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人,还是培养人?

经常有管理者问,说现在的90后、00后越来越不好管理了。

我苦口婆心,掏心掏肺讲道理,希望激发对方的善意,希望对方能够有所改变,在未来职业发展中,越来越好。

哪知道对方非但不领情,还一脸不情愿。真不知道自己这么辛苦图个啥。

而且,有的年轻下属,总是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每次遇到事儿,都跑来找我求助。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救火队员,哪里有问题,就跑到哪里救火。

我忙的团团转,下属还一脸无辜。我感到特别痛苦。特别心累。不知道该怎么办?

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有一个理念,管理者的任务不是去改变人。

而是要知人善用,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花时间选对的人,就永远在带错的人。

什么意思呢? 不同的人,适合的成长路径不一样。  对着石头浇水,一万年也不会开花。人对了,事才能成。

下属玻璃心,怎么管?

经常有管理者会问,如何识人用人?

有这样一个标准分享给大家:能扛责,能扛事儿。有胆量做出决定,并且不推脱。而这样的人,没有玻璃心。

每当看到值得培养的孩子有玻璃心时,我就感觉特别痛苦。我特别希望对方能有更大的发展。但一个人但凡有玻璃心,就很难打破自己,发展也就很有限了。

什么是玻璃心?很多人理解,是脆弱,是自卑,是敏感。说两句就哭,骂两句就走,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只能听得进表扬,稍微批评一下,就立刻闹情绪,影响到工作。

玻璃心的背后,其实是ego,是自我。一个玻璃心的人,会誓死捍卫自我,封闭在自己的安全壳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没错”,“我都想到了”,“我很周到”,“我是对的”,“我有经验”,“这个我懂”。这种情绪和反馈,在我看来,是阻碍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巨大障碍。

一个没有玻璃心,一个心中“事比我大”的人,才能够快速成长。保持空杯心态,心态越开放的人,事业上,才越容易取得成就。

那么,如果同事有玻璃心,该怎么办?

我们面对的被管理者变了。这一代年轻人是生长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互联网是反权威的,在互联网环境下,所谓权威,最容易翻船。

如果你面对的是新一代人群,那么你的管理方式就要随着时代而改变。

老一辈会跟我们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新一代年轻人更愿意相信,我得遵从内心,快乐工作。

“赞美”是这个世界成本最低、回报最高的美好。

为什么下属,总是理解不了老板的意思?

很多管理者,失去了管理最基本的耐心,他们最喜欢说的两句话是 “你看着办吧,我相信你。” “不要再让我说第二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言外之意:我说一遍,你就应该明白我的意思。我一个眼神,你就要读懂我想要表达的。我一句话,你就要懂背后的100句。

很多紧急任务,就这样在仓促之中,将命令传递给了员工执行。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他们听懂你说的话了吗?再或者说,他们听进去了吗?

有些管理者甚至有个迷思,觉得这句话能显示管理者气势——“看我多么干净利索说一不二”。

但说实话,这根本就不算什么有效沟通,这更像是要求员工学会…… 读心术?

理解的偏差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员工所具备的格局,所拥有的信息量,他们认知的基础,跟管理者是有差距的。

管理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你永远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你自己。你通过改变自己的方式,改变别人。

— THE END —

本号致力于分享“领导力、团队与职场”相关内容,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