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镇为什么打着王茅真传的旗号这么多?那是因为王茅作为酱香酒始祖,在茅台镇酱香酒乃至在世界中,都有其独特地位,不仅因为国营茅台酒厂即现在的茅台集团是在王茅基础上构建的,也不仅是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成为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更不仅是其百年以上的历史及祖传秘方荣霄散和12987工艺。那么,打着王茅旗号的酒厂这么多,到底哪家是真正的嫡传后人呢。下面小编就按照时间线有理有据地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茅台酒的历史,茅台始于秦汉,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5年。当时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汉朝历史上唐萌出使南越,唐萌在南越的一次宴会上喝了“诸部”产的柠檬酸酱酒,认为非常好喝。为了取悦汉武帝,唐萌特地绕道带枸杞酱进贡汉武帝。汉武帝喝后赞其“甜而美”,这是茅台酒历史悠久、芳香从古至今的最早见证。但酱酒古代鼎盛时期是清朝。到了清道光年间,当时《遵义府志》记载,“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两万旦”,这就说明当时的茅台镇烧房林立,初具规模,我们从许多清代的诗人的诗中也是可以看到这种繁荣的景象,比如说“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这就是当时盐业和酒业同时兴旺发达的一种很好的见证。

1879年,王映奎(小时候过继给大地主石家,又名石荣霄),王立夫,孙全太三个大地主一起合伙创办“荣太和烧坊”,三人各取一个字,1915年孙全太退股,改名“荣和烧坊”,1915年也作为代表,拿去参加万国博览会,“不小心”打碎瓶子,酒香四溢,荣获了金奖。1931年另一股东王立夫病死,其子王承俊在1936年退股,由此,荣和烧坊只剩王秉乾父亲王泽生独立经营。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继而长征,红军战士喝酒解乏,用酒疗伤,周恩来、王稼祥下令保护茅台镇酱酒产业也是在这个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王秉乾又名王运端,王茅第四代传人,民国年间曾任茅台镇镇长,茅台镇中心国民学校(由原茅台小学更名)校长(主事),仁怀县治中枢镇中心小学校长,建国后划为地主成分。王运端在民国二十年代参与“荣和烧房”的经营管理,三十年代,在他经营烧房期间,继续扩大了生产规模,聘用陈厚德为经理,酒师王华清,窖坑由2个增加到4个,酒的产量也由1000公斤~1500公斤增加到3500公斤~4000公斤,后来又增加2个大窖,生产茅台酒能力一度达12000多公斤,产量逐步上升。所产酒主要销售重庆、遵义等地,扩展了茅台酒声誉,“荣和”字号成为仁怀籍人成功独办的知名企业之一。

1951年11月,王秉乾以通匪名义被逮捕,“荣和烧房”的土地、窖坑、马匹及一切设备进行逐一造册登记,然后划归贵州省专卖公司茅台酒厂没收所有,1953年被枪毙。在荣和烧坊基础上,收购华茅,接管赖茅,组建国营茅台酒厂。现在茅台集团塑有“王茅”酒第四代传人王运端(家族族谱上写又名王丙乾)像于今茅台国酒文化城。由此王家由盛转衰,王秉乾家族及后人过上了穷困潦倒的日子。

1983年,王秉乾嫡孙,复建贵州黔庄酒厂,使得王茅秘方和技术得以传承。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及知识产权观念淡薄,之前王茅的祖传名号都被别人抢注,比如荣和烧坊,被别人注册成厂名,及其他各种如王炳乾酒、王立夫等等各种以王茅名义的酒在茅台镇得占半壁江山,去过茅台镇的分不清,外地的人更是分不清谁是王茅嫡传了。

由此可见,王茅的真正嫡系传人是王秉乾的嫡孙,复建1983年的贵州黔庄酒业集团,正本清源,历史不容篡改,但又有谁知道呢,所谓文化传播任重道远,还得靠不断的传播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品鉴到王茅世家真正的嫡传酱酒,体验不上头,口感好的健康纯粮酱酒。仟狮会也在通过模式创新,熟人社交,社群裂变,线上线下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王茅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