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再发文:没完了吗你。

6月19日凌晨,张老师终于忍无可忍,在微博上发文称:

“睡前看了一眼微博,突然跟黄渤共情了...... ”

在这句话下面,他配了一张黄渤的表情包。

上面写着“没完了吗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张雪峰就“新闻学事件”后,第六次为此事发声。

原因无他,又一个教授下场了。

01

一波接一波的攻击,别说张雪峰老师累了,网友们都累了。

其实,这两天大家看到的,在微博上的公开回应,也并非张雪峰的第一次回应。

事件的起因其实在5月份。

张雪峰在一次直播中说起了“新闻学”。

一位理科590分的同学要报新闻学,被张雪峰怒怼:

“如果我是他的父母,我一定会把他打晕。”

在直播中,他还表示,闭上眼睛随便报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学好。

张雪峰说这个话的时机有点不对。

或者说,发酵起来的时机很巧合。

正值全国统一高考季啊。

他这样的身份、这样的影响力、这样的发言,无疑会对各大高校,新闻专业的招生工作产生阻碍。

于是,在高考结束后的第一天,张雪峰就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采访中,张雪峰用自己的实际数据表示:

“80%的新闻传播学生,在毕业后是没办法从事本专业工作的。”

虽然,如今大学生毕业不对口就业率越来越高。

但是,80%这个概率,该说不说,还是有点太高了。

张雪峰还用疑问的方式回答道:

新闻传播这个专业,只有在985/211院校毕业的学生可能会有优势。

但是,如今很多二本、三本院校也在开设大量的新闻专业,这是为什么?

不得不说,张老师已经很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了。

正如他曾经很多次说的那样:

我就说到这吧。

尽管张雪峰已经足够客观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了。

还是引发了新闻学教授的不满。

重庆大学教授张小强直接发布长文。

他怒斥张雪峰“害人不浅、误导公众”。

在文章中,他也用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公众表示。

新闻专业并非只能拘泥于传统的媒体就业。

他的学生中,就有去国企的、大厂的、考上公务员的。

这足以说明,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是多样的。

张小强的这番话,无疑让这个“戏台子”搭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时之间,看戏的人挤满了剧场。

只等另一位主角一到,就开唱。

6月16日下午,张雪峰不得不在社交媒体上再次回应:

不针对任何人,任何专业,我只是根据就业情况给建议!

而且他还强势表示:

“孩子找不到工作负责的不是你老师,而是你爸你妈跟自己!”

此言论一处,立即引发了网友们的一致赞同。

这次这场辩论,很显然已经脱离了“新闻学”的范畴,走到了一个更大的辩论场上去。

那就是“选择问题”。

选专业,究竟该选自己喜欢的,还是自己适合的?

选理想的,还是选赚钱的?

大学教授与张雪峰之间,似乎产生了难以填平的沟壑。

而这也是张雪峰与主流教育群体之间,永远调和不了的矛盾。

02

众所周知,这已经不是张老师第一次有这样的争议了。

2016年6月4号,张雪峰在自己的账号上连发两条道歉声明。

一个是齐齐哈尔大学。

一个是哈尔滨理工大学。

前者他说齐齐哈尔大学,会直接给考生发卷子,怕他们考不上。

后者更过分,他说哈工大最厉害,哈理工GP不是。

此话一出,哈理工啥话不说,直接发律师函,要他道歉!

于是,张雪峰分别用文字和视频的方式道了歉。

毕竟,张老师永远都是这么能屈能伸。

毕竟,张老师永远都是只会道歉,不会反省。

之后,张雪峰还在演讲中调侃西南大学兽医专业,并劝学生们慎报这个学校。

兰州大学学生在网上要求张雪峰道歉,只因为他说,考兰州大学的985,不如中部地区的2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老师的嘴,真的像他给哈理工道歉声明中说的那样:

“嘴比脑子快,裤衩跟不上。”

但是,相较曾经张雪峰给几所大学的光速道歉,这次的道歉,张老师明显有点“反骨”在身上的。

他数次公开表达自己对于“新闻学”的观点。

但是,他只辟谣了“针对新闻学”的谣言,却没否认“新闻学不适合报”的说法。

幸运的是,在这场“战斗”中,张雪峰一直没有处于下风。

只因为他说的那句话:

“我出身普通老百姓。”

网友们认为,相对于一些“假大空”的发言,张雪峰的经历,明显要更有说服力。

1984年,张雪峰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这座城市很小,也很穷。

那时候,整个东北重工业缓慢没落,波及到的,不止它一个城市。

一个城市的状态,决定了城中小家的生活水平。

那时候的张雪峰一家,甚至连一套自己的房子都没有。

80年代的齐齐哈尔

数年的时间,张雪峰父母只能带着儿子租房居住。

一张大炕,能睡3个人,甚至更多。

但是小小年纪的张雪峰看着那张炕,却不由得想到:

难道以后我娶了媳妇,也要让媳妇和我一起挤这个大炕吗?

