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澜昌

布林肯访华前说主要是建立沟通渠道,但是他没有说最想说的话,那就是建立“类似冷战时期美苏管控危机的机制”。这话他说过了,但是真要来北京了,就觉得说过头了。好不容易争取到访华,却来升级中美危机感,恐怕他也觉得失仪。但是,我们要清醒,高度警惕,凡事预则立!我们不希望“冷战”,但是也要有所准备,万全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美国对华的“冷战”准备,也可以透过坎贝尔的话体现。白宫印太事务官坎贝尔,是拜登团队制定对华政策三号人物。

他最近的公开演说称,现在美国并不再要企图去改变中国,而是要想方设法保留保存维护现在美国主导的体系。

这么一句话,首先,实际上拜登的团队与中国交手三年,承认中国的实力在上升,尽管他们还想“从实力地位出发”,居高临下压制中国,但是力有不逮了。第二,也是关键词,就是不再企图改变中国。这话其实就是表明“改变”失败了,不再做“改变”的梦,因此,美国对华政策,就要大幅调整,从“改变”调整至“不再企图改变”。第三,好了,不要再想“改变”中国,就是放弃了,那么放弃以后怎么办呢?战略重点收缩了,变为要保护美国“主导”的这样一个体系,就是还是要当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一成立,“改变”中国,就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支柱,杜勒斯政府明确提出“和平演变”的策略。那时,毛主席高度警惕,美国要能够下手的地方不多。改革开放后,他们以为机会来了。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和全球全方位接轨、接触,尤其是也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美国战略家其实有争论,一派坚决压制中国经济崛起,不给“最惠国待遇”,不许入世贸;另一派则以为高明,指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中产阶级壮大了,自然民主要求增加,逼着中国的列车往美式民主体制的轨道行驶。后者,符合美国资本阶层的利益,实际上他们也赚得盆满钵满。邓公的伟大,就是深谙“欲取之必先予之”和韬光养晦的古训,不怕你来中国赚钱。于是,才有中国的今天。

坎贝尔,原来也是要“和平演变”中国的吹鼓手。可是,现在清醒了。他说不再想改变中国,

也就是说不再想和平演变中国了。他明白,这个策略失败了。所以,对华政策要大转弯。要“冷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笔者还想起那个汉奸余茂春,他在特朗普时期给国务卿蓬佩奥当师爷。他给蓬佩奥出了一个什么主意呢?就是“反中国执政党不反中国”。他这个策略蓬佩奥接受了,蓬佩奥在好几次演说,甚至他在下台以后他都继续去宣传这个所谓的对付中国的策略。

余茂春是汉奸,对中国的的确确有所了解,所以自以为得计。他给美国佬提出这样一个策略,

无非是想分化打击。第一个想把中国和中国的执政党区别出来,跟中国人民区别出来。第二个更重要的,他想吸引这个中国资本的力量。现在中国实行的是混合经济体,鼓励私人经济的发展,所以现在中国私有经济私有资本是非常强大的。余茂春就想争夺这部分人。另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知道中国有很大很多数量的“公知”,他们当中不少是“收钱消灾”,为美国的那一套去张目,利用我们国家的一些弊端、一些没有做好、不完善的事务等等,去挑拨一般社会基层群众对政府不满。可是,余茂春对中国的发展形势完全误判,对中国的国体政体也是一知半解。结果,蓬佩奥下台了,这一套就扔到垃圾桶了。现在,坎贝尔当然是再踩上一只脚。呜呼!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