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印度政府将罚没扣押小米的48亿人民币。印度式罚款,断了无数跨国公司立足于最大人口市场淘金的美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re you ok?

今天好好盘盘那些被印度罚得吐血的跨国公司。

2007年,沃达丰被以偷税为由罚款21亿美金,李嘉诚个人也挨了12亿美金的罚款,沃达丰拖了12年,罚款翻到51亿,沃达丰上诉到国际仲裁法庭,胜诉了,印度连夜修改国内法律,追溯税应运而生。

2008年,印度以没交够税为由罚微软70亿卢比

2013年,印度税务部门以诺基亚违反公平竞竞争为由,敲了诺基亚2.56亿美元的的竹杠

2013年,印度以垄断性经营和不公平竞争为由重罚了IBM 8.6亿美元!

2013年, 印度以违反进口法为由罚款宝马1亿美元

2014年,印度罚三星2亿美元

2021年,印度以违反外国投资法为由罚沃尔玛13.5亿美元,沃尔玛受不了,22年退出印度市场

2022年,印度以三星逃税再次罚款2.12亿美元

2022年,印度以亚马逊违反了相关财务规定为由,对其罚款1.72亿美元。

2022年以谷歌公司违反印度反垄断法为由,一周内两次累计罚款2.75亿美元。

2022年五月,印度以小米缴纳专利费涉嫌洗钱为由,冻结小米48亿人民币存款。

2022年7月印度以逃税为由罚OPPO5.5亿美元

2022年8月,印度指控vivo避税18.9亿人民币

等等……

很多低于一亿美元的我都没列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止中国企业去了印度赔的裤衩都不剩,欧美企业也被印度罚得哭爹喊娘。

欧美特意为印度发明了一个专属词汇——税收恐怖主义:即通过法律手段,恐吓跨国纳税企业支付不合理税收的行为。

我认为印度这不只是税收恐怖主义,这分明是绑架勒索主义。如此对待外资,真给跨国公司上了一课。永远不要相信印度政府的招商宣传,印度确实有市场潜力,但也仅限于有潜力,你不仅带不走在印度赚的钱,还保不住在印度投资的资产。

跨国公司投资了印度,就等于把自己的一个儿子放在印度当人质,他可以随时找茬,胁迫你交钱。

下面是大额投资印度打水漂的企业案例

2004年,韩国浦项钢铁投资120亿美元建厂,被各种刁难罚款,走程序5年,又5年,拖了12年,一斤钢铁没产,逃离印度,建设的工厂,算是给印度送了温暖。

上海电气,垫资13亿美金建发电厂,发电厂验收合格,都运营了很长时间,款项依然收不回来,反被印度起诉环境污染勒索21亿人民币,不收全款的憨憨必被印度诈骗。

通用,在印度始终无法盈利,亏损5.88亿美元,哭着离开印度

福特,深耕印度十年亏损20亿美元,追随通用而去。

哈雷戴维新,入印11年高税收,使哈雷经营惨淡,退出印度

纬创,2023年5月6日称,深耕印度15年,没赚一分钱。去年纬创工厂被砸,设备受损,2万部苹果被盗。十几年无法在印度盈利,无奈,贱卖工厂给印度塔塔集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印度政府的数据,过去十年,累计超过2700家跨国公司逃离了印度,从汽车产业的福特、通用,到零售的麦德龙、家乐福、沃尔玛,再到银行界的花旗银行、苏格兰银行,再到日用的汉高,建筑的拉法基水泥……纷纷光着腚逃离印度。

这么多跨国巨头要么因为税收罚款,要么因为政府刁难限制,拖延审批程序、验收,要么因为环境罚款要么因为竞争罚款……总之,印度政府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来罚款,甚至让跨国企业连开工都成奢望。似乎跨国企业在印度通通不遵守法律,印度类似塔塔的企业总能捡便宜低价收购被骗去印度的憨憨跨国企业。

印度给我印象似乎是这样的,你让我占到了好处,那意味着还有更大好处没让我沾到。得寸进只,变本加厉,蹬鼻子上脸。

数量如此之多的跨国巨头,在印度市场纷纷失败,可见印度投资环境之恶劣,营商环境之差。

中国用工成本即便提高了,但大多数跨国公司能在中国赚到钱,也能将赚到的钱带走。中国对外资许诺的税收等优惠政策,那是说到做到。印度反其道而行,画大饼,能忽悠一个是一个。大多数跨国公司,也能赚到钱,可一次罚款,十年白干。网友段子—印度赚钱政府罚,一分钱也别想带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唯一给大家解气的企业—凯恩能源

2014年,印度依靠修改的追溯税,对凯恩能源罚款34亿美元。凯恩能源提出反对,印度没收其在印度价值10亿美元公司股份,15年再度罚款16亿美元。2020年,凯恩能源在海牙国际法庭要求印度赔偿12亿美元,外加利息,凯恩胜诉。

21年5月,凯恩能源根据国际法庭裁决,向美国、英国、荷兰、新加坡、加拿大在内的多个法院申请没收印度政府海外资产,并在全球锁定印度700多亿美金资产。7月法国法院支持了凯恩能源的诉求,8月凯恩和印度政府达成和解退还全部缴纳税款。

这是值得上海电气借鉴的,你在国际仲裁法庭胜诉了,就应该在主要大国起诉印度政府,没收印度海外资产促使印度退还被坑资金。

印度以违法之名,对跨国企业大罚特罚。我怀疑跨国企业真的确全部都违法了吗?

由于印度爱以税收为借口敲跨国公司的竹杠,所以跨国公司绝对不会偷税漏税给印度政府把柄。不过印度修改法律,追溯收税的骚操作,防不胜防。像OPPO把赚到的钱打回中国都被认定为避税偷税,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