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6月16日讯 (记者 郝亚松)6月16日上午,济宁市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济宁实践有关情况,介绍济宁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立足济宁优势,打造亮点品牌取得的新成效。

济宁市现有51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50个,少数民族人口5.2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62%,其中回族4.26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81.6%。少数民族万人以上县(市、区)1个即任城区,少数民族村5个,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分布,总体上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全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高峰期达1.1万余人,主要来自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以回族、维吾尔族和藏族居多。济宁现有民品企业2家(嘉祥县山东圣润纺织有限公司、曲阜市山东东宏管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才中学、嘉祥县职业中专分别设立了新疆高中班、中职班,山东省济宁卫生学校设有西藏班。

近年来,济宁各级统战民族工作部门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定位,立足济宁优势,打造亮点品牌,推进全市民族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坚持文化浸润创品牌,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济宁市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在全社会大力开展“滴灌式”“精细化”的认同教育,不断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浸润”品牌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宗教工作十大品牌。立足“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每年实施“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多项活动”的“1+N”宣传宣讲,策划开展特色活动,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推送报道,有效扩大宣传面,提升影响力。创建了2处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处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1处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开通“民族团结号”公交专线15条,投放公交车76辆,游艇、轮渡各两艘,每日行驶里程9860公里,运送乘客11870人,搭建起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移动平台”。配合省民族宗教委做好北京“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展示体验项目布展工作,让各族群众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济宁市根据全市“大杂居、小聚居”民族分布特点,实施民族团结“和融”行动,推进各族群众嵌入式融合发展,积极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平台,努力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开展“红石榴”品牌创建工作,全面推进“红石榴品牌”创建融入镇(街)、村(居)社会治理,融入学校与企业,建成“红石榴”品牌社区14个,“红石榴”主题公园14处,实现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平台全覆盖。

加快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加快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标,推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民族村整体提升行动,针对民族村不同特点,因地制宜、突出优势,重点扶持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及民族特色旅游产业,先后投入600余万元扶持建成了3个特色种植基地,5个养殖基地。对于民族村居,投入扶持资金400余万元,开工建设了30余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建道路18条,铺设下水道5处,绿化美化民族村9个。对于城市民族社区,协调50余万元,对学校、公园、养老等配备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先后举办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观摩学习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暨乡村振兴战略培训班,召开“乡村振兴战略”经验交流会、乡村振兴示范民族村创建工作座谈会,引导激励各民族村拓宽思路,打造自身亮点品牌。截止目前,全市民族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