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1949年11月29日全国政协会议上,毛主席第一次提出“三年五年恢复,十年八年发展”,这就是关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总体设想。

紧接着,12月2日,毛主席又在会议上再次提出了这个设想,毛主席的讲话铿锵有力,他慷慨激昂道:

“我们的情况会一年比一年好起来,估计明年要比今年好。在三年五年的时间内,我们的经济事业可以完全恢复;在十年八年的时间内,我们的经济就可以得到巨大的发展。”

这也是毛主席在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三年五年恢复,十年八年发展”做了更加清晰完整的诠释,也足以说明毛主席对祖国建设下定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来到1951年2月,转眼间,新中国已经渡过了艰难的第一年,在这艰难的一年中,毛主席通过观察和实践,对恢复经济充满了信心,也更加下定了决心,所以在这一年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主席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总设想做出来更加明朗的概括,也就是“三年准备,实践计划经济建设”。

从中可以看出,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毛主席就将原来的“三年五年恢复”,改为了“三年”时间恢复国民经济,时间大大缩短了。

当然,要是我们通过毛主席这一设想的改变就认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中央面临的财政问题就一路顺风,那就大错特错了。

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是中央财政问题突出的异常严重的年份,甚至单单在上海,中央就打了一场完全不亚于淮海战役的经济大战,而且,其他各地区出现的问题也很多。

先前,中央在一步一步的摸索中,在军事上逐渐从被动转为主动,如今,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对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央也是在逐步摸索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不断突破,才勉强硬撑到逐步迎接黎明的时机。

回到1950年,这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也是中央接手国家经济的第一年,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新一年的国家财政收支应该做什么样的安排。

为了抓好这件事,毛主席选出了中央中对经济方面有优势的五位大将,分别是陈云、薄一波、李富春、饶漱石、邓子恢,将预算草案的拟定交给了这五位大将。

尽管,毛主席出国访苏定下的日期在不断接近,但是毛主席一边在为出国访苏做准备,一边也在抓紧交给五位大将的任务,1949年11月28日,终于将1950年国家财政收支概算草案的决定在中给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得以通过。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终于将毛主席一直牵挂的事情在出国访苏前得以尽可能的落实。

但是,在对1950年财政预算进行编制时,有遇到了两个庞大的拦路虎。一个是对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包下将面临的巨大开支,另一个则是解放军的军费开支。

或许这两个问题对于今天的很多国家来说,可能算不算多大的问题,但是对于新中国而言,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难题。

因为,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财政经济非常困难,而上面的两大难题想要解决,则会给已经非常困难的国家财政经济雪上加霜。

到底该怎么办,才能将上述两个难题解决掉呢?

针对这两个难题,毛主席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了两个主张。

对于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的财政支出,毛主席的意思相当坚决:

“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匀吃”。

对于解放军的军费开支,毛主席说:

“飞鸟尽,良弓变”。

一、“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匀吃”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毛主席就明确的表示,不管国家面临多么巨大的困难,也要把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包下来,在毛主席的眼中,这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政策,无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都要落实到位。

所以,在1949年9月2日,毛主席给饶漱石的电报中,就直截了当的提出了

“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匀吃”。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10个字,可毛主席却愣是在这10个字中,表达出了当时我们国家财政的窘境,也传达出了对原国民党军政人员所要实施的政策。

当时,我们的国家虽然仅仅只有“三个人的饭”,但无论无人也要让五个人都吃到,而且这个“匀”字,还提现出了“尊重”、“平等”。

为了这项政策能够落实得更好,毛主席还在中央会议上一再强调:

这些旧人员能不能不管他们呢?人家不走,拥护我们,不管他们要骂人,只好收。不收比收要差些。不收他们还是要吃饭,没有办法的时候就会去抢或偷,用破坏的方法。这比四千斤小米(指政府当时养活一个人所需的费用)的代价就要多。要把这些人包下来,管他们吃饭。

四千斤小米是一个什么概念?

