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追云记#

第019期

作为世界遗产大省,云南拥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保护区、中国南方喀斯特之石林、澄江化石地、红河哈尼梯田5项世界遗产,占中国总数量的约1/10。

追云记” 推出#云南的世界遗产地#特辑 , 将带您领略云南这5个独具魅力的世界遗产地,今日推出的是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这是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让我们一瞬穿越5亿年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视频↑)

位于云南省玉溪澄江市

美丽的抚仙湖畔的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是很多小朋友很爱去的一个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这个神奇的、令很多人流连忘返的博物馆,能带我们穿越到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进而窥探地球生命演化进程中的故事。

5亿年前,澄江这片土地是一片汪洋大海。这里生活着一种外形像鱼的动物——昆明鱼,它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脊椎动物,被称为“天下第一鱼”,也是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凤娇昆明鱼化石修复图

“作为地球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昆明鱼是我们人类5亿年前的祖先。人类身上的核心器官,它都具备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原馆长,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陈泰敏介绍。

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以北的帽天山上,便是澄江化石群首发点所在地,首先发现者是古生物学家侯先光教授。侯先光教授是“中国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者和研究奠基人;2006-2010年任国际古生物学会副主席;云南大学特聘教授;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原主任。

1984年7月1日,经过多日的艰辛挖掘后,在云南晋宁、澄江一带做野外考察的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侯先光,在帽天山首先发现了澄江生物化石群,开启了对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研究的全新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澄江化石地在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里

复原了当年侯先光教授发现化石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侯先光教授发现的纳罗虫化石

澄江动物化石群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该化石群的发现被世界科学界称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2009年10月,该发现被我国科学家遴选为新中国科技60周年60大科技成果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侯先光在野外工作

1997年,云南省政府将帽天山及其周边18平方公里列为自然保护区。2001年,帽天山被批准为国家首批地质公园……

距侯先光教授发现澄江化石地后28年的同一天——2012年的7月1日,从俄罗斯圣彼得堡传来喜讯,经过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投票表决,认定中国“澄江化石地”是地球生命演化历史的杰出范例,符合世界自然遗产标准,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没有古生物化石自然遗产的空白。“澄江化石地”不仅为云南又增加了一张世界名片,还成为中国第一个、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众多的地质证据代表了化石保存的最高质量,展示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完整的记录

澄江化石地申遗历经8年,其中也凝结了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原住建部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永宁和他同事的心血。

在全国9项自然遗产的申报中,梁永宁就参与了6项,云南的3个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石林)”、“澄江化石地”,都是梁永宁担任的申遗专家组组长。云南三大申遗项目的成功,他都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永宁教授参与澄江化石地申遗工作

“全世界纯化石类遗产不足10项,澄江化石地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最好的例证,至今地球上无法找到软体化石如此精美、种类如此丰富且保存如此完好的代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化石群。”梁永宁说,“截至目前,澄江化石地的科考价值都将是其他化石类遗产无法超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采访梁永宁教授(左)

“地球生命从海洋到陆地,陆地到天空,形成了今天这么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这个过程非常的漫长,其中有几个我们叫做关键事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是其中之一,要是没有云南帽天山为主的澄江动物群化石,我们怎么能知道五亿多年前寒武纪时期海洋里发生了什么事?”梁永宁教授说。


追云记”是由云南省文化馆与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创立的一档以新媒体创新方式、对云南文化和旅游进行多维立体的宣传推广为主的融媒体栏目,挖掘云南有趣的人和事物,以新奇、奇特的角度呈现更加有趣的云南特色。用新视角展示云南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富多样性,让更多游客感受云南人文风物,开启七彩云南的心动旅程。

【#追云记#栏目】

出品人:和亚宁

总编辑:孔维华

总编审:李晓风

监 制:郭维平 尹 凡 卢 钢

技术监制:何 寰

制片人:陈 燕 胡 滨 武志敏

策 划:王 凡 盛雪梅 杨维涵

统 筹:盛雪梅 杨维涵

编 辑:余应木 马丹妮 苏克胜 刘星邑

赖长宇 刘发有 潘诗雨 蒋湫妍

宣推统筹:赵小强 彭明辉 杨维涵

直播统筹:杨 锐 赵小强

宣推执行:孙安然 江雨微

技 术:叶丹丹 施佳伟

制 片:邱黾勉

指导单位: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出品单位:云南省文化馆

云南广播电视台

【本期】

总编导、执行制片人:盛雪梅

编 导:王 磊 杨维涵

摄 像:周卫平 刘 飞 刘 聪 盛夏雨

剪 辑:王 磊

微信撰稿:杨维涵 盛雪梅

编 辑:杨维涵

审 核:王 凡 卢 钢 盛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