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从浙江东阳市相关部门获悉,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中医史学家,曾受邀为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的合作者、剑桥大学和英国学术院访问院士马伯英6月24日在英国逝世,享年8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开资料显示,马伯英,1943年12月出生,浙江东阳人,1967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院,1981年获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学位。1985年~1993年间作为访问学者数度出访英国,在英国剑桥大学"东亚史研究所"参与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主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编著工作,为该书医学部分主要执笔人。

1985年,马伯英在英国剑桥工作,并被选为剑桥大学"新学院"高级院员。1993年二度赴剑桥,并再次当选为剑桥大学休斯学院访问院士及英国学术院访问院士。1999年创办英国杏林中医研究院并任院长,为英国Kingston大学客座教授,南岸大学孔子中医学院顾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之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客座教授。

据东阳市融媒体中心此前报道介绍,研究生毕业后,马伯英如愿前往上海第一医学院人事处报到,并受命创办医学史教研室,担任教研室主任。由于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想要物色一名中国学者到剑桥与他合作,研究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卷。经人推荐,马伯英成为最佳人选。不久后,马伯英收到了李约瑟和鲁桂珍博士的信。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马伯英向学院领导提交了申请,详细说明了事情经过、合作人和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并获得批准。

1985年12月15日,在马伯英42岁生日那天,他启程飞往英国。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马伯英抵达伦敦希斯罗机场,开始了在李约瑟研究所的两年工作。“我负责用中文写出中国医学史,他们会安排人员翻译成英文。”工作之余,马伯英希望在剑桥多学点知识。当时,他的报酬是一年6000英镑。于是,他便利用工资的剩余部分,申请到剑桥大学科学史部进修一年。前前后后算在一起,他一共在剑桥待了三年。

1988年底,学有所成的马伯英回到上海医学院医学史教研室,着手撰写《中国医学文化史》。此书于1994年出版上卷,共计六十八万一千字。封面设计上,编辑选择了宋代李唐所绘的《灸艾图》,出自《故宫书画录》。后来,马伯英在敦煌洞窟参观时,曾经缘梯而上仔细观察该壁画,发现其实是“疮疡治疗图”,因此在他的《中国医学文化史》2010年版中予以更正。

在撰写《中国医学文化史》、《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期间,上海医学院领导重新任命他为医学史教研室主任。于是,马伯英重整旗鼓,招兵买马,推动教研室工作顺利开展。

1995年,马伯英应聘前往英国伦敦一家中医诊所公司上班。在那之后,他以中医师的身份为英国病人诊治,深受信赖。2002年,马伯英创建英国中医师学会并担任会长,领导学会发展。同时创刊《英国中医》,受到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和海内外中医师的广泛好评,英国中医师学会也因此被誉为英国中医的大旗。2005年,英国皇家医学会授予他“终身院士”荣衔。2017年,马伯英退居二线,改任主席,期间他积极参与英国政府中草药立法工作组工作,反对以草药师头衔注册中医师,最后获得了“保护中医师头衔”的胜利,为英国中医师争取到独立行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