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熵:名校的招牌效应——何时走下神坛?(特约授权刊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占春
李占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占春

本文执笔为《之我精神导论》、《量子真相与哲学探略》、《熵的桎梏与绝对世界》作者。

北大清华作为名校,这也没什么好争议的。其实,历史上的中国名校多了去了。自49年北京作为首都,北大清华占尽了天时地利,这才一直独占鳌头至今,这些即是文化和行政因素综合造就的现象。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科大一直独领风骚,几乎盖住了北大清华的芳容,因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华夏大地流行——科学的春天。需要提醒的是,二十余年以来,北大清华在社会及民间逐渐走上了神坛。每每高校录取季,当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时候,就会有新闻说:某地某某考生被清华或北大录取了,县政府或乡政府予以奖励多少多少万元,乡长或县长登门慰问、敲锣打鼓、戴红花、骑骏马等等五花八门,并且强调为本地争光添彩了。话说,其效应和轰动引发的场景,如同跳水小将全红婵初次夺冠那样——让围观者感觉庆幸里夹着滑稽,滑稽里又含着五味杂陈。那么,这些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背后又蕴含什么东西呢?

众所周知,《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节,出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该作品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用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原文开头是这样场景——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范进向他作揖,坐下。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作品中间则这样写道:到出榜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的米,母亲吩咐范进道:“我有一只生蛋的母鸡,你快拿集上去卖了,买几升米来煮餐粥吃,我已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范进慌忙抱了鸡,走出门去。才去不到两个时候,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母亲不知是甚事,吓得躲在屋里;听见中了,方敢伸出头来……原文结尾是这样局面——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张乡绅家又来催着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

当今,考生考上了北大清华,遭遇的某些情形——即如往时中举一般。看来,我们并没有走出“范进中举”以及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的辛辣勾画。话说,中举独一无二、至高无上,那么,清华北大呢?同样如此。因为,相比于其它高校,清北两校是坐在资金投入和人才选拔的金字塔顶端,谁能否认两校的独一无二和至高无上?至于对国家的真正贡献及效率,则是有目共睹或另当别论。

从以上表格数字看,国家对北大清华的资金投放及其自身筹措是绝对俯视群雄的。其实,大学资金的自筹和创收,背后也都是国家意志的集中。平台不一样,或不在一个档次,自然难以自筹或创收。自49年以来,国家花巨资打造清北两校,或为两校打造,其产生一些效益自当情理之中,所谓创收其实是国家的创收。至于自筹,那则牵涉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关联。常言道:近水楼台先得月;京都之外的就只能喝点汤了。

在招生方面,清华北大等名校通常搞提前录取,对各省拔尖生源进行豪夺!消息常常爆出——清华、北大公布各省提前批次录取和投档分数线,并对提前批做简要介绍。对于招生,清华北大是花了血本的,这些各省各市各县的高考状元,即是两校的招牌,用高考状元堆砌的学堂,固然就是高高在上的顶级了。可另一方面,两校的招生似乎又走向了反面。报载,在2017年,清华大学发布的一项政策激怒了许多学生。这两所大学表示,拥有外国学生身份的学生无需笔试就可以入学,只要他们通过了面试。更让人愤怒的是,北京大学看到了清华的政策,并在2020年开始效仿。听到这个消息后,国内学生很不平静。作为中国的顶尖大学,在招收中国学生方面非常严格,即使只有一分是不够的。但是,在招收外国学生的时候,放宽了条件,只要他们有外国国籍,就可以免除笔试,这有点太不公平了。

根据一项权威的数据,1978年到2015年37年间,单单美国硅谷就接收了2万名中国清华北大的高材生。他们在中国学成之后,来到美国留学,然后留在美国,研究尖端的技术来对付中国,太让人痛心了!目前热门的芯片、人工智能领域,美国这方面顶尖的专家,华人占多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曾感叹:北大清华已经成为留学美国的预备班。施一公也在一次会议上发出感叹:今年的本科生有2251名有1670名去了美国。以2019年的统计数据为例,清华和北大分别有1035人和1155人出国留学,大部分学生去的都是美国。学习无可厚非,但是这些学生毕业大部分都留在了美国,比例至少在86%。

有人感慨——对于清华北大学校的建设,国家也是十分慷慨,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拿2023年说,经济形势如此严峻。财政也十分紧张,国家给清华拨款410亿,北大222亿元,两者加起来有632亿,人均拨款在47到69万元。一流的智商,最多的经费,然而清华北大每年培养出的学生大部分却留学美国。看着国家给清北那么多的经费,却成了美国的人才培训基地。有人建议国家将清北经费降低,转移到西北工业、哈工大等高校。我们不要再为美国做嫁衣裳了!

话说,各省如果制定独立的招生优惠政策,高考前100名必须在省内任选学校和专业,并保送硕博连读,坚决取消名校的所谓提前录取等挖墙角动作及手段,彻底遏制对人才的掠夺,那么多的人才尖子放到清华北大,两校能够真正打造出多少真实的栋梁之材?请不要误国啊!既然两校对北京生源照顾有加,那么,就更多多益善吧;既然对拥有外籍的生源青睐,那么,就来者不拒吧;既然,一毕业就奔赴美丽国,那么,就早点开路吧。如此,国人也就不会拿你们当神坛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