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境问题观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疫情中某小区的垃圾分类

自2019年7月上海开始垃圾分类以来,垃圾分类在全国普遍开展,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行动,成绩斐然。但以笔者各地出差过程中的观察和拍照,从效果上看,除了上海、深圳等城市垃圾分类取得基本成功,城市环境面貌有较大改善外,北京及全国大多数试点和非试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似乎仍不显著,垃圾乱投乱放、混装混运、垃圾箱脏乱差等情况在许多城市依然普遍存在。

这是为什么的呢?特别是全国各地都花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去购买和摆放了大量的分类垃圾桶、宣传标语,开展了大量工作,为什么实际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呢?

可以从一个笑话说起。

可想而知,对沙漠中的农民来说,他认为有了水龙头,就应该有自来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限于他的“无知”,他认识不到,水龙头里的自来水,需要有一个体系来配合,要有水源地、原水厂、原水管网、自来水厂,输配水管网,二次供水设施,还要有一个完整的下水道,下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必须一个完整的供水系统,甚至还要加上水源地保护系统,才能保证有自来水的供应。但这些,沙漠里的农民是“无知”的,他只认定,有水龙头,就会有自来水。

回到垃圾分类,是不是许多认为“只要有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就会成功”的人,其实,这个想法和上面沙漠中的农民的想法一模一样的。

不仅是个人,实际上,不少开展垃圾分类的地区,整体上的做法,与“水龙头”做法,在实质上并无太大的区别。有一位垃圾分类专业人士,对此发表他的看法和文章“”我们怎样才能走出垃圾分类“试点陷阱”。这里,水龙头变成了“垃圾分类的通用模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这个“垃圾分类的通用模板”为什么没有能够成功,原因是显然的。与沙漠中的农民对水龙头的认识一样,这些地区的政府官员,没有认识到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还需要有分类的标准、细致的考核,财政的补贴,还需要有足够的分类垃圾桶、分类运输车辆、分类收集转运站,干垃圾焚烧厂、湿垃圾处理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厂、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广大居民的真心付出和配合,是每个企业单位的配合和具体实施,政府严格执法和管理服务,是整个社会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的转变。显然,这些内容,不是上面简简单单开几个会就OK的了。

某公司对垃圾分类效果“好不了”的解释

国外如日本、欧美等国的垃圾分类的实践已经成功多年了。相比而言,垃圾分类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现实挑战,也是环境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挑战,更是一个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金石”。只有全社会按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出真正的改变,垃圾分类才可能取得成功并将成效长期保持下去。这也是上海几年前一场“让上海人都疯了”的垃圾分类社会运动的成功经验。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期待更多的城市,通过垃圾分类的成功实施,走上绿色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正轨。否则,就会有人说,垃圾分类,这么小的事情你都做不到,还有什么脸面谈什么那么多的宏大的环保叙事和理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