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最后一天,不出去走走,似乎交待不了自己。

于是约三两人,一起去近郊的天龙山闲走。

道路顺畅,从市区半小时可达山下停车场。摆渡车方便,且有空调,当天有34度的高温,这对于太原来说,已经是很正经的夏天了。

5块钱的大巴可以把人送到窑头村,路上经过名声在外的山顶网红立交桥,自己开车可能会有些紧张,坐大巴很舒适,很丝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游走天龙山日记

我们的计划是从山上往下看,省点劲,边遛达边看着就下来了。

站在山顶,首先让人心旷神怡的就是满目葱翠。绿化太好了,太原人几十年不懈的努力,终于给东西山都披上了绿色的衣裳,当年号称是“锦绣太原城”,也许当年还不如现在。

一步步参观天龙山石窟,最大的感受就是痛心,曾经鬼斧神工的作品,那些优美到让人要屏住呼吸的雕塑,如果没有被破坏盗走,经过这上千年岁月的摩挲,那种珠圆玉润的柔和,那种穿越时空的微笑,简直要让人顶礼膜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回归的佛首。

遗憾的是,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残肢断臂,绝大多数雕塑比维纳斯还惨,所以当有一个石佛首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回归天龙山的时候,这件事的意义重大到可以登上当年的春晚。

从第一窟开始,在外壁上仅看到一尊雕塑还算基本完整。他落寞地立于山岩的角落,似乎在眺望那些流散在万里之外的佛首佛身,眼神里包含着多少殷切和无奈。

看过石窟,前往天龙寺,在松荫小路上看到有一块石刻,两个大字:法喜。初看就觉得眼熟,一定在哪里见过,再想想,似乎是弘一大师的字迹吧?但是这里没有落款,只好拍了一张照片存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来之后,又在回想那两个字的样子,再去网上查了一下,记的果然没错,确实是弘一大师的手笔,题在庆福寺。这两个字应是大师较为早期的作品,还有勇猛精进的神气,不像后来的字写入化境,超然物外,得圆觉之相。

弘一大师原作

既然用了大师的作品,和这片山林也很相宜,那就应该署上人家的名字。其他如米芾、星云大师的作品都有署名嘛。顺便说一句,那块有米芾题款的字--“宝藏”也存疑,我觉得这两个字写得太拙太软了,完全没有米字的洒脱,款也题得蹊跷。

还有一块石刻,也是两字:烟云。也没有落款,字也不错,有赵体感觉,查了半天,没查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象深的是位于东西两峰交汇处的白龙洞,此处被誉为天龙八景之一,名“龙潭灵泽”。传说池内隐蛰一白龙,故称龙泉。供奉白龙的是三间由巨石砌成的窑洞式建筑,古朴而不失庄严。最难得的是,时当正午,户外气温近四十度,一进石室,立得无尚清凉,徘徊迁延,不忍遽去。

行不远处,有泉水淙淙而出者,饮之甘冽清醇,暑气又为之一扫而空。

沿石阶漫行而下,越清溪至天龙寺,寺内并无僧人,然屋宇清静,松柏扶疏,于廊下用罗汉面,复饮泉水清茶数杯,闲话片刻。

出天龙寺西行,至天龙山数字博物馆,这里很开眼界,原来残破不全的佛像,经过电脑合成,可以让佛首佛身跨越万里,合而为一,人们得以欣赏其原有的曼妙身姿。360度VR展馆,天龙山四季风光纤毫毕现,仿佛进入时光隧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票价原本50元,近期享受半价,数字博物馆不另收费,一卡通一年之内可以往复使用,升斗小民,能省钱即是一乐。总之,物超所值,不虚此行,天龙山在省内可算顶级景区。

出山又乘摆渡大巴,入座即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