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属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万里长江入渝第一区”。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受市农业农村委委派,西南大学田阡教授带领博士团队来到朱杨镇对长江退捕渔民开展跟踪调研工作。

确保退捕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重点及难点。本次跟踪调研聚焦朱杨镇渔民自2018年底退捕上岸以来转产就业、社会保障、生活适应情况等方面,结合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等方式,对禁捕退捕政策实施效果开展动态评估。

“打鱼变护渔”

“鱼多得很,晚上在江边散步都能看到鱼群”,家住朱杨镇中心街的程永彬感叹道,作为江津区鸿鹄护渔志愿队的队员之一,他真切的感受到了禁捕对长江生态带来的巨大变化。作为曾经的渔民,现在的护渔员,他对这份工作得心应手的同时,也感受到维系长江生态这份工作的意义,在问到“禁渔期结束后,还会打渔吗?”他坚定的说道“不打了,江津是长江上游,是国家级的珍稀鱼类保护区,要长期做好保护工作!”

“家门口就业”

家住朱杨镇长河村的杜高荣谈到退捕上岸后的生活,忍不住感叹“政府对我们渔民很负责”。在退捕上岸时,家中患有老年痴呆离不开人照顾的母亲、长期打渔患上职业病行动不便的父亲,以及还在上学的一双儿女,沉重的家庭照护压力,让杜高荣夫妻二人无法外出务工,五十多岁的年龄在镇上又难以寻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朱杨镇长河村社区工作者主动联系杜高荣,为其和其丈夫分别介绍一份公益性岗位,灵活的工作时间、稳定的收入为其提供一份收入来源。除此之外,重庆市还专门出台退捕渔民养老保险补贴政策,为其增添了一份保障,杜高荣说道:“2021年开始,我们还买了养老保险,政府每年补贴2500块,现在已经买了3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研人员董文静、唐琪晴同程永彬夫妇面对面交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研人员了解杜高荣及其丈夫退捕之后的生活

据悉,江津区朱杨镇为有需要的退捕渔民,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进行长期动态跟踪调查和服务,“一人一策”建立了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台账。

下一步,江津区朱杨镇将进一步推进退捕渔民安置保障跟踪调研工作,开展针对性引导,确保渔民退捕后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全面巩固禁捕退捕成果。( 尹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