同学心中都是深入人心的。但是,让大家最津津乐道的地方,其实并不是马科维茨的这个理论最闪亮的地方。

这个理论之所以被尊称为“金融学的大爆炸理论”(the big bang of modern finance),是因为它把数学语言引进了金融,然后创造了一套属于金融学的方法论。而这个方法论非常牛,它把金融学放到了一个量化的框架里面,让金融成为了一门数据驱动的科学,也成为了社会科学里面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个学科。

让抽象概念变得可计算

可能有的同学还是问,什么叫做创造了一套金融学的方法论?这种词语“不明觉厉”。你要是不明白这个事有多牛的话,我给你举个例子。

很多同学都看过《X战警》吧,里面有一个叫罗根的变种人,他有延缓衰老和极强的自愈能力,然后他的双手还可以伸出骨爪。后来他的骨骼无意中被注入了艾德曼合金,从此骨爪变成了无坚不摧的钢爪。变种人罗根变成了超级英雄金刚狼。

为什么跟你说这个例子呢?马科维茨的理论之于金融学,就像这次合金注入,把罗根变成了金刚狼一样。它让金融学从此脱离了简单的贴现计算和价值分析,变成了一门高度数据化和结构化的学科。

好了。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马科维茨理论究竟在哪几个方面对我们的金融学注入了艾德曼合金?

你看,首先它把一个抽象的风险概念转化成了可计算的变量,然后创造了一套风险收益的一般性分析框架。然后这个框架从此成为了金融学大厦的基础构架。

这个事是这样的。在马科维茨之前,也就是50年代之前,都知道金融市场有风险,但是对风险的认识特别地模糊,虽然知道它存在,但是你既不知道怎么衡量,也不知道怎么计算。

当时马科维茨在著名的芝加哥大学读博士,然后他就意识到,作为投资者,我们在说投资风险的时候,其实没有关心那么多,我们并不关心这个企业到底如何。我们的内心真正关心的是,我们能不能从这个企业、这笔投资里面赚钱。

所以用金融语言来说,我们真正关心的是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好了,那既然是不确定性,我们就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示了。

你看,马科维茨就把证券的价格波动视作了数学的随机变量。那么期望收益率就是这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而风险就像我在前面课程里给你讲过的,可以用随机变量的分布情况来描述。所以如果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的话,那风险就是方差,也就是收益率偏离均值的幅度(相关课程:108|衡量风险的三个测度:方差、偏度和肥尾)。

把这个投资收益看作一个数学的随机变量,然后用这个数学变量来描述它的收益和风险。这看似简单的一步,把一个抽象模糊的事物变成了可以精确描述的数字。然后形形色色的投资者的问题马上就简化了。

原来大家都在考虑我要怎么进行风险和收益的匹配,现在变得很简单,我们就是做一个数学规划,算出我们该在哪些证券上投多少钱,也就是哪些组合使我们的投资风险最小,或者说使我们的收益最大。

从马科维茨这个理论开始,风险收益权衡的分析框架正式成为金融学的基础分析框架。大半个世纪以来,不管我们的金融学发展到多么高深的地步,不管它的数学公式发展得多么高深艰涩,所有的金融决策的基础概念一点都没有变,就是围绕着如何减小风险,增大收益来进行的。怎么给金融资产定价,也就变成了寻找和风险相适配的收益。

现代证券投资行业的起点

它更牛的地方在于什么呢?它不但创造了这个学科的基础,还相当于创造了一个证券投资行业。

因为基于马科维茨的这个框架,证券投资等于就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在马科维茨之前,原来的证券投资,基本上都是散兵游勇式的个券分析,在马科维茨之后,证券投资就演变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体系研究,就慢慢地变成了专业化的证券投资行业。换一句话说,这个理论不但是这个学科的起点,也是现代证券投资行业的起点。

在50年代之前,大家的证券投资都是什么样子呢?都是针对各股做投资分析,属于手工作坊时代。像我们很熟悉的格雷厄姆,价值投资之父,他就是证券投资手工作坊的佼佼者,或者说艺术家。马科维茨的理论出来以后,大家都意识到,证券投资不仅仅是一个分析个券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寻找最佳组合的过程,它是需要全局式的,大量计算和分析的。所以从这以后,单兵作战的时代就慢慢地进入了尾声了。

