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帝死后,东汉朝廷的统治权威加速跳水。何进被杀,跳水一波;董卓专权,跳水一波;废少立献,跳水一波。于是,“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东汉帝国开启内战模式。

等到迁都长安,东汉朝廷彻底沦落为一个地方诸侯。富庶而辽阔的东部地区已经完全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

如果说董卓为首的西部军事集团直接控制了东汉朝廷,那袁绍为首的东部士族集团则是摆脱了东汉朝廷。而这恰是东部士族集团一直想要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摆脱朝廷控制、实现地方自治,然后岁月静好、天下太平。这就是士族集团一直追求的美丽新世界。但是,这个美丽新世界只能在梦中。

因为控制也是保护。

东部富庶地区之所以岁月静好,恰是因为西部和北部地区在负重前行。没有凉州军事集团,羌人不会止步凉州;没有幽并军事武装,胡人不会安于草原。而边疆地区之所以能够任劳任怨地负重前行,恰是因为东汉朝廷权威使然,东汉皇帝还在控制天下。

所以,放弃控制,就等于放弃保护。东部富庶地区将会直接面临来自边地军事集团的冲击。凭什么防着羌人抢劫东部?我们自己直接抢劫东部,这不行吗?

这当然行,董卓就是这么干的。

所以,讨董战争,换个角度来看,就是东部富庶地区联合起来抵御西部军事集团的直接抢劫。如果东汉朝廷的统治权威还在,那东西两大地区绝对不会以这种方式相逢相杀。

对于东部士族集团来说,讨董战争既是在摆脱朝廷控制而争取地方自治,又是在防止凉州军事集团染指东部。初平二年,四月,董卓返回长安,不再与关东诸侯纠缠。

可以说,这是东部士族集团的胜利。他们不仅争取到了地方自治,因为朝廷已无权威,而且赶跑了凉州军事集团,因为董卓退守关中。

这当然有代价。代价就是整个洛阳和周边郡县变成一片焦土。但那是皇帝的地盘,东部的诸侯们并不关心。

但是,除了缓和东西矛盾,东汉朝廷还在约束天下州郡之间的矛盾以及大大小小的野心家们。一旦王纲解纽,地方州郡立即就会陷入混战模式,各州之间、各郡之间以及各种势力之间都会大打出手。

董卓未死、汉室未复,东部地区的诸侯们就开启混战模式。而其中,堪为主线的一场战争,是幽冀之战。袁绍、公孙瓒两个州级诸侯直接面对面火拼,同时还牵涉到青州、兖州以及豫州等地的局部战争。

先介绍一下幽州和冀州的情况。

除凉州军事集团外,幽州逐渐形成以公孙瓒为首的幽州军事集团。军事集团之所以快速形成,一是因为朝廷权威不断跳水;二是因为边地战争连年累月。

在凉州,董卓长期跟羌人打;在幽州,公孙瓒长期跟乌桓打。到灵帝时,凉州已经离不开董卓。虽然董卓不是什么常胜将军,但他大体上能跟羌人打个平手。换别人领兵,则要么损兵折将、要么全军覆没。幽州的道理也一样。不用公孙瓒,乌桓就嚣张、幽州就要丢。所以,董卓天然把凉州看成自家地盘,公孙瓒也天然把幽州看成自家地盘。

黄巾起义爆发后,董卓、公孙瓒这些边地军事集团不仅要继续防范胡人,而且还要平定叛乱。于是,他们在东汉帝国中的决策权重,也就越来越大。离开他们,东汉朝廷不仅控制不住边境地区,而且控制不住内部地区。

这是幽州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冀州没有形成大的军事集团。但冀州实力很强。首先是相比幽州,冀州比较富庶,自给自足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其次是相比他州,冀州非常能打,冀州强弩能与幽州突骑齐名。

黄巾起义以来,各地州郡刺史们迅速建立了自己直属部队。冀州也不例外。在当时,冀州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所以,冀州地区完全可以快速形成一个令人生畏的地方军事集团。而且,一旦朝廷放开控制,冀州力量就是碾压级的存在。袁绍据冀州,袁绍就是最强诸侯;曹操据冀州,曹操就是最强诸侯。冀州诸侯,从来都是汉末三国以来的最强诸侯。

这是冀州的情况。

幽州是大老虎,但特别穷。冀州也是大老虎,但还在生长。这两只大老虎为什么最先开打?其中的恩怨很多,而且细节饱满、情节曲折。这里简单梳理一下:

先是袁绍与公孙瓒联手。

这俩人打算合伙赶走冀州牧韩馥。袁绍有名望没实力,所以抢冀州需要仰仗公孙瓒的实力。公孙瓒有实力没名望,所以抢冀州也需借助袁绍的名望。如果袁绍从南往北打、公孙瓒从北往南打,那公孙瓒至少能分到半个冀州。

但是,冀州牧韩馥太怂。他直接把冀州让给了袁绍。公孙瓒自然没有捞到多少好处。以前韩馥主政冀州,冀州是低垂的果实;现在袁绍主政冀州,冀州则是打了鸡血的老虎。所以,公孙瓒再想从冀州身上撕下一块肉就非常困难。袁绍这个人要比韩馥难对付太多。

再是袁术与公孙瓒勾结。

被迫迁到长安的汉献帝,派侍中刘和前往幽州,找刘和的父亲幽州牧刘虞搬兵。但刘和刚走到南阳,就被袁术扣留。然后,袁术另派使者到幽州搬兵。这实际就是袁术的诡计。不管刘虞派多少兵都要先到南阳,而一旦到了南阳,那这些兵就会全被袁术收编。

