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心理学考研备考,宝藏QQ群:710706673

第14年勤思越来越好,感谢大家一路的相遇、相伴和相互成就!

各位考研人!

你们是不是希望自己能笔不耕辍的刷题几小时不停歇?

是不是希望自己能无痛背书依旧激情满满?

我们可爱的娜娜老师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享自己长久保持学习和工作激情的原因和方法,我说谁都不能错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Nana老师自己在考研备考期间从7月16日到考研笔试这五个多月的时间,只休息过半天,出去买了一双鞋,且遇上瓢泼大雨,当年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工作后,一开始备课能备到凌晨四点,七点多起床去上班,疫情期间上课每月最长时长达每月40天(上午下午算是一天,晚上继续上三小时算0.5天,40天就是这么算出来的)!一个月休息两三天的情况很普遍!

细究背后的原因,结合社心的知识,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心得

内部动机

首先我觉得做这些事情,要有一个很强烈的动机,尤其是内部动机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动机对于行为激发、维持都是非常重要,曾经有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院子里的孩子们经常在上夜班的邻里白天休息时嬉戏喧闹。大人们一次次劝告和屡次的干涉都没有解决问题,因为孩子们一旦玩起来就把吵闹会影响别人的事忘得一千二净。偶然来访的心理学家为他朋友找到了一个治理孩子吵闹的方法。结果神奇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一方法是将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孩子们,谁的叫喊声越大,谁得到的钱就越多。结果,有些孩子得到5角钱,有些得到2角钱,有些只得到5分钱——自发的游戏变成了“工作”。等到孩子们被吸引到金钱奖励上之后,孩子们突然发现,钱给得越来越少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希望不公平的对待会被改变、得到的钱能够重新多起来。但结果是,奖励被彻底停止了。哪怕叫翻天,也没有人再得到一分钱。孩子们感觉受到的对待更加不公正。没有报酬的工作是没有人做的。“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喊叫?”至此,孩子们对大声喊叫完全失去了兴趣,原来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这就是社会心理学里面的过度理由效应,也就是教育心理学的德西效应,指附加的更有吸引力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

这个概念在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坚持内部动机的个体是不容易被改变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但是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动机之后,外部动机和条件是容易被改变的,就容易改变态度和行为。

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工作态度!

虽然态度和行为的关系非常复杂,但是很多时候,态度是和行为保持一致的,如果有积极的态度,就很有可能表现出积极的行为。根据认知失调理论:你选择了你就会喜欢,否则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冲突,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认知失调会让个体产生心理压力、紧张、焦虑、不愉快,会导致态度或行为的改变。

情感——热情

热情是个体对人、事、物等肯定、强烈、稳固而深厚的情感体验。热情是一种高级情感,其中含有意志成分,对人的思想和行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较长时间内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方向。阿希通过实验证明热情和冷漠是印象形成中的中心品质,这个研究是放到《改变心理学四十项研究》里面的。

对于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也是非常重要,做一件事情首先对它是肯定的,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考研也好,工作也罢,包括日常生活,都是需要去克服困难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你还热爱你所做的,结果多半不会差!

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他认为,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班杜拉强调自我效能感是成就活动的一个重要维度。

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有成败经验,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情景条件。坚持做一些事情,总会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可以增加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本身也会形象行为的选择,这就是正性的循环!

总之,满怀激情地做一件事情并不难,不管做什么,先行动起来,在做中寻找意义和价值!

勤思集训:|

勤思网课:| | | | | | | | | | | | | | | | | | | | |

勤思资料:| | |

勤思服务:||| | | |

勤思小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