比如说马科维茨理论中,要你算出一个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组合,这个组合在我们金融学的语言上被称为“有效前沿”。真正要找到有效前沿,并不是说的那么简单的,而是需要人们对市场上的所有证券进行分析和数据输入。

你看,市场上有几十只股票的时候,你进行个券分析还可以。现在市场上有几千只,甚至上万只股票、债券,还有黄金、各色的投资品。而且你要算出每一组的联动性,这不是说几十次、上百次、上千次运算,而是上百万次、上千万次、上亿次运算。这种输入不是人手可以完成的,必须靠计算机来完成。而且它不但对计算机的性能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也对证券分析员的专业水准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在这之后,华尔街很快就意识到这个理论的重要性,很多投行就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始研究数据做线性规划。

我们都知道,一个现代产业的形成,一定是基于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的,不可推广,不可复制的东西、产品和服务都没有办法形成产业。最多就像我们开始说的,停留在手工作坊时代。

这个方法论对于我们金融服务行业而言,就像模具和流水线对于工业生产一样,它是可以复制,可以推广,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的。形成一个产业以后,整个金融市场的效率也被大大地提高,全球的资金的配置也变得更加有效了。

所以说马科维茨的这个理论,不但提供了风险分散的具体解决方案,为未来的资产定价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分析框架,形成了一套方法论,使得我们的证券投资朝着专业化和细分化的方向发展,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全球性行业。

所以这就是我一开头跟你强调的,马科维茨理论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就是一个关于风险分散的理论,它其实是一个划时代的开端,它把我们的证券投资从个人作坊时代推进到了流水线的工业化时代,也把证券研究从民间学问推进成了象牙塔中的精英学问。

所以学术圈的人认为它是金融学的大爆炸理论,华尔街的人把它称为是“华尔街的第一次革命”。

方法论对一个行业的巨大作用

现在你已经理解了,马科维茨的组合理论对我们的现代金融行业,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解这个理论的原理并不是特别地困难,你可能通过我们上一次和今天的课程,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我想强调的是,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一套理论框架或者方法论的话,是没有办法发展得很好的。

比如说中国的证券投资行业,就曾经长期地处于这么一个状态。

90年代,中国证券行业起步的时候,确实是引入了各种市场制度设计,以及各种有形的内容。但是,那时候既没有理论,更没有框架。90年代初的时候,当时中国基本上没有金融系,更没有微观方向的金融学习。当时证券行业就是仓促上马,然后就从基层的银行员工里面借调一些,还有招募了一些完全没有专业知识的人。

证券投资行业的一个传奇人物叫阚治东,在他的股市回忆录中,他说,“当时我们就是连涨跌停的幅度都是随意定的,关于金融资产的风险定价完全没有听说过。

所以那时候的证券机构,和我们这种散兵游勇式的散户其实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没有一套理论框架的指引,所以整个市场的发展就是处于一个极度散户化的状态。直到现在,我们还老是说,中国的证券机构呈现出散户化的特征,其实这是跟我们的历史根源有很大的联系的。

2000年之后,中国的证券市场也不断地发展,进行不断地改革。而且后来随着大批的海归回流,各大高校就开设了以资产定价,公司金融为核心的微观金融课程,来培养人才。

现在,市场慢慢地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直到今天,机构散户化,也仍然是我们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根源,我觉得还是在于我们这个市场从一开始的时候,就缺乏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的洗礼。

要进一步看到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金融市场到今天为止,也就发展了二十多年,而欧美的金融市场其实已经发展了两三百年了,所以我们用这么短的时间走了这么长的路程,虽然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还是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在发展。

我们要看到,市场是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我觉得随着我们对投资者教育慢慢地上来,这么多的人都在学习金融课程,整个市场的微观的金融基础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们这个市场,我相信也会变得越来越好。

2023香帅年度财富展望门票正式发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投债暴雷,银行理财产品还安全吗?」

执笔为剑,

陪你穿越财富峡谷

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关注,获取更多香帅时评

更多感悟,更多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