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宁愿花20000块钱买日系摩托车,也不愿意花1000块买中国摩托车”。

一位越南网友在社交平台的分享,赢得数万点赞。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制造”在越南遭遇滑铁卢,短短4年时间,市占率便从90%跌至1%,口碑一落千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南是目前全世界摩托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没有之一。

越南目前的人口接近一个亿,摩托车的保有量接近5000万,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是名副其实的“摩托车上的国家”。有人戏称:在越南,可以没有情人,但绝不能没有摩托车

前段时间,越南官方媒体刊文称,越南本田摩托车出厂超过3500万。本田越南公司成立于1996年,不到30年的时间,出厂的摩托车数量累计就超过3500万辆,市场可谓巨大。

就在日系摩托车在越南市场春风得意的同时,还有谁记得中国摩托车也曾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

事实上,中国摩托车曾是越南市场的霸主。

在2000年之前,越南摩托车市场上占有率最高的是日本品牌。

根据越南相关数据显示,在1998年的时候,日本品牌的摩托车占据了越南98%的市场。

不过,日本企业生产的摩托车最大的弱点就是:价格太高

当时越南市场上的日本摩托车售价大概在2300-1800美元,而韩国摩托车售价在1500-1800之间。

以100cc弯梁摩托车为例,在1998年的越南,一辆日本品牌的100cc弯梁摩托车售价高达2100美元。

过高价格,高昂的利润,让当时的中国摩托车厂家看到了商机。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摩托车市场基本形成了“三分天下”的稳定局面,根据地域划分,南边是广东摩托,东边是江浙摩托,西边是重庆摩托。

广东摩托车企业的代表就是赫赫有名的豪爵,除了豪爵还有新大洲和五羊,广东摩托车企业多选择和日本车企合作,比如新大洲本田、五羊本田等等。

江浙摩托车企业的代表就是江苏国威以及浙江春风、浙江钱江,江浙摩托车企业的自研能力相对比较强,比如浙江春风就是研发摩托车水冷发动机起家的。

重庆摩托车企业的代表就是力帆、宗申和隆鑫,这其中尤其以重庆力帆最为出名,毕竟力帆集团创始人尹明善老爷子曾搞过多年的足球,重庆力帆足球队也曾是中国足坛的一支劲旅。

到了1995年,国内摩托车市场的竞争到达了白热化,而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为了环保考虑,开始准备限制摩托车,这使得中国的摩托车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了越南。

以力帆集团为例,早在1996年,力帆集团掌门人尹明善就已经敏锐的察觉到越南可能是力帆的新增长点,于是从1996年开始,力帆集团对越南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尹明善发现,尽管当时日本摩托车占据了越南98%的市场,但是日本摩托车价格太高,中国摩托车企业完全可以在越南市场与日本品牌“拼价格”。

不过尹明善并没有单独行动,而是联合了当时重庆的几大著名摩托车品牌:嘉陵、宗申、隆鑫一块进入越南市场,当时重庆这几大摩托车品牌给越南经销商的价格为700美元/台,而越南当地经销商的售卖价格为1200-1300美元。

巨大的价格差距,让中国车企一下子就从日本企业手中抢到了不少市场份额。

1999年,越南出台了一项政策,允许摩托车进口85%的散件在越南组装销售。

这毫无疑问更加刺激了正因为全国各地“限摩令”导致市场萎缩的中国摩托车企业进入越南。

毕竟在当时一辆125cc的摩托车在越南的批发价为700-800美元/台,而利润则能达到100%。

广东系和江浙系摩托车企业也纷纷进入越南市场,越南摩托车市场的价格战进一步蔓延。

仅用不到3年时间,到了2002年,中国摩托车企业就彻底的侵吞了日本车企的市场,在越南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了90%。

而日本车企也只能依靠一些高端摩托车“苟延残喘”。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中国摩托车企业在越南最辉煌的时刻,也是中国摩托车企业即将落幕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三年的价格战,中国摩托车企业成功的将越南摩托车价格降低到了批发价平均300-170美元/台。

这让中国摩托车遍布越南大街小巷的同时,也让越南想要扶持本国摩托车制造业的愿望落空。残酷的价格战虽然让越南购买摩托车的老百姓受益,但是也“干掉了”越南本土的摩托车企业。