公孙瓒看破了袁术的诡计,于是就劝刘虞不要派兵。但刘虞道德感爆棚,非要派兵到南阳联合袁术、解救献帝。既然好人做不成,那就做坏人。于是,公孙瓒就让自己的堂弟公孙越带兵到南阳,勾结袁术收编刘虞的军队。

三是二袁兄弟明争豫州。

袁绍、袁术兄弟一直互看不爽。在洛阳的时候,这俩人就各自率领一支庙堂黑社会组织,动不动玩个火拼。但还仅是暗斗,不敢明战。因为皇帝和朝廷的权威还在,玩过火,大家都没好果子吃。但现在,不仅王纲解纽,而且二人先后升级为地方军阀,所以明战也就在所难免。

袁术表封自己的小弟孙坚为豫州刺史,然后派孙坚举兵洛阳、追击董卓。但是,孙坚前脚刚走,袁绍就表封自己的小弟周昂为豫州刺史。而且,周昂还直接率兵袭击孙坚的后方基地阳城。孙坚只能回军对付周昂。同时,袁术也把公孙越派去支援孙坚。但公孙越运气太差,战场上竟被流箭射死。这就相当于袁绍的人杀死了公孙瓒的人。

瓒怒曰:“余弟死,祸起于绍。”遂出军屯磐河,将以报绍。

这个故事既曲折又狗血。堂堂汉末枭雄的互相攻伐,跟古惑仔抢地盘,简直没啥区别。大体脉络就是:公孙瓒跟袁绍联手搞韩馥,公孙瓒跟袁术联手搞刘虞,袁绍与袁术这两兄弟又一直互相搞。搞来搞去的结果就是袁绍的小弟杀了公孙瓒的小弟。然后,公孙瓒和袁绍也就必须互相搞。

但是,大尺度的诸侯混战,真心不是古惑仔抢地盘。恩怨从来都是次要的,利益才是主要的,而比利益更重要的是博弈格局。这个博弈格局就是:王纲解纽则群雄逐鹿、权威瓦解则诸侯混战。

具体到幽州和冀州,或者具体到幽州跟东部富庶州郡,公孙瓒的幽州突骑一定会调转刀口、反身向内。

东汉帝国长期而稳定的博弈局面是边地日益高度军事化、内部日益去军事化。所以,能打的军队几乎全在边地,如幽州突骑、并凉劲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内部地区就没有能打的军队吗?

也有。比如兖州的泰山兵和扬州的丹阳兵。但面对边地劲旅,这些州郡兵完全不够看。因为东汉朝廷的顶层设计就是让东部富庶州郡全都当不擅斗、只下蛋的老母鸡。

但是,不管是凉州、并州还是幽州,也就是这些个边地州郡,都非常穷。要打仗就得花钱。那钱从哪来?这个钱只能由朝廷出。那东汉朝廷的钱从哪来?从东部富庶州郡搜刮。这实际就是一套财政转移支付的机制。西部打仗可以但没钱、东部有钱但打仗不行,那就东部养活西部、西部保障东部。资源是错配的,朝廷局中调度,则可以平衡错配的资源。

董卓乱政后,王纲解纽。朝廷先是被西部军事集团控制,再是又被东部富庶地区抛弃。董卓的凉州军事集团抢了洛阳,也抢了皇帝和朝廷,算是暂时解决了自身财政问题。那幽州怎么办?幽州也得靠朝廷养。而现在朝廷都没了,那谁来养幽州?

天下太平的时候,冀州的财富,甚至青州的财富,都不用先运到洛阳再运到幽州,而是直接运到幽州。

先是,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馀以足之。

青、冀二州每年要向幽州供应两亿多钱。所以,你都可以说幽州公职人员的工资都是青冀二州给开的。

董卓乱政以后,这套财政转移支付自然没法再玩。然后,握有幽州突骑的公孙瓒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与其饿着肚子跟胡人打,不如提着马刀抢劫中原。

直接占领南方富裕州郡,然后凭借为幽州突骑升级为大汉最强诸侯,这远比缩在幽州当个奋武将军强?既然要扫荡中原,那首先扫荡哪里?

自然是冀州和青州。

青州虽富却弱,再加上青州刺史焦和是一个饭桶,直接在青州搞出了黄巾起义。整个青州遍地黄巾,足有三十万之众,后来发展到百万之众。这伙人不仅扫荡青州,而且还波及兖州、冀州。因此,青州只能成为负担,而不能成为茧丝。

所以,幽州军阀公孙瓒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抢夺冀州,甚至占领冀州。但他出手太慢。董卓刚刚入主朝堂,袁绍这个人精级的战略大师就到冀州跑马圈地。之后,更是借着讨董战争的契机,逐渐收编了冀州牧韩馥的军队,“会馥将麹义叛,馥与战而败,绍因与义相结”。因此,公孙瓒还在鏖战青州黄巾军的时候,袁绍就已经成为新的冀州之主。

因此,情节曲折、细节饱满的古惑仔剧情只能适用于古惑仔。群雄逐鹿、诸侯混战的汉末三国另有一套逻辑。幽冀之间的州级战争,在初平二年冬天正式打响。

那么,天才闻名的贵公子袁绍,又该如何击败强将公孙瓒和他的幽州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