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陆梓华 通讯员 周胜洁)高中阶段国际教育是留学的源头和准备阶段,也是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为了在青年学生心中种下求学报国的种子,由团市委主办、上海市团校承办的2023年上海高中阶段国际教育骨干学生夏训营昨天在上海市团校开营,27名学生成为首批夏训营成员。

据了解,夏训营共有6天,依托上海市团校青年特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实践课程群,由团市委学校部与上海青年国际人才发展学院共同策划课程,开发了包括“理想信念”“时代担当”“国之大者”“文化自信”等四个课程模块;涵盖“课堂讲授”“现场教学”“实践锻炼”“主题研讨”“交流讨论”“自主学习”六种课程形式。6天里,学员们将在市委党校、各大高校及市团校的教授老师,和基层一线干部的带领下,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瞻仰老一辈留学人的报国事迹,领略国之重器,感受乡土中国,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国际教育留学生临时团支部书记,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韩晨懿期待在夏训营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战略与安全、青年领导力方面的课程。她觉得,身为“准留学生”,应该“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在海外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

民办位育中学高二学生何沐城计划去美国攻读政治经济学。翻看夏训营安排,他对课程很感兴趣,“特别是能走进崇明的乡村感受乡村振兴,对城市长大的我们而言,很有必要。”

夏训营设置“朋辈学长”“双导师”“双班主任”,与各位学员保持长效交流。作为结对导师,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王刚结合自己的留学经历,与同学分享感受:“在海外留学时一定注意安全。注重培养学习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待人接物能力,提升同理心。希望你们不畏困难、砥砺前行,留学时感悟使命担当,归来仍是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中阶段国际教育骨干学生夏训营是团市委依托上海市团校(上海青年国际人才发展学院)为国际教育学生提供行前教育的平台。团市委高度重视高中阶段国际教育骨干学生的组织化、体系化培养工作。在市教委等部门的紧密协作下,以大中小思政工作一体化为抓手,以党团队一体化组织育人为核心,探索形成覆盖“留学前、留学中、留学后”的“全过程组织育人”新模式。

留学前,依托高中阶段国际教育骨干学生夏训营,建立“上海国际教育留学生骨干库”,提供国家安全、行前服务、国外生活模拟、国际传播等一系列行前教育。留学中,探索将团籍关系统一转接至上海市团校(上海青年国际人才发展学院),继续做好组织服务。留学归国后,即转入上海留学归国青年和海外侨胞青年骨干库,接续进行相关培养,力求做到“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引领、联系和服务。

上海市团校负责人表示,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发展迅猛。目前,上海共青团正在积极探索高中阶段国际教育骨干学生组织化、体系化培养,一是要实现一、二、三课堂相衔接;二是要实现党团队链条相衔接相贯通;三是要实现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