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素质教育,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跟应试教育对比起来看。所以,无非就是少做点语文、数学题,多开展一些音体美的活动。好像学生学点艺术,就等同于素质教育了,其实不然。
首先看看百度百科对素质教育的定义: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看完这段抽象的描述,你可能依然不明白,或者觉得离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太遥远。所以,还需要进行解析,把基本素质拆解转换成能落地的一些基本能力。这些能力是每个人自我发展和适应社会所必备的。有哪些?我认为之前一篇文章中提到的Liberal Arts就很有参考价值。
Liberal Arts(自由技艺)的核心是:批判性思考、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能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找到对应点。
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也是个大词,所以还需要继续分解细化。
批判性思考是一个提出疑问、搜集证据、分析推理、得到结论的过程。
提出疑问
小学数学课堂以情境和问题串展开。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基于情境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然后才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所以,每一堂数学课教师都在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搜集证据
小学数学中的收集证据可以表现为:发现数学信息和数据意识。
发现数学信息
在数学课堂上,当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接下来需要从情境中找到、甄别和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通过这样一个环节,为下一步分析问题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得到提高,好奇心、想象力得到发展。
数据意识
数据意识是11个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形成数据意识能让学生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分析推理
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含三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数学的思维在小学阶段表现的素养之一是“推理意识”,即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包含了:
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
通过简单的归纳或类比,猜想或发现一些初步的结论。
通过法则运用,体验数学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过程。
交流能力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形式丰富的交流提升交流能力。包含但不限于,师生问答、集体展示、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
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发展运用数字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
由此可见,课程标准中不单单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将其扩充。在一个完整的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建立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以数学的思维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的基本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
对于小学数学老师,仔细研读和领悟课标,认真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就是在践行素质教育。
对于学生,他们的素质和数学素养是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对于家长,知道提高孩子是素质可以从数学学习入手,但并不是多刷题或者超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