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邓小平被调离中央,下放到江西南昌,临行前,毛主席身边的警卫汪东兴来看他,问道:“你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吗?”

邓小平说:“我想带一个人。”

邓小平要带的人是谁?他们之间有怎样的故事?最后结果如何?

一、邓小平与继母

邓小平要带的这个人是他继母——夏伯根。虽然夏伯根是邓小平的继母,但是他们的关系很好,不知道的人都以为他们是亲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第一次见夏伯根是在1950年,当时他负责西南局事务,留在重庆,离老家四川也不远,夏伯根知道后,对他的舅舅淡以兴说:“我们去看看那孩子吧。”于是,两人动身去重庆找邓小平。

到了重庆,淡以兴和邓小平寒暄一阵后,拉过夏伯根介绍说:“瞧我,和你聊得太高兴都忘了。贤娃子,这个人你没见过,她是你的继母,叫夏伯根。你父亲死后,是她一直守着邓家,又能干又善良,你们邓家多亏有她啊!”

夏伯根听后有点不好意思,说:“舅舅,你别说了。”然后又转头对邓小平说:“我只是听说你回来了,所以来看看你,没有别的意思。”

邓小平能想象到夏伯根过得多么不容易,他忍不住红了眼,拉过夏伯根的手说:“夏妈妈,您也是我的妈妈,所以别走了,以后和我们一起生活吧,我给您养老。”

听到这话,夏伯根泪流满面,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从此,夏伯根就和邓小平他们生活在一起。

1952年,邓小平被调到中央,夏伯根问道:“我也要跟着去吗?”

邓小平夫妇理所当然地回道:“你是我们的家人,当然要一起去了。”

二、邓小平的请求

1969年,中央下令,将邓小平下放到江西南昌的农场“改造”,之前被抹掉职务后,邓小平就想到会有这么一天,他选择坦然接受。

另一方面,毛主席想要保护他,但不便出面,于是派了汪东兴去探望邓小平。

来到邓小平家中后,汪东兴说:“主席让我来问一下,你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卓琳与邓小平感情深厚,她毫不犹豫地选择陪在邓小平身边,与他共进退,组织上也同意卓琳陪邓小平去南昌。邓小平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继母——夏伯根。

于是邓小平说:“我只有一个请求,希望可以带上我的继母。”

汪东兴回道:“好,我会转告主席的。”

不久,汪东兴就带来了回复:“主席批准了你的要求。”

邓小平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当时的情况下,邓小平就是个火坑,去江西肯定是要受罪的,那邓小平又为什么要求把夏伯根带上呢?

当时很多人害怕被牵连,对邓小平避而远之,但夏伯根还和原来一样留在邓家,毫不避嫌,她对邓小平说:“先贤,不管你发生什么,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邓小平明白夏伯根的心意,而且夏伯根的女儿不在北京,如果邓小平不带上她,那年迈的夏伯根只能孤零零一个人留在北京,还不知道会遭遇什么。

离开北京时,邓小平对卓琳和夏伯根说:“我们三个人,一个都不能少。”

三、江西的“幸福”生活

自邓小平陷入低谷后,夏伯根从来没有抱怨过,只是有些忐忑地对卓琳说:“卓琳,妈妈知道先贤现在的情况不太好,但你了解他,他不是别人口中说的那样,你可千万不要和他离婚啊!”

夏伯根很喜欢这个儿媳妇,真心希望他们能过得好,不过她确实是多想了。卓琳听到夏伯根的担忧后,笑着说:“我不会离婚的,我怎么会这样做呢?”

夏伯根放下心来。

在江西,邓小平一家人过得很艰难,每月只有20块的生活费,但他们始终不离不弃,让这艰苦的生活中夹杂着甜味。

考虑到夏伯根年事已高,邓小平夫妇都不让她干重活,卓琳身体又不太好,所以邓小平主动担起了家务,回家后帮着种地、养鸡,夏伯根也是经常抢活干。这段生活困窘却不失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伯根虽然只是个普通妇女,但是对邓家而言,她是“特等功臣”,邓家或起或落,夏伯根始终不变,一直在细心照顾所有人的生活,邓家第三代都是她抱大的,后来回到北京后,她又带大了邓家第四代。

这又何尝不是邓小平“孝”的善果?

结语

都说“患难见真情”,幸福的关键不在于钱,不在于权,而是一家人能够一直团结在一起,不离不弃。

邓小平与继母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的孝道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