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积极主动的员工都在别家公司,而我的员工给足钱也干不好事?”

激励无效,怎么办?

今天,我们试着从大家遇到的各类问题中,提取出激励的底层逻辑给你。

钱和钱是不一样的

钱和钱之间也是不一样的,什么意思?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了"双因素理论",把福利待遇分成两个部分:"应得的"和"太好了"。

具体怎么理解?

新员工入职的时候,你跟他介绍,我们公司提供饮用水,你可以随便喝。他不会觉得"哇!这家公司福利太好了,可以免费喝水。"

正常公司都有,他会觉得这是应得的。你有,很正常,他不会感激;你没有,他觉得,"什么破公司,太抠门了!"

但是,如果你说,我们公司冰箱里的牛奶可以随便喝,如果想喝拿铁、冰美式,可以用咖啡机和制冰机自制,他可能就很开心,一天省了一杯星巴克,四舍五入一年也多了小1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牛奶咖啡茶,也没关系,但有了,他就会觉得太好了,公司福利不错。

"应得的"待遇,被称为"保健因素",不可或缺,少了还会被骂。

让人觉得"太好了"的福利,叫做"激励因素",没有也没事,但有了可以备受鼓舞。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真正产生激励作用。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想要了解每个人的标准,具体到个人激励层面,就逃不开一个你一定耳熟能详,但不一定会真正用到精髓的理论。

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

  • 生理需求,活着。
  • 安全需求,安全地活着。
  • 社会需求,有归属感地活着。
  • 尊重需求,在群体里获得他人的尊重。
  • 自我实现需求,充分活出自我意志,释放潜能。

人们解读马斯洛需求的时候,常常看到一个从底层到顶层需求依次递进的三角形结构图。

这可能会让人陷入一个误区,以为是从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需求挨个来满足和实现的。

但实际上,这五个需求并非依次出现,而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可能在不同阶段对不同需求的迫切性会有不同。

对于追求强烈自我实现需求的人,上层实现了,底层甚至是可以牺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些年,你或许听过这个故事。

顺丰上市A股,在深交所敲钟的时候,很少露面的顺丰创始人王卫身边跟了一名不同寻常的敲钟嘉宾,是顺丰的一名快递小哥。

当年,这名小哥骑车不小心与一辆轿车剐蹭,道歉后被车主辱骂殴打。

王卫得知后,在朋友圈公开声明:“如果这事我不追究到底,我不配再做顺丰总裁!”

这样对底层员工的关心与尊重,让顺丰拥有越来越多高素质的快递小哥,形成了品牌护城河。越是小人物,越需要被尊重。

仅仅是收入比别家快递高,固然会吸引更多的小哥来顺丰,但不足以激发快递小哥的善意,用心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但是,发自内心地关注和尊重小哥,他就会觉得“太好了”,人微言轻的他,被看见了。遇到难缠的客户,也会有底气去遵守和维护品牌的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忍让。

单单强调顾客是上帝,而不重视员工内心的感受,他就会很分裂,人前假笑,人后沮丧,带着怨气工作,一定是打折扣的。

让员工挺直腰杆做人,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的价值,对于服务业尤其重要。但是,给底层员工尊重,这样的激励虽然成本不高,但能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优秀的管理者
都很擅长让别人感觉重要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善意。

员工不是产能的工具,激发善意,就不能站在员工的对立面,而要主动走到他们的同一侧一起展望:

原来你要去这里,来,我们刚好顺路,我带你一起去。

实现了对方的目标,顺带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真正地尊重和关心具体的人,让员工体验到自我价值感非常重要。

前些日子,胖东来的老板带着员工在西北团建的照片广为流传。于东来为大家烧烤,坐在地上吃饭,甚至被当山羊跳,"不像一个企业老板"。

胖东来超市身处三线城市许昌,却能入选哈佛商学院MBA案例,吸引马云、雷军等众多企业家前来打卡学习。

极致的服务细节,让顾客宾至如归,背后是于东来对员工幸福感的重视。远超同业的薪资,晋升公平公开。甚至强制员工休息,加班还要罚钱。

把最大善意和尊重带给员工,让员工觉得在这里工作真的“太好了”,员工才会带着快乐和善意对待工作,把温暖传递给客户。

— THE END —

本号致力于分享“领导力、团队与职场”相关内容,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