于是从2001年开始,越南相继出台了越来越严厉的进口摩托车限制政策。

2001年,越南突然提高进口摩托车散件的关税,并且实行了配额制度。

2002年1月,越南又提高了进口摩托车整车关税,提高幅度高达100%。

到了2003年,越南又直接规定,如果外国企业不在越南设厂,那么就不允许在越南销售摩托车。

而为了在越南销售自家产品,大量中国企业在越南设立了摩托车加工厂,仅重庆就有20家摩托车企业在越南设厂。

这么多中国企业在越南设厂,必然面临非常强大的竞争,于是中国摩托车企业之间开始了更加“血腥”的价格战。

最惨烈的时候,力帆在越南销售一台摩托车的利润只有30元人民币,而两年前的2001年,一台摩托车的利润是300美元。

中国摩托车企业在越南“自相残杀”之惨烈,让新华每日电讯都感叹,中国摩托车企业在越南把摩托车卖出了废铁价

而这一恶性价格战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由于利润太低,当时在越南的中国摩托车企业根本在越南谈不上什么售后网点布局,甚至干脆就对售后不闻不问。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只能偷工减料,大肆使用质量更差价格更低的零件。

实话实说,一台摩托车只赚30元人民币,这点儿钱怎么可能去管什么产品售后。

别说售后了,这样价格战使得中国摩托车企业开始大批离开越南,首先是广东摩托车企业和江浙摩托车企业陆续退出越南市场,之后重庆摩托车企业,最后只有力帆在2004年之后还留在越南。

这些撤出越南的中国摩托车企业自然更不可能管什么售后。

这样一来就让越来越多购买了中国摩托车的越南民众发现虽然中国摩托车价格只有日本摩托车的25%-35%,但是使用寿命也只有日本摩托车的1/3到1/4。日本摩托车可以用10年,而中国摩托车只能用3、4年。

甚至中国摩托车相比日本摩托车油耗更高,毛病更多,平均几个月就要大修一次,而且还找不到专门的维修点,甚至越南当时还出现过中国摩托车跑着跑着车架断裂的新闻,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声誉。

那么,这个时候日本摩托车企业在干什么呢?

日本摩托车企业在忙着收购中国摩托车企业,比如日本本田就陆续在中国收购了新大洲以及五羊,铃木则选择与豪爵合作。

日本摩托车企业与中国摩托车企业的合资(收购)极大降低了日本摩托车的成本,而日本的质量管控体系而保证了即使是合资厂,也能保证产品质量。

与此同时,日本摩托车企业开始下大力气布局越南的售后和维修网点,开始在越南选址建立工厂。

就这样,日本车企在2005年前后成功推出了1000美元-800美元的低端摩托车,成功的让日本摩托车和中国摩托车的价格缩短到了只有500美元的差距。

而由于在越南的中国摩托车拉胯的质量和约等于没有的售后,使得越来越多的越南人不愿意选择中国摩托车。

即使是口碑相对好点的重庆力帆,到了2013年,在越南的市场占有率也已经萎缩到了只有3%。

而到了2018年,更是剩下可怜的1%。

根据越南通讯社的消息,2021年越南摩托车销售榜前五的品牌分别是本田、雅马哈、SYM、铃木和比亚乔。

其中本田占有越南80%的市场,剩下20%的市场由雅马哈、SYM、铃木和比亚乔平分,力帆的市场份额已经低于1%了。

这其中只有比亚乔是意大利品牌。其他都是在越南设厂,属于合资企业,其实真正的品牌是越南本田、越南雅马哈……

事实上在中日摩托车企业在越南角力的这小20年时间里,越南其实对外国摩托车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并没有区别对待。

而中国摩托车企业确实是在产品质量、技术先进性和售后服务、工厂的品控上被日本企业打得一败涂地。

日本摩托车企业即使后来在越南建厂,由于管理水平更高,越南日本工厂的良品率也要远远高于力帆在越南的工厂的良品率的。

更令人痛心的是中国摩托车企业在越南不仅在竞争中被日本企业打得落花流水,而且还给越南消费者留下了“中国摩托车质量低劣、骑中国摩托车很丢人”的刻板印象,中国摩托车的口碑完全已经是臭大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