今天我们在袁老的无数次辛苦培育下,早已脱离了温饱的窘迫,感谢袁老。

我们这边主食是大米,大米一斤二块多三块不到,四千斤也不过1.2万。上网查了一下,一斤小米大概六块多,四千斤小米至少要2.4万。对于今天的生活水平来说,这些算不上多大的开支。

但是,要知道那是1949年,1950年,我们国家处于最困难的时期,一边要对百废待兴的祖国进行全方面的建设,一边还要抗美援朝,想想我们的国家,那时候有多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电影《1942》里有几段情景令人触目惊心,地主家的女儿,长得漂亮又读过很多书,但在严重的饥荒面前,只值两斗小米,三十多的花枝是生育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勤劳能干,但她不值两斗小米。

是不是很揪心?

更揪心的是,好不容易侥幸活下来的人,蒋介石想的是如何丢掉这个“包袱”,日本人才准备打到河南,蒋介石就下令让驻守在河南的军队,赶紧撤走。

被美国记者报道后,蒋介石面子挂不住,立马拨了五千万斤粮食给灾民,这点粮食对于受灾百姓高达三千万的河南来说,根本不顶事,可更可恶的是,这么点粮食,还被各级瓜分得所剩无几。

各级人员想的不是如何让老百姓减轻灾情的影响,而是如何从蒋介石拨下来的粮食中,尽可能的分到自己的兜里。

对于腐败无能的机构,蒋介石想的不是如何扫清毒瘤,而是如何睁只眼闭只眼,想想实在可悲。

当然,对于这项政策,毛主席力求坚决落实到位,可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于这个政策,很多地方的执行相当难以落实。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只好重申:

“关于新华社九月十六日《六评白皮书》社论[插图]中所称对待旧人员的原则及办法,中央曾向各中央局、分局、前委有了指示,全国各地党的组织、人民解放军及人民政府必须一律遵照执行,必须避免过去北京、上海、南京等处粗鲁地、不负责任地遣散大批旧人员(北京万余人,沪宁二万余人)的错误,不要重犯。”

纵观历史上的很多类似案例,对于旧人员,像毛主席这么宅心仁厚的对待方法,实属罕见。

别说是和自己对立过的人员,就是自己的老百姓,蒋介石都可以不管不顾,甚至将同胞出卖给日本侵略者。

还有那些曾经在战场浴血奋战,且忠心耿耿的将士,到头来君主以“功高盖主”为由,便随意决定了他们的生死。

因此,相比之下,毛主席对待曾经的敌人的态度,高下立判。

当然,很多事情,上级交代得好好的,下级能够实实在在的执行,其实是很不难做到的,所以毛主席在1949年2月的会议上,又再次强调这项政策的重要性:“人民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采取负责的态度,只有这样才是对人民有利的。”

当然,今天的我们看待毛主席的这个举措时,是觉得非常英明,非常有格局的,可当时,对于我们的国家财政来说,压力是巨大的。

对于毛主席大笔一挥说“把旧人员包下来”,新中国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要为这些旧人员付出大概120亿斤小米。

虽然这个代价实属有些巨大,但你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远见,这120亿斤小米,种下的是老百姓和旧人员对新中国信任的果。

二、“飞鸟尽,良弓变”

1949年12月5日,毛主席以中央军委主席的名义发布了一个重要指示,这个指示中有一则非常重要的内容:要“使我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借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

为什么毛主席会突然提出这样的指示?

这还得从当时统计得到的各项预算中说起,毛主席的报告中得知,在国家财政预算中,军费占38.8%,行政军费占21.4%,建设费占24%,文教卫生费占4.1%,从这些预算中分析,毛主席明确指出:

实际上这还是一个战争预算。这个预算没有满足财经委员会、文教委员会等部门的要求,但是军政费用再要减少就不行了。

为什么不能再减少了呢,毛主席接下来的话令人落泪:要让大家知道,

部队的生活特别苦,有的部队没有菜吃喝盐水,吃的粮食也不能满足要求。

各位省主席、市长,中央部长,都得知道,就可以向大家解释。

这就不得不令人想起抗美援朝时期,我们的志愿军的生活条件有多么的艰难,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要说志愿军每人能够多一个热乎乎的土豆,美军绝对过不了三八线。

