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历史上争议极大的人物,连姓氏都不清楚,有说是秦王的远亲,所以姓赢,也有说他是替赵国复仇的赵家人,潜入秦国祸害忠良,最后毁灭秦朝,其实连他是不是太监,也都说不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书上对于宦官太监和阉人,其实是有不同定义的,关于赵国是否为宦官,也一直争议不断,从史书来看,唐代之前,并没有书籍明确指出赵高为宦官,而根据赵高为宦官的理由是,《史记》写道:“赵高兄弟皆生隐宫”。在《史记索隐·蒙恬列传》引刘氏云更是详细的描述为赵高其父因犯罪被处以宫刑,其母被官府罚作奴婢后与他人苟合生下赵高兄弟,继承其父的赵氏,赵高兄弟出生后又被处以宫刑。

而从今天的考古来看,实际上当时的记载可能有误,赵高并非受到宫刑,而是把官字写成了宫字,隐宫和隐官是不同含义的。

隐宫的解释为受到宫刑的处罚,而隐官是种职位,在《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中明确地指出隐官一词不仅指收容刑余者的官府手工作坊,更用来指被收容于隐官的刑余之人。而通过秦王嬴政对于赵高任用来看,很大概率是偏向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书记载,赵高地位卑贱,但是秦王听过他的讲话之后,感觉这人有坚强的意志力和精通刑法,所以破格任用他,甚至做到了中车府府令,而在此过程中,赵高还负责公子胡亥的功课,教他决断诉案。

所以从资料推断,赵高从小的出身不会太差,古代读书可不容易,没有家庭条件,你根本就没有机会去读书识字,更何况是律法方面的知识,即使到今天,律法方面的也属于精英行业。更何况是古代,更何况可以向秦王面谈?

而古代对于宦的称呼,也不一定是指宦官,一些学者认为,对于《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二世曾说“夫高,故宦人也”,和《史记·蒙恬列传》也记载赵高有“宦籍”。有不同看法,马非百认为此处宦人应理解为老师,即赵高曾作为胡亥之师教授其刑狱之学;而宦籍应理解为官籍。李开元认为宦籍是内侍出入宫中的门籍,与赵高是否宦官没有必然的联系。裘锡圭认为“宦”本是为人臣仆的意思,郎官、谒者的官职本是门廊近侍,类似于家臣,故以“宦”称。

历史上还记载赵高有个女婿,名叫阎乐,但是不管怎么说,赵高是不是太监,这人的心确实太坏了,似乎比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太监还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