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授权发布

诸葛夫人揉竹麻

文/兰字尧

三国蜀汉时,丞相诸葛亮重视农耕,把都安堰(都江堰)看作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设置堰官管理,派兵千二百人守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葛亮夫人黄月英画像

每年岁修,蜀汉大臣都要轮流到都安堰渠首工地督导、协调,确保岁修顺利推进。

有一年岁修,诸葛亮当值。往年岁修当值,诸葛亮虽贵为丞相,却总是和堰官、堰工一道,深入岁修工地,排查险情;吃河工饭,累了在工棚歇气。当值完了回到成都,人瘦了,眼圈黑了,夫人心痛得心尖尖都木了,所以这次诸葛亮当值,夫人磨破了嘴皮说服诸葛亮,才得相随到都安堰,照料诸葛亮的饮食起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天刚麻乎乎儿亮,诸葛亮就出门了。诸葛夫人收拾完家务,也出了门。她早就想去看一看成都水源都安堰是怎样岁修,岁修的河伕(民工)怎样辛苦。

诸葛夫人换了布衣,装扮成捡水柴(混杂在砂石里的木屑树枝〉的老妇人,来到外江岁修工地。原来,自李冰建成湔堋(都安堰)后,每年冬春都要维护修缮,叫“岁修”,又叫“修河"。岁修先外江后内江,外江岁修工程浩大。外江岁修时,先断(读短)水,然后深挖主河道,截去支水沙洲,把开挖的主河道的砂石运去加宽加高河岸,在农历年前完成外江岁修后淘修内江及支斗农毛渠。诸葛夫人到了外江岁修工地,只见河床很宽,几十支从各州县征集来的开挖河床漕沟的队伍,同时向河床下面掘进,担着焖满砂石毎挑重百多斤的河伕吃力地从漕坑里冒出来,脚踩乱石后,踏上晃悠悠的用两根木头绑扎成的云梯上,把砂石担来垒高河岸。重往空返,人头攒动,外江河床成了人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葛亮夫妇

诸葛夫人仔细一看,河夫都穿着偏耳子草鞋。偏耳子草鞋经不住砂石的磨损,麻縔子断了,接好再穿;实在接不了,就脱来甩了,扯一把蓑草来把脚包上,继续担着沉重的砂石挑子走云梯。看到这里,诸葛夫人的心酸了,心痛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呀!

放哨(中途休息)了,河伕们三五一堆,或围在一两人深的开挖的漕沟里冲壳子(摆龙门阵),或在岷江右岸的竹林下生火取暖修补偏耳子草鞋。

岷江右岸土地肥沃,一笼一笼的慈竹青翠苍劲,还没有长出叶子的嫩慈竹挺拔直立,插入云霄。一阵河风吹来,熊熊火苗扑向火堆旁边的那笼慈竹,把慈竹笼最边上的一根又粗又嫩的嫩慈竹半人高的地方烤粑了,倒在火堆上,吓得烤火的人四散奔逃。

诸葛夫人恰巧经过这里,她想把倒在火堆上的嫩慈竹搬开,让人们继续烤火。谁知一扭倒在火堆上的嫩慈竹竹竿,被烤粑的嫩慈竹一下子就成了细丝。

诸葛夫人有办法了,她叫人把嫩慈竹截成一节一节的,把截下的竹筒划成四片,然后左手握住竹片的带节隔的一头,放在猛火上烤。等到竹片烤来粑和时,用衣角包住竹片的另一二人,用右手把竹片的另一头掰弯成为细丝,顺势掰弯竹片使成细丝。接着回揉,竹片就成了一把竹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葛亮夫妇

诸葛夫人教河伕把竹麻搓成竹麻縔子换掉偏耳子草鞋的麻縔子,因竹麻利水偏耳子草鞋耐穿了。又教河伕用竹麻把蓑草绑扎在脚上,天寒地冻河伕也感觉不到冷了。

河伕驻地的妇女,眼灵手巧,见衬了蓑草的草鞋暖和,于是用竹麻绳编成了竹麻偏耳子草鞋。后来,在竹麻偏耳子草鞋上用竹麻添编了鞋帮,编成了竹麻“满窝子”。竹麻满窝子不但保暖,而且美观大方,各个层次的人都喜爱,穿竹麻满窝子很快流行起来,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竹麻,因是用火烤揉而成,所以又叫“火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