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和印度人做生意?

之前那时候我在沿海的某外贸公司旁边的公司里面工作,所以对于一些海洋贸易也算是滚瓜烂熟。

其中有一位神仙姐姐就曾经给我们说过,和谁做生意都可以。

唯独不能和印度人做生意,就算真的和他们做生意,也必须得让他们交50%以上的货款。

如果这个钱拿不到,那这生意就没得玩。

其实整体来看,印度的营商环境非常的烂,烂到什么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位小姐姐说了,和某些非洲国家或者某些南美洲国家做生意的时候都没有这种特殊情况,到了印度这边就出问题了。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印度营商环境当中对于小米公司的维持总结。

换句话来说,莫迪政府简直是吃相太难看了。

01

事情的前因后果

根据相关爆料来看印度负责打击金融犯罪的机构,在本月的11日,已经向小米科技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负责人以及三家银行发出了正式通知。

明确表示小米公司存在着向国外转移资金以及相关的外汇管理法等相关问题。

其实这里面的事情很多,说到底如果我们来看印度这些年来对世界各个国家的主要企业或品牌薅羊毛。

无非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搂草打兔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紧随其后,按照之前的披露信息,此次将会冻结555.1亿印度卢比,也就是48.1亿元。

而这一次给的通知就相当于把之前的冻结行为定为合法行为,那冻结行为定为合法行为就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这些资金有很大概率会被正式没收。

这是一盘大棋,毕竟48.1亿元的钱就说明没了。

在2022年5月份的时候,其实印度就对小米公司进行了指控。

而从2022年5月到2023年6月这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里面,相当于把指控坐实了。

而根据相关财报来看,小米手机在印度的发展市场也是今年受挫。

2023年第一季度仅排到了第3名,排在第1名的是三星手机。

02

印度干预公司发展,完全违背规则

其实站在市场经营的理念来看,当一个外企投资的时候,自然会在当地开展很多业务。

这中间就包括但不限于相关人才的培养,换句话来说外企投资当中的业务发展,本来就会对印度员工的体系化发展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不过没有想到印度政府,实在是心急,心太急了,小米公司在当地经营这么多年,早已经组建了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印度人才团队。

但是印度现在直接要求将高管换成印度人这种做法,虽然只是要求在印度当地的子公司去这样做,但实际情况也违背了市场的公平发展机会。

凭什么高管说换就换,只是因为在这个地方做生意吗?那接下来其他想要在印度做生意的企业,会不会是望而远之呢?

那说的再不好听一点,一旦整个公司的高管全都变成了印度人,那这个企业还是我们的企业吗?这个公司还是我们的公司吗?

这不就相当于架空了我们的企业吗?

如果第1次这样做成功了,那第2次第3次呢,第4次第5次呢?

这是否意味着接下来无论咱们国家还是其他国家,只要去印度投资的企业都会被这种所谓的花式玩法激火,最终导致公司的高管集体变异成为了印度人。

03

印度政府乐在其中

有人可能说了,对于这件事情,印度政府可能本身并不知情。

或者印度政府,最开始的时候处理这种情况,可能第1次,所以存在着不太合理的情况。

但凡你这样想的,那基本就瞎了心了,印度政府,绝对不是第1次在处理这种情况。

而且印度政府也绝对不是不知情,实际情况是在这些年的时间里面,印度政府一直这样去做,在印度是非常合理的。

尤其是把国外企业往火上靠,往火上推。

大家看看这些年来有多少家公司从印度跑路。

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8年的时间里面2000多家外企跑到印度来赚钱,结果到头来跑掉了。

而像三星谷歌微软等这些很牛很牛的国际巨头企业,在印度也都吃了瘪。

那既然吃了瘪,为什么这些公司还要跑到印度去创业呢?

其实最简单的一点,印度有足够多的人口,有足够多的人口红利。

那接下来就不妨做一场豪赌,万一印度的管理突然变好了。

万一印度突然之间能够成为第2个中国了,那能够带来的市场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所以从资本逐利的性质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往印度方面跑,看中的就是印度的人口红利。

只不过很抱歉,人口红利虽然有,但印度的相关配件啊,并没有明显提升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启示录

印度政府近年来的口碑的确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再加上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破坏正常的市场经营和企业经营。

今天是小米公司,明天就有可能是大米公司,或者紫米公司,或者黑米公司。

再大后天可能就是世界上顶尖企业,这一波操操作下来毁的只是印度的国际信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