从那时起,张雪峰的心中,就种下了一颗种子。

作为纯正的东北人,张雪峰有一张能说的嘴。

他曾经想做主持人,但最后却因为家境没能如愿。

于是,他退而求其次,选择成为了一名老师。

而这个职业的选择,还得从他初中班主任说起。

上初中时候的张雪峰是个“万人嫌”。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不喜欢他。

甚至,他的班主任朱建军,还在家长会上指着张雪峰和其他家长说:

“谁家孩子要是和那个小子玩,就废了。”

但是同样也是他,在十几年后再次见到功成名就的张雪峰时,却说了这样一句话:

“张雪峰有今天,我一点都不意外,他应该更好。”

根据张雪峰自己所说:

“朱老师是唯一一个,认为我长大后能够成才的一个人。”

尽管那时候,几乎人人都觉得他是个大麻烦。

师者,传道解授业解惑,朱建军做到了。

于是,十几岁的张雪峰也学到了。

中考那年,张雪峰第一个出了考场,成绩是全县第16名。

进入高中的三年,张雪峰的成绩更是起起落落落落......

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第八,第一次期末考试第四。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月考,全校第355。

高考,全校第60。

不得不说,张老师这成绩,都赶上心电图了。

到了选择大学的时候,张雪峰的目标也很明确。

不留在省内,东北都不考虑

最后,他选择进入了郑州大学。

就是如今河南省内那所唯一的一所双一流211大学。

张雪峰本科学习的专业叫给排水专业。

但是张雪峰对未来去“自来水公司”上班没有一点兴趣。

毕业后,他去了北京。

其实,从他的“行踪轨迹”来看,张雪峰的目标一直很明确。

要去更大的地方,要去最大的地方。

他曾经尝试了很多职业。

炒股,卖汽车,送牛奶。

最终,他将自己定在了“考研辅导”的办公室里。

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学历再怎么优秀,该吃的苦还是得吃的。

2007年的时候,北京的房价其实高的还不算离谱,但是“北漂”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为了节省租房的费用,张雪峰选择把家安在了办公室里。

每天,等同事们都走光了,他就在办公室的桌子上搭一个简单的铺。

枕着毛衣,盖着棉衣,这样的“被窝”,张雪峰睡了一年。

“考研辅导”这个工作不好做,几乎没人能在这个行业做出成绩。

但是张雪峰做到了。

为了课堂效果,他登上研招网。

500多个专业,2800多个院校。

分数线、调剂、科目、政策、复试、录取率。

那时候的张雪峰,将这些数据,一个一个从研招网上,汇总到了自己的电脑中。

慢慢地,张雪峰在业内,也有了不小的名气。

2016年6月,一则《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火遍网络。

视频中的主人公张雪峰,也正式成为了考研辅导届首屈一指的领军人物。

大量的活动、讲座、签售会纷纷找上了他。

张雪峰的朋友说他:

“老张,你到这个份上,你也该火了”

张雪峰调侃自己,那时候每天一睁眼就要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在哪里?”

有时候一天之内,他最多要讲八场。

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半,水米不进的张雪峰,常常在讲座结束后,自己悄悄找个角落,扶着墙壁来缓解饥饿和疲惫。

尽管工作是忙碌的,但是台上的张雪峰永远是精神饱满,段子频出。

幽默夸张的教学风格十分受当下年轻人的欢迎。

但是,那张口无遮拦的嘴,着实也给他添了不少麻烦。

例如,他就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过。

只因为他在综艺节目中说,自己最不喜欢员工一张口就问五险一金的问题。

03

再比如这次。

在经历了整整两天的对线之后,张小强教授从容退场。

挥一挥衣袖,删去两条引发舆论战的动态,不留下一丝云彩。

不愧是新闻传播学的教授。

这一套,算是被他玩明白了。

而继张雪峰说自己“离被人搞不远了”之后,一位厦大的新闻学教授也下场了。

这位邹教授说的话,倒是没有那么剑拔弩张。

他直言,要对新闻专业有信心,但是也要谦卑的接受他人的建议。

如果新闻传播自己行,那一万个张雪峰说不行,也没有用。

在文章中,他还邀请张雪峰来厦门,请他吃沙茶面。

而张雪峰的反应:

“逐渐离谱......”

“突然跟黄渤共情......”

一切不言,尽在省略号中。

对此,网友们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现在的学者都执着于理想和概念,不在乎普通人真正的在乎。”

“我是底层,站张雪峰。”

“我说有些人别太搞笑了,允许张雪峰‘说实话’就不允许新闻人为学科发声了嘛,真是强盗逻辑。”

如此看来,战局依旧胶着,网友们的观点,两极分化的厉害。

但是张老师应该不会“被人搞”了。

张雪峰说了很多超越底线的话,但是他为什么能活跃到现在。

他曾在《演说家》的舞台上,和一众业界大咖以及商界精英对阵时说: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500强企业,都和你说学历不重要,但是他们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生!

通过嘉宾们愕然的表情,我们知道,这不是节目效果。

在张雪峰的课上,他最常表达的观点是:

我们没得选。

不是所有人,都只能走一条路。

但是大多数人,只有一条路。

他总是用最幽默的语言,告诉学生们这样残酷的现实。

然后用最残酷的语言,告诉学生们最现实的道理:

要先吃上饭,再想别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