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点有些背。

车还没造出来,先有一波泄密,然后更是发现一脚踏入了一个内卷到崩溃的红海市场,导致小米准备(只能)以1%的利润搅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更坏的消息是,小米集团2022年利润的一半,被印度劫财。

虽然,小米积极回应,但印度政府仍以“非法外汇”为理由,正式决定没收小米48亿元存款,这几乎是小米集团2022年全年利润的一半,也基本上相当于小米在印度经营十年的总利润(准确的说是比10年总利润低一丢丢)。

上上下下几万人,辛辛苦苦大干180天,被人轻轻松松劫了财。

按惯例,这钱基本上就跟小米拜拜了。

为什么是按惯例,又为什么印度这操作这么丝滑呢,因为小米不是第一家,大概率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喏,看图,难兄难弟不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的几大巨头,一个也没跑掉,合计120亿RMB白白扔在印度了,不仅帮人完善了产业链,还白送大把真金白银。

不光是中国,美国、韩国、芬兰等等,悉数在列。

这可真应了那句话,你看上人家的身子,人家看上的是你的银子。

小米是从2014年正式进驻印度的,依靠无敌的性价比迅速超越三星,成为印度手机市占率第一名。

由于雷总坚持低利润经营,因此,这么多年的第一名背后是巨大的销量。所以,要说小米为印度普及手机智能化作出的贡献,莫迪都得挑一下大拇指。

要生产数量如此巨大的手机,小米自然也为当地带去了大量工作岗位,交了不少税款,不过即便如此,当印度认准已肥可宰,仍然没有手软。

唉,跟三哥做生意前,都不问一下大数据的吗?

当然,这就是个玩笑,动辄几十亿的投入,哪能不调研呢。

不过,每当看到同行掉入泥坑,每个人都坚信,自己不会是下一个。

所以,才有了上面那张难兄难弟图。

当然,也有例外,荣耀就格外明智,打眼一看就明白,这就是坑啊,及时解散印度团队,割肉止血。

说起来,印度也是师出有名,通常来说,如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小米、三星等国外厂商,在印度开设分部并赚到钱后,会给总部企业付专利费、授权费、知识产权费用等,以汇出利润,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不过,这方法到了印度这里就不好使了,专利法,人家根本没在乎过啊,这一点从印度仿制药就能看出来。

所以,针对一众外商想用付专利费名义向总部汇款这种国际通行做法时。对不起,不行!在我大印度,专利可不是这么用的,你要是非这么干,那我可就精神了哦。

这种按思维惯性执行的操作思路,很快就在印度获得了上上下下的认可。当然,其实法不法的,也就是个由头,即使你拉出顶级律师团队,人家也能通过修改法律,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2007年,沃达丰以111.2亿美元收购了CPG投资公司,获得了对印度和记的控制权。然而,印度税务部门却认为,股权转让所得也应该向印度缴纳税金,沃达丰涉嫌逃税。最终,印度政府对沃达丰开出了20亿美元罚单。沃达丰不服,认为印度的做法没有法律依据,便向印度高院提起诉讼,于2012年判沃达丰胜诉。

作为回应,印度国会修改了相关法律,打破了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专门为沃达丰量身定制了一款关于海外公司股权交易收税的规矩,并规定该规定可向前追溯50年

印度最高法院基于此判决,要求该公司缴纳50亿美元的罚款和滞纳金(包括未缴纳的30亿美元滞纳金)。

就问你,这样的骚操作,你服不服?

那么,印度的精英群体,不认为这种操作,会对印度的营商环境、契约精神造成恶劣影响吗?

当然,他们又不傻,怎么会不知道呢。

不过,当未来的大饼,与现实的甜点放在一起时,身体还是很诚实,嘴上说不要,手伸出老长。

这与印度领导层依赖民粹,民众爱听什么,就说什么,需要什么,就做什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也间接导致许多政策不仅短视而且短命,当大家均在一个朝令夕改的环境,谁都不会再相信未来。

小米及其难兄难弟这样肥羊被及时端上砧板,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不过,人家的分寸拿捏也十分到位,无论是罚还是扣,只会比经营总利润少一些些。

这灭而不绝的小火苗,就总能拨动厂商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