国家的困难摆在眼前,军队的困难也显而易见,所以为了解决问题,毛主席才要求让军队逐步转向生产建设,毛主席甚至预计:准备到一九五一年,军队和政府可以有三百万人转入生产。

所以,这也就是毛主席说的解决军费问题的出路是“飞鸟尽,良弓变”。

老古人说“飞鸟尽良弓藏”,我们就是不信邪,哪怕“飞鸟尽”又如何,我们仍然可以搞生产,就是不能将良弓藏。

这一次,像往常的很多次一样,解放军又让毛主席喜上眉梢。

在中央文献研究室所著的《毛泽东传》有这样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

1950年,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在完成追歼残敌、平叛、剿匪的作战任务后,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建设运动。新疆军区部队,有十万多官兵投入生产,发扬“南泥湾精神”,全年开垦荒地八十五万亩,粮食、蔬菜基本达到自给,给全军树立了一个榜样。

几年前,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严重的经济封锁,毛主席等一众领导人带着红军绝处逢生,愣是在荒凉无人烟的南泥湾,靠着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美好景象。

如今,蒋介石在临走前将民脂民膏搜刮殆尽,将一堆烂摊子丢给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一众领导人,结果呢,面对困难,毛主席还是用“办法总比困难多”,再一次在困境中绝处逢生。

当然,对于国家当前面临的财政状况,毛主席在大会上坦坦荡荡的总结概况道:“有困难的,有办法的,有希望的。”

单单听毛主席这“三有”,多少有点摸不着头脑,所以毛主席也对此作出了真诚的解释:

“我们的财政情况是有困难的,我们必须要向人民说明我们的困难所在,不要隐瞒这种困难。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向人民说明,我们确实有办法克服困难。我们既然有办法克服困难,我们的事业就是有希望的,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这些话简洁朴实,但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却是无比重要的定心丸,我们不怕困难,毕竟人生路上到处都是沟沟坎坎,我们就怕失去希望,可毛主席等一代领导人,又一次次在绝境中创造希望,所以,这一次,只要他老人家说有希望,有办法,那么,跟随他们的人,相信他的人,便就有了相信,有了战胜当前困难的决心。

受够了战争带来的残酷,受够了蒋介石为了自己一味发动战争的自私自利后,面对毛主席的赤诚,谁能不把他的话,当做精神力量呢?

而历史也告诉我们,毛主席的话,就是可以走进未来的精神力量之路。

最后的话: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是怎么处理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的?答案是:包下来,用四千斤小米养着,哪怕我们的财政面临巨大的困难,也不可以对旧人员不管不顾。哪怕这些旧人员,将会让国家每年承担120亿斤小米,也必须说到做到。

而这120亿斤小米换来的是,民众对祖国的信任,是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解放军一边担任着国防任务,一边进行着“南泥湾精神”,在国家困难的时候,解放军既在保家卫国,也在自给自足,令人感动,又令人心酸。

可能有人会不禁在想,在国家那么困难的时候,根本就可以不管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啊?

答案当然是可以,但是毛主席高瞻远瞩,选择的是不可以。

因为我们看到的是财政的困难,因此多付出的120亿斤小米,毛主席看重的是诚信,看到的是老百姓的安居乐业。

如果不管这些旧人员,那么便会为了混口饭吃而为非作歹,那么,好不容易在战乱中活下来的老百姓,还有安稳日子可以过吗?

所以,毛主席就是跑去苏联借钱,也必须要将这些旧人员包下来,用四千斤小米养着。

如此拥有大格局,又如此为老百姓着想的毛主席,又怎么会让老百姓再次受苦呢?

忽然想起有句评语:对于毛主席,你可以不了解他,但只要你开始了解他,便不会不喜欢他,不敬重他。因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带领我们真正站起来,挺直腰板的人!

参考文献:

中央文献研究室所著《毛泽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